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中华民族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6:00 点击:
   

  舞蹈——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人说,中华民族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应该不是笑谈。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国传统舞蹈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具神韵的艺术形式。

  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首善之地,北京自然少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我们不妨采撷一二,感受有舞蹈相伴的精彩民间生活。

  六郎庄五虎棍

  海淀乡六郎庄村的“忠孝童子棍会”,大约起源于康熙时期。到了光绪时期,慈禧太后对六郎庄的忠孝童子棍会的表演情有独钟,除了她做“整寿”、“散寿”外,平时的活动也要钦点去给她演出,加上九千岁的喜爱和支持,千岁二爷又做过会头,那时六郎庄的“忠孝童子棍会”是极其兴盛的。

  历史上曾有十八村霸王会排挤六郎庄的忠孝童子棍会的故事。他们在去看担进香时被困,粮草断绝,千岁二爷得知此事奏请慈禧太后,太后盛怒之下,把她的半份銮驾“旗锣伞盖”及御米赐给六郎庄童子棍会。自此,忠孝童子棍会名振京西,就把她的这半份銮驾和皇太后的圣容,一并供奉在六郎庄静安院的真武殿台。

  生于清末民初的董开泰,从小习武,武功上乘,他培养了一大批接班人,对表演的套路进行了改进和增加。民国晚期、解放初期及文革时,潘老爷子、苏老爷子又培养了几批接班人。90年代由王老五又培养了几批武角,后因各种原因停止至今。

  六郎庄忠孝童子棍会的表演,以历史故事编排成对打、群打的套路,它讲述了柴荣在陈桥董家庄被劫,素不相识的赵匡胤、郑恩出手相救,打败了恶霸董家五虎的故事,歌颂了伸张正义的美德。走会时,会头提着皇赐的幡旗在前领路,执事打着西太后恩赐的半份銮驾里的龙旗、龙棍(黑、红各一杆),文场在前用单皮板鼓、大鼓、铙、钹、镲,奏出鼓点,武角儿在后配合节奏表演,个个精神百倍,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六郎庄忠孝童子棍会有悠久的历史,清朝时期在圆明园、颐和园常参加皇室走会表演,受到皇家的恩赐。八路军时期曾在吉祥大剧院表演,慰问抗战英雄。解放后1958年,朱德及中央领导曾观看。演出受到北京市的表彰,获得表演一等奖。

  苏三四村太平鼓

  太平鼓源于一种教派的祭祀仪式活动,出现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至清朝流传于民间,盛行一时。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歌颂太平盛世,打起鼓,载歌载舞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京西地区很早就有太平鼓,相传是皇宫里的宫女传出来的。由于这种舞蹈式的表演原是为皇帝和大臣们准备的节目,所以一经传出便立刻盛行于京郊地区。

  太平鼓的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鼓、锣、号等,同时还有伴唱的歌词,伴唱歌曲有“四季歌”、“十二月歌”等曲目。其表演套路丰富,鼓点明快,队形变化多样,女性动作小巧而妩媚,男性动作刚劲有力。

  苏三四村的太平鼓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在每年农闲时的一种娱乐活动,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促进社会和谐。

  西北旺高跷秧歌

  韩家川“高跷秧歌”正名“乐善秧歌” ,它的组会年代在秧歌祖宗牌位上有“大清同治八年正月初一成立”字样,即1869年。但根据民间传说和部分村民家族史推测,高跷秧歌的组会年代可追溯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传说的是张天师窃偷了王母娘娘的一只绣花鞋,娘娘得知后命12个天兵天将变为12个妖精去捉拿张天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同场景,通过艺人精湛的表演,使整个场面活灵活现。

  1949年以前韩家川“高跷秧歌”融健身、娱乐、教育、观赏于一体,无论是蹬跷、打地摊、练习和表演,都是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项目。尤其在解放前走灯会时,白天通常要表演五、六个小时,没有强健的体魄是坚持不下来的,从表演的扭、跳、唱的技巧上看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高跷秧歌”正名“乐善秧歌”所指的是:参会人员除了为村民和外来看会的人员义务表演才艺外,还要出粮、捐资助善,对培养村民热心、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赏价值尤为突出:每逢年节,“高跷秧歌”参加各种欢度活动,像蹬高跷上下颐和园佛香阁台阶,在各大公园桌子上的“跷技”表演,还有它以跷武为主、扭姿为辅的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在如今的京城大地上已成为花会表演团体中一支独特的奇观。他们曾多次参加北京市、海淀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公益性表演,深受京城各界人士喜爱及专家的好评。

  忠孝童子棍、太平鼓、韩家川“高跷秧歌”的表演形式雅俗共赏,各具特色,不仅有一定娱乐性,还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丰富了业余生活,对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闻一多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的确,我们不该遗忘这让生命富有情调的优秀民间艺术。如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忙里偷闲、翩翩起舞,定不失为享受艺术与生活的一件美事。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