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在上海,看四季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6:00 点击:

芭蕾人生  如诗如画

——陈家年的大型芭蕾舞蹈诗《四季》观后

江东

      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推出、陈家年任总导演的大型芭蕾舞蹈诗《四季》,于盎然春意三月间在世博前夕的上海大剧院亮相,引来业界赞誉声一片。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重镇,与首都北京一道,担当起了中国舞蹈艺术发展风向标和里程碑的角色。文革前、文革中、以及文革后一段时间,上海都不断有重要的舞蹈作品源源问世,不但在中国舞坛奠定了其无可取代的地位,更是为中国舞蹈事业作出汗马功劳。上海的舞蹈力量在新中国舞蹈事业中,贡献卓著,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的上海本土舞蹈创作,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即使有部分舞蹈作品在这块土地上问世,也大都为“外来和尚”所念的经,曾经那么叱咤中国舞坛风云的上海舞蹈力量,似乎风光难在看上海舞坛:本土编导流失严重,比如,舒巧去了香港、应萼定则新加坡而香港而澳门、胡嘉禄赴美,其他编导则选择了集体性的失语;而外来编导则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上海这块土地上,上海本土的编导力量呈现出下滑态势,这多少影响了上海这个当年的舞蹈重镇在业态上的分量,也与中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的舞蹈事业势头形成了极大反差。这种落差,让关心上海舞蹈事业的人开始反思:上海本土编导何时能再振雄风呢?

      时至2010年的春天,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的上海舞人终于在期冀和努力中重绽芳华——大型芭蕾舞蹈诗《四季》的问世,人们重新看到了上海舞人探索和努力的身影。此举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但让人看到了久违了的上海本土舞蹈创作的再次崛起,更让人对新人登台而开启的新一代上海舞风所展现出来的“上海舞蹈力量”开始寄予厚望。从这个角度而言,借用上海资深舞蹈编导方元前辈的话:《四季》的出现,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该作品本身。

      此言不谬!“上海舞蹈力量”在新世纪的重装亮相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这是上海综合实力全方位展示的一个有力证明,也是上海跃入国际大都市门槛在舞蹈事业上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必然反映。看世界上任何一个都市的崛起和发展,都不是单一的,而一定是当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上海以倒计时的速度进入“世博”机遇的高增长期之际,诞生出像《四季》这样出色的舞蹈作品似乎就有了某种可供解说的时代宏阔背景。

      那么,《四季》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它在艺术上又有着怎样的作为呢?

      《四季》在体裁上被冠以“大型芭蕾舞蹈诗”,是属于以芭蕾的动作和审美系统为体、以“舞蹈诗”的创作形式为用的一部大型舞蹈作品。该作品选择四个季节作为结构,通过对于四季的表现,来抒发创作者对于人生的看法和理念,从而通过对美的手段的利用,来表达创作者们的人生哲理。该作品由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院长的陈家年领衔,其创作团队中还有朱美丽、林美芳和钟璐三位教员型编导,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精雕细琢,才使得《四季》有了最终的辉煌。凡是看过该剧的观众,都会对作品中那“电影大片”式的音乐无法忘怀,作曲者是年方25岁的美籍华人房绍卿(David Fang),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作曲家是想用他那亲近古典、亲近情感的创作理想,让人们重新发现古典音乐的动人。而在舞美方面就更为精彩了,上戏本来就是培养中国舞美人才的大本营,其良好的口碑和富饶的资源都被创作者们整合到这部舞蹈作品中,其特定而不事张扬的舞美效果,既不妨碍舞蹈的发挥又舞蹈烘托出上佳的表现环境,完全是智慧之作。几方面的整合,加上智慧和拼命精神,如此的创作团队便让《四季》的天成变成可能。

      舞蹈诗的表现方式在目前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潮流。如果说,它最初的问世还有一些让人认为做舞剧不成而求其次的误解,那么它今天的实践,已经逐渐找到了感觉。这种方式在西方虽然不以“舞蹈诗”的称法称之,但类似的创作已经成为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大舞团中的大编导的大制作中比较常见。因此,无论是海内外,“舞蹈诗”的叫法虽然不同,但其创作的出发点和结果都已经有了异曲同工的发展脉络。采用这种形式,《四季》首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呈现平台,并进而在作品的创作和呈现中努力突出“诗”的涵义:诗的方法、诗的构思、诗的意境、诗的格调、诗的品味,将古典芭蕾的语汇在主题的阐释中,释放出“诗”的感觉和味道。在表现上,创作者们托物言志,把人生的状态充盈于四季的表达之中,展示生命的华美,讴歌生命的伟大,生长的喜悦、爱情的甜蜜、奋斗的坚忍、伤逝的寂寥、奋斗的执着……一切情感都被有效地整合在协调而合理的结构框架中,富有深意的理念被富有诗意的唯美情调传达出来,那样的美、那样的意,似春雨落地润物细无声,舒缓地将那份醇厚的舞蹈艺术甘露沁入到观众的心田,同时也让《四季》很出色地完成了其在艺术上的预期表现任务。

      观毕全舞,以下的评价油然而生:

           这是一部很在状态的作品!

           这是一部很具品味的作品!!

           这是一部很有前途的作品!!!

      所谓“很在状态”,是指该作品具有一种灵性,一种艺术的气质和灵魂,舞思飞扬,舞脉流通,舞情恣肆,舞容丰盈。其不拘一格的编舞手法圆润畅达,完全是技随神游,显示出创作者十分灵动而新颖的艺术思维和眼光。其全舞四个章节——“春”、“夏”、“秋”、“冬”,环环相扣,意境迭出,从人的心态和情感出发进而阐释出创作者的艺术感悟及其态度。在创作上做到了不说教、不戏谑、不谄媚、不矫情;严肃且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队形、每一个画面,正可谓是精益求精。这种难得的艺术状态,让该作品的审美主客体都获得了充分的艺术感悟从而进入到一个物我两忘的至深艺术之境。

      虽然看过之后许多画面和场景都无法忘怀,但我为难忘的是第三章——“秋”。陈家年的“秋”给人以饱满的感受,同样以“落叶”进入表现情景,但没有悲戚、没有伤感,完全不是用“悲秋”的愁绪来强化任何负面的感受。陈家年的“秋”,让人分明看到了一份丰厚和礼赞——礼赞落叶、礼赞金黄、礼赞沉甸甸的秋天的辉煌。那是一份正面而积极的感受,秋风与秋叶,给人带来庄严和神圣之感,让人不得不慨叹生命的华美与欢畅。

      这样的艺术状态,让人犹如啜饮甘露,不觉间已让缓缓涌动的艺术之美贯满全身。

      所谓“很具品味”,是指该作品所拥有的格调和气质。《四季》是一首很淡雅、很平和的抒情诗,它是通过一环又一环、环环相生、环环相扣的艺术画面而给观众带来艺术意趣的。陈家年的创作思维非常活跃,艺术灵感比比皆是,让人不断产生审美的期待,又能不断地被满足。这表达出了创作者们的创作功力。陈家年是在上海接受早期芭蕾舞的训练的,后来又到北京接受大学期间的舞蹈教育。严格的训练背景为他今日的成熟表达,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他在海外工作的经历,对他开拓视野和提高思维高度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表现在他在艺术上的把控能力和开掘能力。他的才气和在动作上的智慧在《四季》中一览无余,别开生面又机巧不断的画面,让人很容易便联想到了福金、巴兰钦等国际芭蕾大师。以如此的创作步伐走下去,陈家年的舞蹈才华一定会引起国际业界的关注和重视的。

      所谓“很有前途”,是说我看好这部作品的美好前景。虽然作品还处在刚刚问世的地步,有些地方还难脱稚嫩。但其扎实的审美基础和已经非常成熟的表现方式及其成果,已经显现出了一个优秀作品的雏形。只要按照艺术规律继续打造、不断锤炼这个作品,同时始终不懈地追寻着创作者们自己设定的艺术理想,那成功的彼岸就会一定在不远的未来显现出来。

      总之,以上海世博会为标志的“上海崛起”,在舞蹈界也有了分明让人无限喜悦的“上海收获”。《四季》的出现是一个良好的新开端,它预示着上海舞蹈力量的美好未来,让人更有理由相信:上海舞蹈力量一定会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加不凡的活力!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