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关于舞剧女书的讨论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7:00 点击:
关于舞剧《女书》的讨论(上  
    2010年3月4日,城市当代舞蹈团于北京国家剧院小剧场里演出黎海宁作品《女书》,演出后由我和黎海宁一块主持了演后艺人谈。一般来说,节目越受观众欢迎,留下来听讲的观众会越多,以当晚剧场全部爆满的五百多观众来看,参加演后艺人谈的只有三十多人,不算多,跟在香港和广州两地的反应相差甚远,也反映了当晚前来国家剧院观看《女书》的观众,大部分对这个作品不甚了了。
    人数虽然比较少,但愿意留下来的,都是对作品有比较深刻体会的观众,所以无论人多人少,演后艺人谈都是一个能让艺术家和观众积极交流的温馨时刻。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当晚一位穿着光鲜,周身富泰的中年女士,在演后艺人谈的时候,稳稳地坐在第一排正中位置,耀眼醒目。我在台上说开场白的时候,无法不注意到这位女士,当时心想,旁边人民大会堂正召开两会代表大会,这位女士莫非是一位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不成?
    结果开场白刚说完,就见到女士举手,希望发言。发言期间,女士手持预先写好的讲稿,侃侃而谈,声线铿锵有力,确实有些人民代表,见惯大场面的风范。后来我好奇地问了一句,才知道她是来自经济行业,大概还是个叱咤商界的女强人呢!她的发言大约如下:
    「首先,感谢来自香港的城市当代舞蹈团,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一场演出。我看了之后有些感想,可以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看这台节目《女书》,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后现代主义是典型的西方社会产物,以解构主义和分析主义为主,而这部作品也是典型地充满了解构主义和分析主义的精神。可我们中国传统艺术是典型的归纳主义,跟西方的分析主义是两个极端。我们东方的传统艺术强调和谐,是有灵魂的艺术,而西方的解构主义是没有灵魂的,因此在今天的《女书》里,我看不见灵魂,而没有灵魂的作品,结果就是颓废和破败,就像现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景象。」
    哎呀!刚好黎海宁处理《女书》的结尾时,满台白纸飘飞,布落在每个角落,像祭奠逝去女性的冥钱、像墓穴里挖掘出来的残骸,也像当代女作家们心疲力竭后的满目苍凉,说不尽的颓废和破败意象,竟然被这位女士给说中了。不过,我倒不晓得《女书》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更不知解构主义和分析主义跟《女书》有什么关系,只知道这位女士说的大段理论,我曾在某一本舞蹈杂志刊物上看过,全是一些保守文艺理论家们,为了批判他们不熟悉的现代艺术,而弄出来的逻辑不通的废话。
    可能黎海宁比较少接触内地的文艺批评,女士的一段话,把她给听懵了,于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什么叫做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我全不懂,你替我回答吧。」唉!难道我要在那么宝贵的跟观众交流的时间里,去跟这位女士大谈什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西方后现代、和典型的解构、分析、归纳主义吗?我因此只是简单说了一句:「谢谢这位观众的点评!」
    其后发言的观众,似乎都针对着这位女士的‘典型’言论,有认为《女书》很有灵魂的,有认为带出深刻思考性的,有认为充分展现女性的悲哀和力量的,都各有见地。不过,这位‘典型论’女士确实是有备而来,也对历史上的「女书」花了点功夫,当我在倾谈中提到当今已经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女书」这种文字时,不慎说了一句「女书在今天已经‘失传’」,这位女士立刻举手发言,反驳说「女书」并没有‘失传’,更扯上在1982年第一位发现「女书」的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的名字,证明「女书」还是很好地被保存在国家级的文化学术机构里。
    谁叫我在如此重量级女士面前用词不当,只有当众道歉,承认「女书」只是不再在民间流传而已,却并没有‘失传’,还有许多「女书」专家在学术机构里作保存和研究工作,否则黎海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灵感和素材来编创《女书》。不过,在面对这位‘典型论’女士如此灼灼迫人的态度下,我却有点沉不住气了,开始对这位女士展开反击,怎样反击?下次谈。
关于舞剧《女书》的讨论(下
    在中国推广现代舞,一个很有效果的活动,便是每次演出后的艺人谈了。看完演出后还愿意留在剧场里跟编导和演员沟通的观众,肯定是对节目十分好奇,或很有感受,并希望多了解一点关于舞蹈方面的资讯,所以只要大家抱着跟朋友聊天的心态,就必然感到轻松自如,也常常在演后艺人谈的交流中,获得有意义的明悟和沟通。
    不过也有例外,就是当某些人抱着抵触的情绪,或高高在上的心态,以批判的角度切入艺术家和观众的交流过程里,那这个演后艺人谈的活动便会变得很刺激。言词间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甚至有点火药味,却也有趣。可惜的是,一般的演后艺人谈只有短短十几二十分钟,虽然真理是越辩越明,但在有限的时间下,往往未能畅所欲言,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惟其如此,这种没有预先安排好的、没有结论的辩论,更能让人多所回味,留待控辩双方和旁听者带回家慢慢思考。
    3月4日晚在国家剧院小剧场演出的《女书》演后艺人谈中,一位女士便有备而来地对现代舞多所批判。本来她所引用的理论不通之极,根本不值为之浪费时间,可是大概我还是年少(?)气盛,远未到大师级能够面对批评纹风不动的修养,最终还是忍不住借题发挥,狠狠地讽刺了女士几句。
    就在演后艺人谈临近结尾的时候,一位观众提问黎海宁,《女书》的表现手法是否就是近期中国舞蹈界颇多谈论的「舞蹈剧场」时,黎海宁亲自以作品中的几个段落篇章,解释了她的创作意图和手法后,我接过话筒,说:「其实黎海宁在创作的时候,只是把她生活中的经验和灵感,随手拈来,自己根本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要用什么舞蹈剧场或后现代主义来进行创作。今天的现代舞编舞家们,除了在学校里为了应付功课而必须以规定的手法进行创作外,莫不以自由的心态调动各种可能性去编创作品,更不愿意自我设限,把自己范囿于某种主义思潮或某种手法框架当中。
    只不过我们中国舞蹈界接触现代舞的时间不长,许多时候还是以传统的心态去品评我们不熟悉的现代舞。在面对传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为已经成型的各种艺术分门别类,并为每一种定型的传统艺术设立框架。芭蕾舞是这个框架、蒙族舞是那个框架、藏族舞又是另一种框架,每次欣赏传统舞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着属于哪个舞蹈门类的框架往作品头上套,能够对得上号的就是好,对不上号的就不好。当我们面对现代舞的时候,许多传统思维的舞蹈家们也立刻要为现代舞找寻一个固定的框架,什么解构主义啦,分析主义啦,还没有细看节目便以这些框架为作品定位,难怪他们没有办法看见和感受艺术的灵魂和内涵。
    今天中国的现代舞和世界各处地方的现代舞一样,每年,甚至每天都在变化,每一个编舞家都在找寻新的、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属于个人的思想感情。传统艺术家们可能以自己是某一门派的传人自傲,以继承某一种风格主义为创作目标,可是现代艺术家却一力往前发展,务求推陈出新,如果非要把他们的作品归类成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解构主义、分析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其实是完全不了解现代艺术,不知道现代艺术的不断变化更新,也是对新作品面貌精神的视而不见,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侮辱吧!」
    我一口气说到这里,看见观众们都心领神会,有的掩嘴而笑,有的偷看发表‘典型论’女士的反应,而我坐在舞台上,无法不注意到‘典型论‘女士的脸色,变得不太自然,便也就打住不再继续。艺人谈也于此来到尾声,国家剧院的主持人询问观众,有谁愿意做最后一位发言,‘典型论’女士立刻举手,表示有话要说。当话筒到了她的手里,她稍微思索了一下,出乎意料地说:「我看见后面有一位先生也举手了,就让他说啦!」
典型的后现代主义? 
    3月4日在北京国家剧院《女书》的演后艺人谈中,一位女士把《女书》说成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并引‘经’据‘典’地批判现代舞,认为现代舞是西方文化,是属于典型的分析主义和解构主义,而传统的东方文化则属于典型的归纳主义。
    批评里所引用的一些概念性词汇,如‘后现代主义’、‘分析主义’、‘归纳主义’等,大概出自多年前的一篇文章,被这位女士不经思考地拿过来,当成杀虫水般地喷洒在《女书》这部现代舞作品头上。其实那篇文章里的论据漏洞百出,却看见那位女士拿着文章照本宣科得意洋洋的样子,实在让人觉得可怜复可笑。
    本来不想搭理这些毫无意义的谬误理论的,却发现真有人把这些垃圾当成权威般崇拜,而且以之攻击他们不熟悉的事物。不得已,在这里也就凑合着这些‘主义’和概念,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把《女书》说成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这种说法是可笑的,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确实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到七、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性词汇曾经流行于欧美地区,美国的舞蹈界更为了要把当年一些年青舞蹈家们的创作,跟现代舞大师如玛莎·格兰姆(Martha Graham)、多瑞斯·韩福瑞(Doris Humphrey)、汉雅·韩姆(Hanya Holm)等的风格区分,而称呼他们的作品为后现代舞蹈。其中默斯·肯宁汉(Merce Cunningham)的充满概念性的舞蹈,更成为这段‘后现代主义’时期美国现代舞蹈的标志。
    可是‘后现代主义’代表的,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艺术家们各极其异的风格作品。这个名词所标明的‘后现代’,就是在‘现代主义’之后的意思,它代表了现代主义之后,各式无法归纳为一统风格的思潮概念,它并不像过去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有鲜明风格特征。
    一般来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行其道的‘现代主义’,是以人本精神为主,强调人类理性的主导地位,并以刻苦自强的方式来重建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文明。在舞蹈艺术方面,格兰姆建构了以人体肌肉收缩延伸的动作规律、韩福瑞创立了人体重心转移起伏的运行方式,韩姆则关注于人体和周围空间的互动关系,虽然形式各异,可动作的中心出发点还是以人的身体为本。
    ‘后现代主义’则指向在面对理性社会解体,工业文明崩溃之后,各种纷至沓来的混乱思潮和多元形式。从理论上来说,‘后现代’是难以被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所以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规范或典型化‘后现代主义’。当然在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各种思潮和文化理论,包括虚无主义、存在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在舞蹈方面,除了肯宁汉的概念舞蹈外,还有崔瑞斯·布朗(Trisha Brown)的环境舞蹈、露仙达·柴尔斯(Lucinda Childs)的结构舞蹈、罗拉·甸恩(Laura Dean)的迷狂舞蹈、史提芬·帕克斯顿(Steve Paxton)的接触即兴、大卫·哥顿(David Gordon)的生活舞蹈、甚至皮娜·鲍什(Pina Bausch)的舞蹈剧场、大野一雄(Kazuo Ono)的舞踏、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的解构舞蹈等,都可以说是后现代舞蹈的一部分。
    所以,当《女书》演后艺人谈的那位女士煞有介事地说,《女书》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时,她根本不知道在‘后现代主义’中,根本没有‘典型’,而后现代主义也拒绝‘典型’一说。至于《女书》中对人类本体,尤其是对女性的关怀,使这个作品呈现强烈的‘现代主义’情怀,如今那位女士却把之说成‘后现代主义’,而且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东方 PK 西方
   许多年前在北京的一份谈论舞蹈的刊物上,看过一篇针对现代舞的文章,内容大概是说现代舞是西方文化产物,而中国的舞蹈家就应该跳中国的传统舞蹈。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艺术观点,通过议论文章铺陈出来,供大家讨论一番。只是文章的作者为了提高文章的份量,生硬地放进一些概念性词汇,把西方文化说成是典型的分析主义,而东方文化则变成了典型的归纳主义,推论中又说分析主义富有进取精神,所以典型分析主义的西方文化代表了现代;归纳主义强调和谐包容,所以典型归纳主义的东方文化代表了传统,最后的结论当然是中国人不应该跳现代舞,而应该安份地跳中国的传统舞蹈。
    当时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内容完全不合逻辑,不但前提错误,推论也粗疏无理,任何对东西方文化有点认识的人,只会把这篇文章当做笑谈,不值一晒。可是在3月4日国家剧院《女书》的演后艺人谈中,一位女士竟然把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堂而皇之地宣读出来,作为批评作品的论据。我当时感到如在梦中,想不到真有人会把这样谬误的观点当成真理,贻害可真大了。
    其实中国的舞蹈界思维上一直存在误区,认为西方人跳的是现代舞,东方(包括中国)人跳的是传统舞,这种‘西方等于现代、东方等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阻碍了中国舞蹈的向前发展,也让中国的舞蹈跟其他中国的美术、电影、戏剧相比起来,显得过于保守。
    细想一下,西方的文化全是现代文化吗?古希腊的建筑、雕塑、戏剧等,还被保存得很好,这些艺术的历史一点不短于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和古琴音乐;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也各自有三百多年的传承,比起中国京剧或其他地方剧种来说,也不遑多让。
    当西方踏进现代化的发展时,自然有西方的现代艺术家们,对他们自己的传统和历史进行反思,这些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或继承、或发展、或改造、或决裂、或嘲讽、或攻击,成就了今天西方现代艺术的千姿百态。当中许多西方艺术家们更借用了来自异地,包括东方审美思维和艺术手段,比如中国的太极、印度的瑜伽、日本的浮世绘等,来进行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当然,当一位西方的舞蹈家在尝试把中国的太极放进自己的作品里时,西方的舞蹈界不会大呼小叫,胡乱批评这些舞蹈家迷失自己的传统,或跳些非西方的舞蹈。
    今天中国也踏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现代艺术家们自然跟西方的现代艺术家一样,可以自由地旁征博采,把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审美思维和艺术手段,随手拈来,成为滋养自身创作的中国现代艺术。可是,中国的舞蹈界就有这样目光如豆、固步自封的人,动辄把中国传统舞蹈和中国现代舞对立起来,生像咱们中国就只能传统,不能现代。人家西方可以既有传统,又有现代,那咱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又怎么可以只谈过去,不提现在?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