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 |
海峡两岸 共舞未来 |
![]() |
青岛三十九中学演出的《红是红,绿是绿》 |
![]() |
台湾桃园引舞舞团演出的《侠风披靡》 |
“中华一家人,心儿连着心……”阵阵歌声从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海峡两岸青少年联欢活动现场传来。
正当第七届“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落下帷幕之际,由中国文联、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与青岛市台办承办的“2010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活动在青岛举行。来自台湾的唐艺舞蹈团、桃园引舞舞团近40名舞蹈青少年带来他们独具风格的舞蹈作品,与青岛的青少年朋友开展一系列交流联欢活动。
同台献艺 在交流学习中不断进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伴随着音乐声的响起,南京师范大学《我生长的地方》的演员以舒缓的舞姿幻化成波光粼粼的江水,为观众营造出松花江畔优美静谧的意境。
紧接着,鼓点急促跳跃,台湾桃园引舞舞团带来的原创作品《侠风披靡》领衔登场,长枪披风,刚劲有力,并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元素,充分反映了侠士“侠义武胆、风骨傲人、披星戴月、靡扫倾城”的气势。
“舞团以中华文化的精神为作品素材,在古典舞的基础上增加现当代和芭蕾的舞蹈元素,形成新的‘中国风’。”团长崔秉媛告诉笔者。另一部作品《啥?!》,则生动表现了在当今竞争和冷漠的社会现状下人们浮躁的心态。
此外,由唐艺舞蹈团带来的《局》与《云水·雨忆》也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台湾唐艺舞蹈团领队张怡婷介绍,此次带来的舞蹈期待为大陆的朋友呈现一种空灵的意境。舞蹈《局》通过对现代舞蹈元素进行重叠、组装等创新解构,表现了“人生如棋局,一子离手,输赢难料”的主题;《云水·雨忆》则刻画出“几点云影,落叶残雨,绝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的意境。
“我们很羡慕内地的孩子可以受到专业的训练”。张怡婷还介绍说,因为台湾的人口很少,可挑选的舞蹈演员质素并不如内地这么丰富,内地孩子的舞技令人吃惊,“我想更专业的训练是我们应该向内地学习的。”她说。
另外,台北市艺术文化交流协会总干事庄美强强调,由于一直以来除了原住民族外台湾没有民族民间舞,而直到2004年他们才将民族民间舞引进台湾,所以现在民族民间舞在台湾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不过现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孩子越来越多,台湾的民族民间舞也将会逐渐发展壮大,而参加此次活动恰好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学习民族民间舞,而且在艺术教育方面内地也有很多值得台湾借鉴的。”
中国舞协主席白淑湘认为,海峡两岸的舞蹈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海峡两岸各民族的舞者得以互相学习、借鉴。这种中华民族同根同族、同文同语的交流很有意义,这样的活动将会不断持续下去。
以舞会友 海峡两岸青少年共叙友谊
据了解,此次参加展演的台湾舞团属于学生性质的团体,成员年龄大多在15-22岁,在舞蹈上有较深的造诣。
联欢会上唐艺舞蹈团的小演员们为青岛的少年展示了他们近年来学习的一些成果,特别是蒙古舞等民族舞,让许多人眼前一亮。
“与内地孩子相比岛内的孩子更注重自己个性特点的发挥。”张怡婷介绍说,她们的舞蹈团成立于2002年,以中国传统舞蹈的元素融合西方舞蹈的技巧,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舞蹈风格。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冯双白说,“看了台湾孩子的表演,我觉得他们是那么有朝气,但是他们在台下又规规矩矩,他们有修养又有舞台感。”
“此次展演活动作为海峡两岸的青少年首次以舞会友,我们希望拉近两岸青少年彼此心灵的距离,为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中国舞协外联部主任侯晓枫说道。
庄美强也表示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这边的舞蹈界进行交流学习他们感到很开心。他说道,“两岸交流重点应该尽量往下扎根,中华民族要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就要从青少年着手,在交流中他们很快就可以成为朋友,舞蹈不仅仅是一个媒介,它真正的作用是让下一代没有隔阂,这是在交流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来到青岛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我很开心,希望可以多认识一些新朋友,向她们多学习。”来自台湾唐艺舞蹈团的一名小演员告诉笔者。听到青岛少年演唱的王力宏的《改变自己》后,她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