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是一种教育思维
两个星期前一直在看一个叫《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美国舞蹈选秀。看完几集之后,我觉得对我们学院派的教学有很多启发!
我是芭蕾舞专业的学生,接受了很长时间的学院派芭蕾舞教育,深知打造一个全面的舞蹈演员是非常之难!作为一个舞蹈演员来说,舞蹈本身并不仅仅是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跳得高、转得稳所代表的实力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演员来讲,理解舞蹈情感,体会舞蹈内涵,肢体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在《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的节目中选手可以通过街舞、爵士、芭蕾、国标、现代舞来展示自己,在PK阶段,选手会表演节目组编导所编排的舞蹈,令我惊奇的是,许多街舞选手跳出的现代舞或是性格舞比我们大多数学院派的芭蕾舞学生还跳的好!
呜呼,我们芭蕾专业的学生最少也是接受了4年的专业舞蹈教育,为何我们跳出的现代舞竟然不如街舞选手跳出的现代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我们学院派的教育一直存在问题!
我们知道芭蕾舞的教育体系非常严密,这是芭蕾舞本身的严肃性决定的,在训练中讲求开、绷、直、正,姿态挺拔,四肢尽量延伸,双腿外开,这样一系列的训练方式,使得芭蕾舞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芭蕾舞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在人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高雅艺术”的不可动摇性。也正是到了上个世纪末,现代舞的出现,使得古典芭蕾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芭蕾逐渐取代了古典芭蕾的舞蹈地位,由于现代舞讲求解放人的肢体,让舞蹈更加人性化,脱离了芭蕾舞的训练束缚,许多舞蹈学校在芭蕾舞的教育体系里加入了现代舞的训练。
也许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很多学习芭蕾舞的学生在学习芭蕾舞成形之后,会出现很奇怪的现象:不会表演、跳舞没有表现力,缺乏想象力,最有意思的是除了古典芭蕾,别的舞种一概不会!我觉的这是作为一名舞者的悲哀,也是我们舞蹈教育的悲哀!我并非是胡说八道,因为在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同学。一位资深专家曾说:这些孩子进来(学校)时都还会跳舞,怎么毕业都不会跳了?
的确,芭蕾舞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和现代舞逐步融合,让肢体自由的表现舞蹈的同时,也是思维的一种解放。而我先前所说的种种疑难杂症,正是由于舞蹈思维的僵化导致的!
舞蹈本身是没有类别的,只是每个舞种所代表的文化不同,芭蕾舞是欧洲文化、中国舞是中国古典文化、踢踏舞是爱尔兰文化、街舞则是黑人嘻哈文化的体现等等。而现代舞恰恰是以舞者为核心而不是文化,注重的是舞蹈语汇而不是舞蹈风格。这也注定现代舞必须要不断的去创造,去吸收,舞蹈思维也就更加活跃。
有人说你说这么多别的东西,无非是想说我们的舞蹈教育有缺陷,可是总有出色的学生和出色的演员,你怎么解释?
这话一点没错,可是这些出色的学生几乎靠的都是自己的“天资过人”,也就是说他们靠的是自己去模仿、去学习,而不是老师教的,你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无师自通,那既然学生都无师自通了,还要老师干嘛?我们经常说某人跳舞有感觉、有表现力,会表演、肢体会说话等等,是因为演员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人物、一段故事、一段情感,而不是基训课。
在《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的节目里,你会看到什么叫表演,什么是表演欲望,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我之前所说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舞蹈思维培养的问题。
因为芭蕾舞的课堂训练就是舞台上舞蹈语汇,所以,很多刚入学的学生就认为练好课堂训练,我就是舞蹈演员了,加上我们的芭蕾舞教育中并没有舞台表演,就是那种专门教学生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表演的课程,使得学生这种错误思维根深蒂固!日子久了,等到真要用到表演时老师就会着急的说道:“你的眼神里怎么没有东西啊?”可笑!实在是可笑!这就好比甲让乙从楼上跳下去,乙摔死之后,甲说:“你怎么不会飞啊?”
表演作为舞蹈的一部分,虽然不是舞蹈的主体,但需要心理基础和模仿能力,确实很难掌握必须要经常练习。不然的话,学生表演时就会害羞、胆怯、不自信,动作没有灵魂!这样再好的舞蹈也是没用表现力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跳舞没感觉、没有表现力!
之前我提出的问题其实是通病,是许多学生跳舞致命所在,也是我们舞蹈教育的致命所在!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告诉学生要做舞蹈演员,表演和基本功是持平的,芭蕾舞的表演是一种哑剧表演,虽区别于戏剧表演,但也要先从解放天性练起,突破心理障碍。记得我在中专时一名俄罗斯女教师给我们班女生排一个舞剧片段,其中有一段动作就是展示女性线条的魅力,可是我们班的女生们却十分的害羞,都做不出感觉,俄罗斯女教员很生气...这就是我们舞蹈教育的失误之处!因为我们班女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表演状态,什么是表演节奏,透出的只有对舞蹈的不敬!其次,是解放肢体。别看是跳芭蕾的,很多学生除了先天条件还说得过去之外,协调性、模仿能力和反应能力离专业水平相距甚远,这样的话,稍微改变一些舞蹈语汇,他们就不会跳了!跳舞的感觉的确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强,但也依然需要老师来指导。开设课程,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舞蹈语汇,吸收其他舞种的优点。
在这里,我不得不强调肌肉记忆能力,肌肉记忆能力非常重要,芭蕾课上,不断变换组合,也就是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让肌肉保持不断的记忆。所以说现代舞、爵士舞还有一些流行舞蹈,一定在有选择性的基础上设立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的舞蹈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驾驭自己的身体。再次,身体素质问题。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身体既是工具,能不能压住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身体条件,如果你没有升旗仪仗队员们的伟岸,那么,你就必须得有巴雷什尼科夫的盖世舞技。
舞蹈首先是要看身材,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芭蕾舞演员的身材一直和世界接不上轨,我们对芭蕾舞演员的体型一直有误区,过分的强调线条。其实在世界范围内这种观念早就被打破了,而且这种观念给我们自己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双人舞时男的举不起女的,女的也撑不起自己。女的感觉风一吹就飞走了,男的大部分风一吹也就刚刚
站住。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开设课程,在保证肌肉力量和形状的同时,塑造真正的舞蹈体型。舞蹈的肌肉需要质感,记得上次我们大学有一些男生参加国外的一个芭蕾舞团的演出,等他们和国外的演员站到一起时,从体型上看,你会以为我们的演员是女的(笑)。我们的女生也有类似的尴尬,许多地面动作和双人舞的配合都需要女生手臂、肩膀和腰腹的力量,可她们往往只能够诠释手无缚鸡之力的真正内涵!
由于人种和饮食的差异,使得我们“先天不足”,但无论先天素质如何,肌肉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改造的。最后,就是表演欲望的的问题。虽然是东西方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西方人性情更加奔放一些,东方人更加含蓄,可作为一个舞蹈演员来说,如果没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激情的话,那舞蹈就只剩下强身健体的作用了。在这个问题上考验的是老师的能力,学生对舞蹈的热枕并非一蹴而就,而且学生对练功本身就有排斥性,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坚定他们对舞蹈的热情,那么因材施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每个学生的条件、特点、思维意识都截然不同,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和特点,这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做!
舞蹈是一种思维,不能正确的把握舞蹈思维,对自身会造成损害,对舞蹈界的发展也是一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