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llroom dancing)直译为国际标准舞厅舞,是世界三大流行舞蹈之一(另两种是芭蕾舞和现代舞)。国标舞分为两大类,即国标摩登舞和国标拉丁舞,涵盖了十个舞种,摩登舞有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拉丁舞有伦巴、恰恰恰、桑巴、斗牛和牛仔。国标舞有极强的表演特性及竞技特性,所以又被称为体育舞蹈。1986年后,国际标准舞传入中国大陆,并迅速流行开来,国际标准舞以其极强的表演性和竞技性引起诸多舞蹈爱好者及专业舞蹈工作者的关注和实践。与此同时,舞厅交谊舞则以更大的范围迅速在普通群众中流行开来,并迅速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交谊手段,一时间,单位内部,单位间以舞厅交谊舞为主的交流舞会大行其道。那么,舞厅交谊舞是从何而来,与国标舞有何关系呢。这要从国标舞传入我国谈起。1986年前,只有广州(从香港个别老师学得)和上海少数人跳国标舞,但大多还是在跳三四十年代的交际舞。1986年后,随着世界国标舞界(开始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大陆普及国标舞。
大陆舞蹈界迅速接受学习这种舞蹈形式,而对外开放要求的与国际接轨也使各单位部门摒弃三四十年代流行的交际舞,开始普及国标标准舞。但国标标准交际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学。国际标准舞跳起来又需要很大的舞厅场地,于是结合国内实际,参考世界社交舞种类,国内舞蹈工作者对国标舞进行了简化,并结合国内民族民间舞的一些特点,创造出一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厅交谊舞。舞厅交谊舞,常见的有所谓三步、四步、水兵、舞厅探戈、舞厅伦巴、舞厅恰恰等。根据速度的不同,三步又分为慢三,中三,快三。慢三对应的是国标舞中的华尔兹,快三对应的是维也纳华尔兹,中三则没有相应的国标舞种类。同样,四步也分为慢四,中四,快四,分别对应的是老国标舞中的布鲁斯,及现在国标舞中的狐步和快步舞。舞厅探戈,舞厅伦巴,舞厅恰恰对应的是国标的探戈,伦巴,恰恰。国内跳的水兵则比较有意思,按地域和跳法不妨分为四步水兵,六步水兵,北京平四。六步水兵更象国标舞中牛仔舞的前身吉特帕。而四步水兵及北京平四则是国内舞者创编出来的。国标舞与交谊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其内有特点更是有鲜明的区别。如果说国标舞讲究的是扎实的基本功,舞曲旋律特点鲜明,表现男女舞伴之间的内在交流的话。交谊舞则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基本功,舞曲也主要是有明显的鼓点即可,其表现力弱了很多表现的风格也完全不同。试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以常见的三步而言,交谊舞中的三步基本步都是走外侧的之字步,几乎每个初学交谊舞的都很容易学会这种简单的基本走法。而这种所谓简单的外侧的之字步对于按国标舞方法学习的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他们会说:"天哪,你们太强了,上来就学这么难的步子!"。反之,国标舞的基步方步,对于学了较长时间交谊舞的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在舞厅里跳出来的。这看起来好象很有趣,实际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两种舞的不同要求导致的。国标舞讲究舞者之间的紧密配合,每一个步子都要求双方身体的姿态要紧密,而走外侧的步子由于空间变小,对于国标舞者的技术要求就很高,尤其是左外侧(因为国标舞要求舞者互相站在对方的偏右面)。但交谊舞根本不讲究这种紧凑感,只要求你把步子跳出来即可,所以产生了外侧舞姿为基本步的情况,因为走外侧前进后退是前后方有充分的空间,无论你和舞伴之间多么缺少配合,都不会踩脚!至于你和舞伴身体间的位置离的太远而导致不优美,就不在它考虑的范围。由上就引出了国标舞与交谊舞的第一个区别:国标舞重在舞者之间的配合,步子比较严谨,交谊舞则相对忽视舞者之间的配合。其步子都是为更好的回避配合而设计的。再谈谈舞厅舞中的快三与国标舞中的维也纳华尔兹这两者从步子来看极为相似,但其内涵完全不同,舞厅舞中的快三中的第二步几乎没有横步,更不用说在横步中表现出的倾斜技巧,只是用脚在原地转,而维也纳华尔兹则有明显的横步。常跳交谊舞快三的人都说快三不好跳,原因之一是容易转晕,而且不容易控制步子,容易摔倒,有趣的是,反而是国标的维也纳华尔兹看着难跳,跳起来真不晕,而且因为控制不住摔倒的可能性很小。这是因为国标舞的步子都是经过专业舞者的反复实践,其步子都是符合动力学原理,只要按规范去做了,就不会出现控制不住的情形。而交谊舞是对国标的简化,简化固然造成了步子的复杂度降低(比如把转的步子简化为单脚转),易学易跳,同时也造成的不符合动力学,惯性过大,容易摔倒,也就是不易跳好。由上又引出了国标舞与交谊舞的第二个区别:国标舞的步子都是符合动力学原理,相对来说是最合理的使你控制住自己和舞伴。交谊舞则简化了国标的步子,易学易跳,但反面效果是缺少了合理性,跳起不容易控制自己及舞伴的姿态,也不容易跳好看。
上面谈了两种摩登舞,下面再谈谈拉丁舞。拉丁舞就不能不谈舞厅伦巴和国标伦巴。有学过国标伦巴的舞友曾见过舞厅伦巴,惊呼舞厅出现了新的流行舞蹈,其实他不知道这就是交谊舞中的伦巴。造成他这个误解的原因就是,舞厅伦巴与国标伦巴无论风格步子完全不同!舞厅伦巴,其步子与其说是伦巴,不如说是一种变化的类似北京平四的步子。其胯部动作与其说是扭胯,不如说是扭腰肢。而国标伦巴的步子几乎跟普通人走路的脚位没什么两样,其表现力主要在胯部的摆动。从步子来看,国标伦巴就是简单的向前走向后走或向旁走,但其胯部的摆动使其即使走一个简单的走步都充满了力度和美感。而这种胯部基本功的难以学习使其吓退了很多普通舞者。舞厅伦巴则不然,其步子虽然也有所谓的胯摆动,其实只要你腰肢软一点,很容易就摆出胯,而其舞步又很花哨,看起来很热闹的样子。但其韵味差了很多,更多的是民间喜庆的味道。由上又引出了国标舞与交谊舞的第三个特点区别:国标舞的表现力重在那些基本功,无论是摩登舞还是拉丁舞,一个基本功扎实的舞者所跳出的最简单的步子都充满了美感和表现力,而交谊舞的表现力主要表现在外在的花样上。
前面谈了这么多,最后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谈谈国标与交谊舞的表现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近年来,有很多交谊舞爱好者开始学习国标舞,跳舞厅恰恰的也开始学习国标恰恰的步子。然而,他们很多人忽视了国标与交谊舞的鲜明风格区别。许多人错误的用交谊舞的方式去诠释国标步子,造成表面看是跳国标,实际风格还是交谊舞风格的状况。比如一个国标恰恰或伦巴的扇步。女士在扇步打开时,脸的朝向代表了完全两种风格。
相当一些熟练交谊舞者在跳这个国标步子时,脸部都转向自己手的方向,表现一种好象孔雀开屏时展示的效果。这是完全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是错误理解了国标舞。国标舞是男女舞伴关系的诠释,其目的完全是演示两个舞者的关系,每一个国标舞动作与其说是给别人表演,不如说是给自己的舞伴表演。即使有些步子是向观众展示的,也是两个舞伴同时向观众展示,展示的目的也是展示自己和舞伴的关系。就象上述的扇步,国标拉丁舞者跳时,或者脸只看着舞伴(我眼里只有你),表现一种完全的与舞伴的关系。或者先看舞伴,再向前看观众,意思是:瞧,我和我的舞伴关系是这样的。这样的脸朝向展示的是舞者与舞伴或亲密或俏皮或埋怨的关系。而脸转向自己手的方向更多的给人以舞者自己在个人表现,与舞伴的关系是冷漠甚至是漠不相关的感觉。由上又引出了国标舞与交谊舞的第四个特点区别:国标舞重在表达舞者与舞伴的关系,而交谊舞这方面的意味要淡的多
近年来,随着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业余舞者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众多业余交谊舞者开始学习国标舞,这篇小文章,希望对舞蹈爱好者们跨入国标舞领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