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中国舞蹈.面对困境的思考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3:00 点击:

时下,舞蹈园地不能不说是山花烂漫、芳馨飘逸,但面对着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舞苑里也出现了许多充满惆怅和苦涩意味的事实:舞蹈观众的锐减、卖座的不景气;舞蹈独立品格的消解——或作为喜庆节日的点缀,歌星身后的伴舞;或作为康复颐养保健的方式;或作为沟通串连的社交手段;边缘艺术的包围和兴起,舞蹈自生自灭孤独的伤感;舞蹈“贵族化倾向”造成的隔膜等,又不能不说是舞蹈艺术面临着的一些令人困惑而难堪的现象。概括一句话即“阳春白雪”被冷落乃至无人问津,“下里巴人”被摔红,万人参与,圈子内外两个世界,这正是当今舞坛客观存在的既简而又复杂的现象。

答案何在?不必去翻遍古今文论艺谭,更不必去引证西方“斯基”们的宏言谠论并在若干新概念新词汇上兜圈子,老老实实翻开《讲话》,毛泽东同志早在50年前已把他提出的问题用朴实的中国大众语言论述得明白无误。看来还是一个老问题:即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发展到今天,顺理成章地成为文艺的“二为”方向,这已是无可争辩的党的文艺方针,也早已是舞蹈队伍的共识。但我们在口口声声强调“二为”方向时,为什么自认为满意的一些作品,相当多数的观众却不卖帐呢?究其然,脱离群众的倾向自觉不自觉的依然存在。
舞蹈就其主体而言,本来就是一种俗文化,是最具人民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生存发展时时依赖于工农群众和市民阶层,这一庞大的观众实体决定了舞蹈艺术的命运,限制着舞蹈演变的趋向。因此强调现阶段舞蹈基本的观众面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反对不从中国的观众群出发,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自己的服务对象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及其欣赏习惯,而去追逐世界的新潮或陷于“玩舞蹈”、“玩艺术”的狭隘天地以及只展示历史和民俗或图解生活,陷于“假欢乐”“假深沉”的贵族化倾向,而还舞蹈俗文化的本来面目,完善自身,才能不面对着越来越冷淡的观众而感到困惑忧虑,跌跌撞撞举步维艰。


所谓“媚俗”和“迎合”的非议,一直是我们舞蹈贴近群众的无形障碍。庸俗的东西,不健康的欣赏趣味是客观存在的,“拳头加枕头”文艺是我们坚决不取的,但真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东西却不能不认真考虑并加以满足,近几年来迪斯科、霹雳舞、现代歌舞的风行;歌舞厅舞蹈、体育舞蹈、广场舞蹈、宴席舞蹈的兴起;民俗风情系列歌舞作品的走俏……吸引了那么多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尽可以说它是二三流的俗文化,但却难于统统视为庸俗低下,它们拥有那么多的群众和观众,我们还好唱什么高调呢?窃以为与其责怪群众,不如多一些自省自责。如果说一流的东西,目前还只有较少数的人欣赏,那么何以我们不也搞点所谓二三流的东西呢?只要不是属于下流之列,就不应该责难。李瑞环同志最近曾指出:“繁荣文艺必须解放思想,在提倡多创作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作品的同时,也不反对政治思想上无害,艺术上较好,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只要不违反国家宪法和法律,就不要横加干涉。”这就清楚的指出了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商品经济结构的建立,使舞蹈艺术成为一种产品而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舞蹈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走入市场,是通过售票的方式,把产品(舞蹈)与消费者(观众)进行类似商品等价交换。故商品不单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也是一个泛文化的概念。从事舞蹈创作表演的人,必须依靠这种特殊的才能和经验生存,即通过舞蹈生产的商品化途径将自己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编导和演员必须把现实社会视为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把观众视为产品的主顾,为了产品的畅销,就必须赢得大多数消费者的承认,这也迫使我们必须考虑大多数观众的好恶,因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活就象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底边是最大的”。舞蹈是给广大观众看的,编导要表现自我情感也好,主体意识也好,只有观众能理解、能接受,作品才有生存立足之地。这就引出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普及与提高是相对的,但任何时候,普及应该是第一位的,今天的提高,明天又成为普及。


稍加研究,不难发现我们的舞蹈所以会被群众冷落,就因为一味地追求过高的文化层次,盲目地提高舞蹈品位,而忽略了基本观众的审美心态、审美要求,钻进狭窄的贵族文化圈,即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未处理好。君不见:官场重于市场的倾向屡见不鲜,耗资巨大的一台舞蹈,目标是为了进京,而不是为了普普通通成千上万的要求愉悦、要求审美、要求精神享受和索取的广大人民群众;许多舞蹈的内容距现代城市和农民群众的口味相差甚远,群众中流传的“民间舞演农村,古典舞演宫庭,芭蕾演外国,现代舞迷魂阵。”的顺口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的。


由于广大群众难以在舞蹈中找到自身情绪、情感与意识的共鸣,自然对舞蹈这艺术中的王冠敬而远之;许多舞蹈缺少现代气息和有形式美的突破,或演译历史或展示民俗,缺少观赏性和娱乐性,观众自然不想花很多钱去看这些很慢很累的节目,相反宁可接受轻歌舞、华丽歌舞,或参与性很强的民间歌舞,因为这些舞蹈所造成的剧场、广场氛围,是其它艺术媒介所无法替代的。正因为我们对生活缺乏敏感,对自己生活的时代缺少热情,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群体心态的变化缺乏究究,对群众的喜怒哀乐缺少共鸣,故而引出了某些舞蹈假欢乐、假深沉的社会反映。如果不尽快地改变这种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隔膜状态,不解决好从群众需要出发的提高问题,不理性的选择走还艺于民的大道,处理好一个如何适应一般观众欣赏口味习惯以及提高可看性娱乐性问题,舞蹈艺术仍将会受到群众的冷落。群众不欣赏或暂时还不那么欣赏的东西,你越提高就越脱离群众,必然走进狭窄的“上层人”文化圈的死胡同,而脱离了广大群众,还谈什么“二为”方向呢?自然群众的审美趣味需要引导,但一方面得在人家爱看、爱跳、爱参与的基础上去引导,另一方面也得一步步循序渐进。


舞蹈目前的困境,当然并不就是此去“前路无知己”的绝境,但能否使之转换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佳境呢?联系《讲话》精神,抓住最根本的问题,把舞蹈真正地还给人民,走向广阔的生命绿洲——大众,我们还有许多许多工作要做。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