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简论少儿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2:00 点击:

——重庆少儿舞蹈获奖作品印象




重庆少儿舞蹈,以它浓郁的芳香引起了舞蹈界的关注。一九七五年,峨眉电影制片为重庆少儿歌舞拍摄了一部《我们都是向阳花》的儿童歌舞艺术片发行全国;一九八四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舞录像比赛,十二节目全部获奖: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四个。一九八九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舞比赛四个节目全部获奖:创作、表演一等奖一个,创作、表演三等奖三个。一九九0年,重庆少儿舞蹈《戏雨》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受到舞蹈界的一致好评。时至今日,重庆少儿舞蹈在全国少儿舞蹈比赛中,仍享有其殊荣。这些获奖作品的编导者,为少儿舞蹈的创作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本文就少儿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作一些探讨。

一 ,舞蹈创作的童化

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表演主体和接收主体却是儿童。因此,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要受其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制约,这就出现了少儿舞蹈的童化问题。少儿舞蹈创作的童化,是指少儿舞蹈的编导者必须以少儿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追求、性格特征来校正自己,从而去观察、体验、凝炼表现儿童生活。少儿舞蹈在创作的童化上,刻意追求“三童”。

1,童心的视角焦距

少儿舞蹈是少儿生活的自我表现,它像一面多棱的反光镜,折射出一颗纯洁的童心,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童心的视角焦距,也就是视角展开的出发点。编舞前,确定童心的视角焦距颇为重要。由点连线,由线及面,不仅可以制约少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而点、线、面的联结,还可以确定少儿舞蹈动律的内涵。童心的视角焦距,是少儿舞蹈创作之本。因此,编导者对儿童生活的审视目光,应该是童心的视角焦距。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小鸡小鸭》,在童心的视角焦距上,抓住了学龄前幼儿的心理特征:从感知开始,一边动作,一边思维,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中,诱发丰富的想象力,其表现为喜欢摹仿,爱听童话,好做游戏等等。舞蹈的编导抓住这一特征,把团结友爱这一主题,借助于小鸡小鸭相互帮助的童话,注入其中,将幼儿的心理特征外化在小鸡小鸭的舞蹈动作中,为一种可视性的舞蹈语言,塑造一个完整的感人的形象。整个舞蹈像是在做游戏,带有很强的自娱性,引起幼儿的表演的极大兴趣。小鸡小鸭的舞蹈动作摹仿,在象与不象之间,夸张其特点,使其舞蹈形象富有幼儿的情感。小鸡小鸭给幼儿的启迪,实质上是幼儿对自己童心的发现。

2,童真的情感辐射

少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以真诚的情感相待。他们的幻想,可以使太阳 成为他家的公公,月亮成为他家的婆婆,彩云成为他家的姑姑,而他自己却成为这个家庭中的小天使。小狗、小猫、小山羊、小甲虫都可以成为他的小伙伴,并与它们心灵相通,情感相连。总之,无论是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孩子们都能和它们对话、谈天、玩耍、把自己真诚的情感辐射到他们身上去,使它们有了灵气成为孩子们的情感世界。童真的情感。是少儿舞蹈动作语言的依据。动作,是情感的物化载体,是可视性的心态变化的一种审美反映。童真的情感辐射,是孩子的主体对客体的关照,又是客体的主体化表现。因此,可以说童真的情感辐射,是少儿舞蹈艺术之源。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睡吧,洋娃娃》的编导,就抓住了上述儿童的情感特征,反映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爸爸妈妈献身于他们的事业,经常深夜不回家,无暇照顾孩子,而在家里的孩子只好与玩具为伴。孩子的天性又赋于玩具以生命,使其人格化,并与它谈心、唱歌、讲故事。在孩子与玩具之间的情感交流中,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以妈妈教诲和疼爱自己的情感,去关心疼爱玩具,处处流露出孩子童真情感的稚气可爱。

3,童趣的意味感觉

儿童情趣是少儿舞蹈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所在,是有别于成人舞蹈的特殊标志。儿童情趣的意味感觉,是直观地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一种不同于成人的审美情趣。童趣的意味感觉,源于儿童的心理机制,天真和顽皮是其主要表现特征。如善意的“恶作剧”,丑与美的夸张表演等等,一种审美的情趣。童趣的意味感觉强的编导者,善于从儿童生活中发现蕴藏着的富有情趣的细节,并用儿童的审美追求尺度,去加工提炼,以表现作品的内涵。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捉泥鳅》,就是一个富有童趣的意味感觉的作品。舞蹈通过追逐泥鳅的哄笑,水仗的欢悦,肉连霄的风俗,搔痒逗乐的情趣,把村童的顽皮可爱形象的刻画推至高潮。作品将童趣的意味,贯穿于“捧”、“捉”、“抖”、“逗”、“摸”的舞蹈动作中,象一条红线,缀连成村童乐的嬉戏图画,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二,舞蹈构思的“三美”

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这就需要构思。少儿舞蹈的构思,是编导者为了表现主题思想和情感,在生活麦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等等方面的艺术设想。然而,少儿舞蹈的接受主体是儿童,这一特点决定了少儿舞蹈的艺术构思,是少儿思维能力所能理解的前提下,对少儿审美情趣的追求,创作出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生动的形象产生艺术美的魅力,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少儿舞蹈在艺术构思的审美指向上,追求“三美”。

1,儿童诗味的意境美

从儿童的审美心理出发,刻意追求舞蹈的儿童诗味的意境美。少儿舞蹈作品不外乎是由情(情感、思想、主题)和景(境界、景物、形象)两方面构成的。编导者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必须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为情景交融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一艺术境界具有儿童情趣,就达到了儿童诗味的意境美了。荣获全国少儿歌舞一等奖的《小雁学飞》,在舞蹈构思上有儿童诗味的意境美。编导者采用拟人化手法,从小雁学飞与大自然的搏斗的形象中,寻找到表现幼儿情感色彩律动象征性的舞蹈形象。“觅食”、“贪玩”、“练飞”、“搏斗”、“翱翔”等简洁明了的舞蹈语言,形象地启迪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编导者赋于作品的思想、主题。作品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思想情感与舞蹈形象的统一中,形成了人生要经风雨的儿童诗美意境。

2,儿童情感的格调美

格调,是指审美追求的层次。儿童情感的格调美必须从儿童生活出发,或天真、或顽皮、或雅、或俗,注意儿童情感韵味,格调健康,风趣而美。荣获全国少儿歌舞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的《戏雨》,是一个富有儿童情感格调美的作品。这个男孩子舞蹈的编导者,善于将男孩子的冲动性,好胜性的心理特征,外化为有趣味的舞蹈形象:在“下雨了”的喊叫声中冲出一群男孩子,任其雨水将自己淋透,这一开始就展现了男孩子的顽皮个性。继后的甩鞋子赤脚戏水,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浇灌同伴的脖子,在冲锋声中分成两排打水仗,和结束时的雨中“马马肩”等一连串舞蹈语言,是从儿童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夸张的,同时又是简洁的;是明了的,同时又是灵动的,展现了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特别是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和浇灌同伴的脖子的细节,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种恶作剧的“不良行为”。一但通过艺术加工,作为舞蹈的生动细节出现时,却把男孩子的顽皮、好奇、好动的天性渲染得真够味,给人以强烈的儿童情感的格调美。

3,儿童画拟的色彩美

色彩美,是最先形成儿童视角艺术形象的表现形态,是儿童审美进入的第一步,是少儿舞蹈艺术传达的第一要素。色彩美,能剌激儿童的兴奋源,继而展开审美思维活动。因此,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画面注意儿童画的色彩感,活泼流动感,这是少儿舞蹈构思的又一特色。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抬轿轿》,是一个具有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少儿舞蹈。编导者以儿童的审美心理来挑选民间素材——民间矮子舞蹈素材。群舞者的造型设计是头戴一项大而绣有“王”字的老虎帽,胸前是大头娃娃的面具,长衫盖至脚背,舞蹈动作设计以民间矮子舞为动律,融入儿童的形体动作,两个主要小演员各扎着两个朝天的纠纠辫,会说话的大眼睛交流着情感,加以顽皮的风趣的舞姿,给人以民间儿童年画的美感色彩,特别是两个小演员的“变脸”戏法和几声装狗的“汪汪汪”叫声,使整个舞蹈活泼流动感强,突出了儿童画色彩的艺术美和孩子的稚气可爱。

三,舞蹈表演的“三纯”

少儿舞蹈的表演设计者是成人。然而,少儿舞蹈的表演主体却是儿童,并受其少儿心理活动,审美情趣的限制。因此,少儿舞蹈的表演设计,不是成人舞蹈表演的翻版,也不是其队形动作、节奏、技巧难度的简化。少儿舞蹈的表演设计,应该是情绪单纯,情感集中,节奏明快,动作技巧简洁的“精而纯”的原则。少儿舞蹈的编导者本着这一原则,表演设计应追求“三纯”。

1,纯真

少儿舞蹈在表演设计上,注意展现儿童心灵的纯真感。《睡吧,洋娃娃》,在处理“讲故事”这段表演时,编导者不给小演员们作示范动作,也不规定要做什么,而是先将故事讲给小演员们听,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设计动作,随意性地表演,编导者在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结果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表演自然真实。“打电话”的表演设计:先是踮着脚尖,再去拨动电话,然后用手做话筒与妈妈通话。这一连贯的动作,是由小演员们自己想出来的,尤其是踮脚尖的表演动作,简洁、流畅,突出了儿童的特征。一次排练休息,一个孩子把小手绢平平整整地展开,当作小被子轻轻地盖在洋娃娃身上,还用手将这被子的边角压在洋娃娃身下。编导者发现孩子这一细微逼真的动作,并把它认定为节目中给洋娃娃盖被子的表演设计。上述诸多充满儿童纯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纯情

少儿舞蹈在表演设计的总体上,不应追求动作的难度,不应注重舞蹈语言的多维、多义性。而应该注重动作的简洁可理解性,表演的单纯可联想性。不过份依赖于舞蹈结构的情节性,则在淡化情节中刻意表现儿童的纯洁情感。荣获全国少儿舞蹈创作三等奖的《我们八九岁》,舞蹈取材于放学离校的一群男女同学,在回家的路上遇着下雨,忘记带雨伞的同学,有的把书包顶在头上;有的用棕树叶或手绢遮着头;有的干脆让雨水淋着。这时,由远而近走来了有雨伞的同学,主动地照顾无伞的同学,一道由近走远。舞蹈结构上可以说是一种淡化情节的结构。而舞蹈的表演却像抒情诗一样地抒发男女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并在这上面下功夫。特别是由远走近,又由近走远的舞蹈设计,使人意识到这纯洁的情感从孩子们的心里,走进你的心里,又从你的心里,走向孩子们的世界,让你感受到纯洁的友爱情感的流动。

3,纯朴

纯朴是指少儿舞蹈语言的单纯质朴,舞蹈风格的土色士香,人物性格的朴实无华,给人近拟“白描”的审美指向。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龙门阵》,是一个具有纯朴特色的舞蹈。作品运用四川方言、四川花灯载歌载舞,边说边跳的表演形式,展现一个夏天的月夜,一群山村的孩子在院坝里乘凉摆龙门阵,大家争着谈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家里发生的新鲜事儿,赞美新农村的富裕生活。大蒲扇的四川花灯歌舞动律别具韵味,增添了这个舞蹈的地方色彩。四川方言的土色土香,又与小演员质朴无华,活泼风趣的乡气息味的表演浑然一体,给人以纯朴的乡情。又如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三等奖的《扭连扭》,作品取材于民间的莲霄素材,编导者的表演设计是在莲霄动律的基础上,夸张地击打肩膀所引起身体的扭动,以表现山村儿童的质朴顽皮性格和舞蹈动律的乡土风味。

四,少儿舞蹈创新的三个意识

重庆少儿舞蹈的创作,在艺术创新探索创新上,注意了“三个意识”:一是,少儿舞蹈的文化意识。前面己谈到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是儿童。因此,在创作中就可能出现心理和文化意识差距。少儿舞蹈的编导者注意将自己返归于童年,重新回到儿童世界中去,以儿童的心理视角来观察、体验,表现他们的生活;以儿童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性格特征,展现儿童的心灵,以此折射现实社会,呈显他们对世界认知的价值观。成人心理差距的消失,和成人文化意识的童化,使少儿舞蹈作品具有儿童的审美价值,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表演主体乐于表演,接受主体乐于接受的目的。二是,少儿舞蹈的直觉意识。少儿的直觉,不易把握复杂的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义,不善于对抽象哲理的理解,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而敏感于形象的单一性、准确性、可视性,可理解性。因此,编导者注意了少儿的直觉意识特征,使作品的内涵有其形象的外化依托,从而引起少儿直观的审美联想。三是,少儿舞蹈的现代意识。少儿舞蹈理应当反映现代社会的精神方向——这就是现代意识。然而少儿舞蹈的现代意识,不是表现舞台化了的政治教育,动化了的生活原型。它应该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和时代风尚,物化于少儿生活中,作用于少儿的心理,并通过少儿的审美价值观念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的社会意义——带有少儿个性特色化了的社会意义,与少儿的心灵相通,从而唤起的审美反映。少儿舞蹈的编导者从现代社会的新层次、新视角来塑造儿童的形象,艺术地表现其美的心灵,并通过美的心灵折射社会的现代生活流向,这是少儿舞蹈现代意识的所在。

重庆少儿舞蹈创作,以它自身的艺术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赞誉。重庆少儿舞蹈的辛勤耕耘者的创新探索还在继续,通过他们不懈地执着追求,少儿舞蹈这朵小花,将在神奇的童心世界里开得更加艳丽芳芬。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