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扛鼎之作,它影响和打动着千百万人,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成长。9月1日晚20:00,这部著名红色芭蕾舞剧将在湖南大剧院上演。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该剧由著名的艺术大师黄佐临先生担任艺术指导,著名编导胡蓉蓉、林泱泱、傅艾棣、程代辉等编导,严金萱等作曲。《白毛女》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一炮打响,并引起了全国轰动。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等对该剧非常关心,曾17次观看了此剧,并同剧组人员一起研究,提出过修改方案。1967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观看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后称赞“白毛女好!”并和全体演员合影。1972年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促进中日建交,《白毛女》赴日本进行了访问演出,后又赴法国、加拿大等国演出。
1979年在“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芭蕾舞团,舞剧《白毛女》传承至今历经了40个春秋。该剧被誉为一部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演出了1600余场,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舞剧。1994年该剧被文化部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芭蕾舞剧《白毛女》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每当舞台上稀疏的雪花飘落,熟悉悦耳的旋律响起,“北风那个吹啊,雪花那个飘啊,年来到……”让老观众回首往日岁月、往昔之情,给年轻观众带来了一个历史、一份新景。
芭蕾舞剧《白毛女》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年轻演员,从第一代的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到1979年正式建团后的汪齐凤、辛丽丽、杨新华,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季萍萍、傅姝、张薇莹、范晓枫、余晓伟、陈真荣、孙慎逸等,演员们刻苦练习技巧,仔细揣摩角色,准确地把握了喜儿、白毛女、王大春性格演变的脉络和表演的不同风格,舒展自如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技巧,从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呈现给广大观众。
四十年来,《白毛女》曾出访过日本、朝鲜、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地区,近年还出访了美国,并巡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剧情简介
序幕 黄世仁家大门口
看人间,往事几千年,穷苦的人儿受剥削,挨鞭笞。多少长工当奴隶,多少喜儿受苦难。流不完的眼泪,化作倾盆大雨。诉不尽的仇恨,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第一场 杨白劳家
除夕,农民杨白劳和喜儿父女准备过年。
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上门逼债,打死杨白劳,抢走喜儿。
王大春和乡亲们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赵大叔指点他们参加八路军。
第二场 黄家
朱门皆酒肉,佛堂恶满盈。不堪凌辱的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虎口。
第三场 芦苇塘边
狗腿子穆仁智紧追喜儿,在芦苇塘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误认喜儿投河已死,悻悻而归。
第四场 荒山野林
喜儿在风刀霜剑中拚搏了多少个寒暑,满头秀发由黑转灰,由灰变白。她登山攀岭,仰对苍穹:“我是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我要活,我要报仇!”
第五场 家乡村头
大春带领八路军回到家乡,决心把受苦难的人民救出苦海,得知喜儿的遭遇,更是怒火中烧。
黄世仁、穆仁智闻风丧胆,匆匆逃跑。
第六场 奶奶庙
白毛女(喜儿)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穆仁智相遇,见仇人、烈火烧,恨不得把他们撕成千万条。
大春等追捕黄世仁而至,惊疑白毛女,尾追而下……。
第七场 山洞
几多年,几多变,亲人相见泪涟涟。
太阳出来了,受尽苦难的人们重见天日。
第八场 广场
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和劳苦大众喜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