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舞蹈评论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6:00 点击:

第一节舞蹈评论的内涵
    舞蹈评论是评论者在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指导下,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的艺术生活、舞蹈艺术思潮、群众性的舞蹈活动等)进行赏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它是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舞蹈艺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开展舞蹈评论,应当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方面促进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舞蹈创作的
繁荣发展;一方面不断培养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所以,科
学的、正确的舞蹈评论对于舞蹈创作的发展、舞蹈家的成长,以及群众性的舞蹈实践活动和欣赏活动,能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反之.错误和粗暴的舞蹈评论,则会给舞蹈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的损失。
    由于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它必须通过直观才能使审美主体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所以,进行评论必先观赏,舞蹈评论总是和舞蹈欣赏相伴而行。它们都是以舞蹈作品和舞蹈家为审美对象和认识对象,在审美认识过程中,对作品的形式、风格、内容都要经过感受、体验、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过程,而且,在审美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审美主体的美学思想、生活经历、文化艺术修养乃至专业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都是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的共同点。不过舞蹈欣赏和舞蹈评论也有许多差异:舞蹈欣赏侧重于对舞蹈艺术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舞蹈评论则侧重于对艺术形象的剖析、判断和评价。舞蹈欣赏是广大舞蹈爱好者都可以参与的审美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并且常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其间;舞蹈评论活动一般以专业工作者为主
体,是有明确目的的科学研究活动,虽然也无法排除与避免评论者个人的审美喜好的渗入,但它要求对评论对象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与一般欣赏相比,评论是通过文字形式固定下来的欣赏,由于其获得了物化的符号形式,因而有利于在大众中传播,自然也就比那些仍属直感,尚未经过理论概括、尚未获得一定符号的形式的一般欣赏,具有较大的社会作用。所以,可以说舞蹈评论是舞蹈欣赏的深化、物态化和社会化。因此,如果说舞蹈交流是舞蹈创作活动的终结的话,那么,舞蹈评论可以说是舞蹈交流活动的最终环节,它是第一流程的终端,也是第二流程的开始。
    同时,舞蹈评论对舞蹈作品的传播也至关重要。自1958年我国的舞蹈专业刊物《舞蹈》创刊以来,舞蹈评论不断拓展,对许多优秀舞蹈作品的传播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各种报刊及时发表的舞蹈评论文章,在导引一般观众进行舞蹈欣赏方面常有积极良好的效应。所以,在舞蹈传播方面,评论是绝不可少的。
    舞蹈评论不仅和舞蹈欣赏关系密切,它和舞蹈创作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舞蹈创作是舞蹈评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为舞蹈评论提供了认识、研究、评论的对象。一般来说,有了作品才产生评论,有创作的繁荣才可能有评论的发展;评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创作的更加繁荣。反之,没有作品就无
从产生对作品的评论,创作如果贫乏,评论也难以发展。在我国古代,是首先有了乐舞的产生和发展,后来才有关于评论乐舞的著述。唐代之所以有那么多描述、评论各种舞蹈作品、舞蹈活动以及赞扬舞蹈家高超技艺的精彩诗篇,正是当
时社会生活中舞蹈活动十分广泛、优秀舞人大量涌现的生动反映。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从凋零渐趋复兴,理论研究(包括评论)也从无到有,创作的发展带动了评论的活跃,评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作的繁荣,这些都说明了创作和评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舞蹈评论和舞蹈创作的联系还表现为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一种发现。也许有人会说,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位编导从深入生活、触发灵感到进行艺术构思、精选表现手段,直至舞蹈形象展现在舞台上,那确乎需要艰辛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至于评论似乎就简.单得多了。其实不然,一篇正确而精彩的评论也往往是评论家调动其长期的知识积累,经过认真研究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评沦所作出的深刻的思想剖析、精到的艺术分析,都来自于评论家长期的知识积累、丰厚的思想艺术修养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洞察,以及评论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灵感火石碰撞的结果。因此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再就是,舞蹈创作是舞蹈作者对现实生活有了某种深刻独特感受的独特评价;而舞蹈评论则是对舞蹈创作所表现出的这种评价的再评价。例如
,20世纪80年代上海舞坛出现的两个作品:双人舞《天鹅情》和.三人舞《绳波》,就是上海舞蹈家对上海社会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不良现象所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后来见诸报端和刊物的对这两部作品的评论(许多评论不仅充分肯定了两部作品的编导运用舞蹈艺术积极反映现实生活的参与态度,而且同时肯定了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正确的审美意识一一颂扬美和批评丑,以及相当协调的表现这种审美意识的舞蹈艺术形式),就是对舞蹈反映不同社会生活现象的再一评价,是评价的评价。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的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是说艺术家必须努力培养造就符合艺术专.业需要的独特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我们来说就需要一有一双‘.舞蹈家的眼睛”。舞蹈编导需要的是能够发现生活中美的形态的眼睛,应当对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节奏,以及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的形态、动律乃至幅度、力度具有特殊的敏感:舞蹈评论家除了需要一双能够审视生活中形式美的眼睛以外,还需要对舞台上的人体动态美有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鉴赏能力。所以说,舞蹈评论也是一种发现。只有舞蹈评论家运用自己长期造就的观察力、感受力和鉴赏能力,发现并把握住舞蹈作品中独特的美与某种值得.注意的苗头,并以恰当的形式和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评论才是有所发现、言之有物的评论。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有一句名言:“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这句话揭示了文艺批评与美学的内在联系:第一,文艺批评以美学理论为基础。第二,文艺批评因其与现实和文艺现象的密切关系向美学理论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从而推动了美学理论的发展。鲍列夫也指出,美学“这个按照美的规律把握世界最普遍的原则的哲学,在.人的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是在艺术中形成、巩固,而且‘达到r高度完善的地步。”同时,他认为,文艺批评要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美学理论的支持,“只有在批评过程中调动审美范畴,对艺术篇章的研究依靠着‘经过扬弃的’人类艺术经验美学,批评分析活动才可能卓有成效。作为文艺批评一个组成部分的舞蹈评论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国四一一年来舞蹈批评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看得十分明显: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舞蹈评论界由于对美学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没有认识,舞蹈评论没有向美学请教,所以舞蹈评论,常常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缺乏深刻性和普遍性,因此水平不高;80年代以后.舞蹈
理论界与美学界加强了联系,彼此都感到对方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舞蹈需要美学、美学需要舞蹈”的口号,由于舞蹈理论界的勤奋好学和善于吸收,舞蹈评论的水平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评论文章开始摆脱了就事论事的狭窄和肤浅,而提高到审美评析和哲学思考的高度。另一方面,美学界也从舞蹈艺术中吸收了大量的新鲜经验,不仅美学专著中开始有了舞蹈美的论述,在《美学百科全书))(名誉主编李泽厚、汝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和《美学辞典》等辞书中也有了舞蹈美学的词条。美学和舞蹈之间优势互补的结果,使两个学科都大大的丰富了,尤其是舞蹈学科在美学理论的支持下逐渐地壮大起来。
          第二节舞蹈评论的任务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舞蹈艺术的基本方向。舞蹈评论工作的任务,就是遵循这个正确的方向,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方面促进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舞蹈创作的繁荣发展;一方面通过不同艺术主张、不同艺术评价的自由讨论,取长补短,优存劣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科学理
论。与此同时,对提高舞蹈创作者的思想、艺术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舞蹈文化知识和艺术欣赏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说,舞蹈评论的范围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评价不断出现的新作品、新人才,推荐扶植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批评不良的创作倾向和不健康的舞蹈作品。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③普希金也曾指出,批评是揭示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因此,科学的舞蹈评论不仅应积极发现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专业人材,指出其主要的、本质的,有时连作者本人尚不明确的优缺点,让欣赏者获得充实的美感享受和思想启迪;同时,还要准确地揭示出这一特定欣赏对象不同于其他欣赏对象的艺术个性,指出其给当时的舞蹈创作增添了哪些新的因素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新出台的舞蹈作品中,难免有少数或不成熟、或平庸一般,甚至有低级趣味或歪曲生活本质的作品,这在急速发展的时期,应该视作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舞蹈评论的职责是冷静地、正确地对待它们,严肃地、恰如其份地指出其问题、错误之所在,甚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热情地帮助它们修正和提高,千万不可简单粗暴地一棍子打死。应该看到舞蹈创作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经费消耗多、生产周期长、投入人力多等,
在今天这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发展尚有许多不易解决的困难,舞蹈创作并不繁荣,因此舞蹈评论应当多作些鲁迅先生所说的:“诱(导)、掖(扶)、奖(励)、劝(说)”的事,切莫轻率的粗暴打杀。
    二、专题评论舞蹈艺术实践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突出现象和重要问题。舞蹈艺术事业(包括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组织管理等)的各个方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好的、不太好的现象和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中有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有的任其发展足以影响舞蹈事业的全局。舞蹈评论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现象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寻得经验和教训,从实践到理论加以剖析阐述,引起舞蹈界的注意,使良好现象更好地发扬光大,使不良现象得以迅速纠正。
    三、探讨和研究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舞蹈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对舞蹈艺术活动的影响,舞蹈艺术创作倾向、表演风格、理论观点等等),从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探索其形成原因,分析评估其对舞蹈艺术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我国舞蹈史上有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舞蹈艺术发展较快,在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都积累了不少值得我们吸收记取的经验,但是也有一些应当避免的教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舞蹈艺术事业也有迅速的
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好作品、培.养出不少有才华的演员,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走向世界重放光彩,这里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应当继续发扬;但是,在理论指导、在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上也的确存在着明显的误差,影响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发展等等。因此,认真地实事求是地研究认识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对今后事业的发展,肯定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分析研究和评论介绍中外古今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有影响的舞蹈家,给予他们以科学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舞蹈家创作演出了为数众多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内容多祥,形式风格各异,思想艺术质量高低不一。有的作品虽然得到当时统治者的抬捧,但却经受不住群众和时间的考验,早已被历史淘汰,如毫无生气的雅乐和为历代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宫廷舞等;有些舞蹈作品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虽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保存与传播舞蹈的先进手段)没有留传到今天,但在古代遗存下来的诗文图录、壁画塑像中,我们尚能窥见其雄姿倩影,领略其神采风韵,如《七盘舞》、《破阵乐》、《剑器舞》等;有些舞蹈植根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抒发着劳动大众的喜、怒、哀、乐之情,因此随伴日月的运转,不受}}域和民族的局限,经久不衰,至今犹存,如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民间舞蹈。舞蹈评论家有选择地研究这些舞蹈的产生、发展乃至衰亡的历.史,剖析其思
想内容的好坏优劣,衡量其艺术表现力的高低,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它们以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帮助人们正确的鉴赏这些作品以及在历史上曾经出色地表演过这些作品的舞蹈家,并进而从中认识舞蹈创作的规律、舞蹈家成长的道路,也是舞蹈评论家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第三节舞蹈评论的标准
    舞蹈评论既然是对特定的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现象进行的一种评价,当然就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而月.这标准往往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于舞蹈的要求的集中反映。听谓评论标准就是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的尺度。一位评论家,演是否动人,能否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等,这又是舞蹈评论的一个重要尺度。
    以上是评价一部舞蹈作品时应当重点估量的三个主要方面。事实上,在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里,这三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主张从艺术总体上去评价作品。不过,这里所说的对艺术整体的评价并不是从笼统的印象中得到的,而是通过对作品各个侧面进行各别的、具体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判断的结果。一般来说,研究分析一部作品应当注意以下一些侧面:
    一、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真
实是艺术的生命。作品只有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才会得到群众的喜爱。《割不断的琴弦》真实地反映了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在“四人帮”横行时,坚持真理、奋起抗争、遭受迫害的情景,以及希望真理之火把煌魅a熔为灰烬的强烈心愿,所以受到了群众的赞赏。这说明一个编导应当把握生活的本质,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去艺术地再现生活,帮助人们去认识生活改造世界,这样的作品才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二、思想倾向正确与否。对于大多数编导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作品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表现着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舞剧《半屏山》表现的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但是这个传说却非常真切地反映出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要求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强烈愿望。我们说,这部作品的倾向是正确的。另外,也有些舞蹈作品的思想倾向并不那么鲜明,对它们也不必只从倾向这一点去评价它的得失,只要它们的内容是健康的,就可以从认一识作用、审美作用等方面,对它们作出适当的评价。
    三、认识作用的大小。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是一部形象的生活教科书,因此是否具有认识作用及其作用的大小,也是我们在评论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作品反映生活越真实、越丰富,它的认识价值就越高。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使人们
认识到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战斗历程。舞剧《文成公主》帮助我们了解到在汉藏民族团结史上曾经作过贡献的英雄人物。而《喜背新娘》则浇有风趣的介绍了凉山彝族人民在婚娶字L仪中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情趣。这些作品具有的认识作用是它们获得好评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审美价值的高低。艺术的特点是“寓教于乐”,缺乏审美价值的作品,是不能发挥艺术的社会作用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们所赞美的生活和道德情操能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变得高尚,进而鼓舞他们为美好的生活理想而斗争。《水》、《追鱼》、《海浪》、《召树屯与楠木诺
娜》等,赞美了诗意的生活和大自然,赞美坚贞的爱情,描绘了人情风习、民族特点.它们在观众中唤起了美感,唤起了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热情,同时又可以在欣赏中得到休息娱乐。再就是,艺术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有的崇高悲壮,有的轻松愉快还有的抒情优美,只要健康明朗,都是广大群众所需要的。
    五、形象是否生动感人。舞蹈是运用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所构成的舞蹈形象反映生活,因此,形象鲜明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一部作品尽管政治倾向很好,内容正确无误。如果离开了形象的塑造.其结果往往是概念化的图解。所以,倾向必须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和生动感人的形象表现出来。我们在评价一部作品时,不能只凭节目名称和说明词里宣布的主题思想,以及表演过程中硬贴上去的标语口号,而主要看作品中的形象是否生动深刻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荷花舞》、《孔雀舞》、《蛇舞》、《珊瑚舞》等之所以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就是因为作品创造的形象非常新颖、生动,富于美感忆,
    六、思想感情是否真挚饱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谈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强调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基础。舞蹈是人们在思想感情高度激动时的形象表现,没有高度激动的情感就不可能产生动人的舞蹈形象,没有真挚而饱满的感情也难以给观众的心弦以强烈的震荡。听以,有情方有舞,凡舞必动情。我们在评论作品时,既不欢迎那种毫不动情又无形象的冷冰冰的政治说教,也不赞成那种难为群众理解的舞蹈家个人情怀的自我宣泄。我们希望在作品里抒发的是
来自生活的激流之中,回荡在人民心扉深处的真情实感。这种情感既可以是壮怀激烈如大江东去,也可以是优美含蓄如小桥流水。但.不管怎样,都应当能为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并能引起厂‘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艺.术表现形式的完善程度。在创作中,我们提倡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因此我国的舞蹈家们应当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基础,吸取国内外当代舞蹈家新鲜有用的创作经验,在深刻地理解创作规律,熟练地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既能表现进步的内容,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的创作,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力求构思新颖、结构完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具有完美而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舞蹈评论的方法和常见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舞蹈艺术事业得到空前的全面的发展,随着创作、表演、教学的发展,作为反映和推动舞蹈艺术事业发展的舞蹈评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1958年由当时的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后改称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蹈专业刊物—《舞蹈》公开出版,为舞蹈评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块园地以后,作为舞蹈理论研究最活跃的一种因素和与舞蹈艺术实践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理论形态的舞蹈评论,也有长足的进步,对舞蹈艺术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从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舞蹈》、《舞蹈论丛》、《舞蹈艺术》等专业刊物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些常用的模式和方法:
    一、形象描绘法:运用文字或语言,形象地描绘舞蹈作品的内容、环境氛围、情绪情节发展的层次、舞蹈动作的风格特色、舞蹈演员的表演和技艺,以及整个作品所创造出的一种意境,以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帮助读者和观众形象地感受和认识这部作品和表演者的技艺。有的还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一边介绍一边评议,引导读
者和观众进行审美欣赏。如何士雄的《构思新颖的独幕舞剧—<魂>)(载《舞蹈》1980年第4期)对《魂》(编剧:朱国良、钱世锦。编导:蔡国英、林培兴、杨晓敏)的评论;黄素嘉的《一首壮丽的生命之歌—观<无声的歌>有感》(载《舞蹈》1981年第1期)对《无声的歌》(编导王曼力、张爱娟)的评论;章民新、孙天路合作的《探新》(载《舞蹈》1982年第2期)对舞剧《奔月》(舒巧、仲林、叶银章、吴英、袁玲编导)中两个片断的评论等都是这一类。
    二、分析品评法:对作品的形象描绘相对较少,主要篇幅用于对舞蹈家的艺术生活或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舞蹈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剖解,指出其真伪优劣、高低深浅,有的还提出较具体的建议和设想,帮助编导和演员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质量。署.名项珊的(《中国革命之歌>的成就与不足》(载《舞蹈艺术》第10辑),隆荫培的《诗情与爱心—从陈翘舞蹈创作的特点谈起》(《陈翘舞蹈研究文集》第27页)等,属于这一类。
    三、书信对话法:以评论家与编导或演员书信往来对话交流的形式,或者以评论家单独一方寄语编导和演员的方式,来抒发和表达对特定作品或演员的评论和建议。如资华箔的《寄往西双版纳的一封信》和杨丽萍的《寄给北京的回信》(两文均载于《舞蹈》1980年第1期),以及张平的《寻找个人独特的风格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给杨丽萍的信》(《舞蹈艺术》第18辑)等,属于这一类。
    四、展开议论法:先从评价某一个作品开始切入,然后由具体作品所表现出的一两个突出的优点或问题,联系引申到同一类题材或同一类形式风格的作品,由
点到面,展开议论评析。如赵国政的《舞蹈,寻求着自身的完善—一<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对战争题材舞蹈的启示))(载《舞蹈》1986年第12期)和刘青弋的《军营舞坛现状之思一一从张继刚走进军营谈起》(载《舞蹈艺术》第43辑)都是以一个作品或一种现象为发端,展开对部队舞蹈工作的议论。
    五、综合评论法。对某一段时期内出现的某种可能会影响舞蹈艺术全局的现象加以归纳分析、提出问题,从理论高度予以评论,以引起舞蹈界的注意;或对某一重大舞蹈活动进行综合评介、全面估量,使广大读者观众及时了解这一舞蹈信息。如徐尔充的《呼唤精品—舞蹈创作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和余川的《求民魂索舞韵一一全国民族舞蹈创作研讨会侧记》(两文均载于《舞蹈艺术》第40辑)以及张苛的《空前盛大的孔雀会一一评述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的舞蹈作品》(载《舞蹈》1980年第6期)等均是这一类。
    生活在不断前进,舞蹈艺术事业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舞蹈评论家的生活阅历、专业修养、表达能力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舞蹈评论的方法和模式也必将随之发展创新,不论其方法、模式、形式、风格如何,只要能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具有科学性、可读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是值得肯定和欢迎的舞蹈评论。
                                               第五节舞蹈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开展科学的舞蹈评论,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舞蹈艺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繁荣舞蹈创作,提高群众舞蹈欣赏水平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提高舞蹈评论工作水平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丰富专业知识,能够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正确掌握批评标准的评论队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作为一个舞蹈评论.工作者,应当自觉地不
断增强各方面的修养。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科学理论,培养正确审美意识和职业道德。舞蹈评论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大方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的理论,培养正确审美观,做一个正直的评论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本着积极探索舞蹈艺术真谛的求实态度对待评论对象,尤其是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翻涌的形势下,要坚持真理,不随风转舵。
    二、要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体认人生。舞蹈作品是舞蹈编导在深入生活有所感受之后创作出来的,评论工作者如果不了解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也就不可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反映出时代对舞蹈的要求。所以,茅盾先生曾说:“一个批判家应当比作家具备更多方面的社会知识,更有系统的对社会生活的了解,更深刻地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然后才能给予作家以更有效的帮助。”④这是非常中肯的教诲。
    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确的鉴赏能力。舞蹈的专业知识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评论工作者,最好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较深的理论修养,既理解创作该如何真实地反映生活,也懂得创作该如何优美地塑造形象;既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懂得各个舞蹈种类、各种舞蹈体裁的作品所独有的特点
,这样才可能作出准确、恰当的评论。另一方面,任何舞蹈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渊源。因此评论工作者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历史应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舞蹈的形式及其风格、特点也应当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再就是,今日世界的科技水平和国际文化的交流,已经提供了学习全人类优秀舞蹈创作经验的可能,国外的一些创作方法、表演风格,也对我国的创作有越来越多的影响,所以评论工作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对国际舞蹈活动状况、各种风格流派的特点作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眼界开阔,思路通达,判断准确。
    如果一个评论者没有精确的鉴赏和判断能力,他的评论就不可能有什么独到见解,只会是人云亦云。所以,鉴赏能力对于一个专业评论工作者,实在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那么这种艺术鉴赏力从何而来,又该怎样进行培养呢?十八世纪法国美学家狄德罗认为这种艺术鉴赏力是一种“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是不断地观察各种现象而获得的。’,⑤我国古代文艺评论家刘腮也说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⑥意思是说,会演奏上千支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会识别宝剑;所以全面观察的方法,务必要作调查研究。一个人“晓声”、“识器”的鉴赏能力,来自本人的艺术实践和他对事物的全面反复的观察比较。
    四、正确处理和群众的关系、和舞蹈家(编导、演员等)的关系。一个正直的进步的评论工作者要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和斗争,透彻了解群众的心理状态和美学趣味,作为群众的代言人,向舞蹈家们反映人民群众对他们作品的评价、希望和要求;同时也要帮助观众认识作品和舞蹈家,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是编导和演员的忠实朋友。他们之间应当相互学习,彼此尊重,怀着繁荣发展舞蹈事业的共同愿望并肩战斗。评论工作者要十分尊重编导和演员在艺术创造中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对他们的作品要在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之后,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公正
的评价。除了充分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之外,对其缺点和不足应提出中肯尖锐的批评和进一步修改提高的建议,不过这种批评应是有分析的、充分说理的,是满腔热情、与人为善的。只有这样的批评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相反,那种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脱离了艺术分析,甚至泄私愤的恶意批评,是不可能对我们的事业带来好处的。当然,被批评者对待批评也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应当虚心听取和认真研究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同时,对不正确或不准确的批评,可以进行正当的反批评,不过那种只许说好,不许说坏,一受到批评就火冒三丈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五、坚持实事求是,多作艺术分析。舞蹈评论既然是一种科学活动,就应当实事求是,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按照作品的本来面貌作出公正的评价。评论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形象的创造上作分析,在美学理论的深度上下工夫,根据舞蹈艺术创作规律,对内容题材、思想倾向、艺术形式、表现方法、技巧、风格等方面,作出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评论,或发掘作品中有价值、有光彩、有创新的闪光之点,哪怕只是一点苗头,也应予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促使其迅速的成长;或检寻创作中带有某种倾向性或有普遍性
的问题,进而总结提炼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意见,以促进创作的健康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日趋繁荣,评论也随之不断发展。面对这种形势,评论工作者应该加强学习,积极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水平,争取为我国社会主义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
    概念小结
    舞蹈评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的艺术生活、舞蹈艺术思潮、群众性的舞蹈活动等)进行赏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舞蹈评论的任务: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方针,促进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并提高舞蹈.工作者和舞蹈爱好者的舞蹈文化和艺术欣赏水平。
    舞蹈评论标准:衡量和评价舞蹈作品、舞蹈家和舞蹈现
象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的尺度。主要有:一、真实性的标准;二、社会功利标准;三、美感标准等。
    舞蹈评论的方法:我国舞蹈评论常见的方法有:一,、形象描绘法;二、分析品评法;三、书信对话法;四、展开议论法;五、综合评述法等。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