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王亚彬“80后”舞者的追求与成就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29:00 点击:
 

    10月15日、16日,由青年舞蹈家王亚彬主导的一台舞蹈作品专场演出:“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寻”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具有现代感的舞台创意加上行云流水的古典舞蹈风韵,让现场观众在简约抽象的艺术表达中,深刻领略了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文化意境,在现代都市人的内心世界与古典文化之美中恍惚迷离,如痴如醉。舞台上的王亚彬,把自己最精擅的古典舞进行了“现代元素”的整合,与音乐、戏剧表演、装置艺术等互相融合,在与舞蹈界的一批新锐武巍峰、孙锐等青年演员的合作中完成了一次“跨界”的艺术探索。这是王亚彬自去年开始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艺术创作的第二季。该季作品主题为“寻”,形象地描述了创作者的求索姿态。作品的主导者王亚彬,正是这群年轻“寻觅者”中的灵魂人物。

    低调与张扬

    与舞台上光彩四射的形象截然不同,平时的王亚彬是一个不声不响的人,衣着朴素,生活简单,舞台下的低调与舞台上的张扬恰成鲜明的对比。这份沉静自如的气质与她对舞蹈艺术的多年浸淫有莫大关系。因为小时候身体单薄,父母送她学习舞蹈进行锻炼,年仅6岁的她就此开始了与舞蹈艺术的缘分。17岁,在群星汇聚的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她凭借《扇舞丹青》获得一等奖,从此一发不可收,CCTV电视舞蹈大赛、“桃李杯”、“荷花奖”,她炉火纯青的古典舞表演获得了一致肯定。《扇舞丹青》《大唐贵妃》《烟雨西泠》《对弈》《春江花月夜》及舞剧《草原记忆》等代表作品,将中国文化所独具的行云流水、动静相生的神韵张扬得淋漓尽致。

    “舞蹈的训练是非常寂寞的,一个人在练功房,反复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旋转,大跳,一连几个小时,直到疲劳地躺在地板上不能动弹,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受伤则更是家常便饭,而多少年的训练,最后在舞台上的展示可能仅仅是几分钟。”舞蹈艺术的神髓正是需要在这种强大的反差中去寻觅和体悟的。也许是对舞蹈的痴迷造成的习惯,王亚彬喜欢默默地去“读”自己身体的每个细节,每次演出前,如果你能看到王亚彬在台下角落里活动身体的情形,你会感觉她是在细心地和身体每个部分“窃窃私语”,而登上舞台之后,这种“私语”则一变而张扬为整个身心与中国古典文化神韵的“对话”。王亚彬将肢体变成了对文化体验和思想表达的“笔”,没有她那种身心合一的境界,就不可能有舞台上的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而“读懂”身体是无止境的。王亚彬保持着对身体所特有的敏感与关注。为了不断回味和琢磨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王亚彬有一个习惯,不论多忙多累,她都会抽出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整理和记录,用舞动的手指给舞动的身体留下些记忆。这些文字2005年曾结集为文艺图书《身体笔记》出版。

    内“读”身体,外“浸”文化。因为古典舞讲究文化气韵和东方美的气质,最初不懂水墨的王亚彬,却在老师的反复熏陶和自己的琢磨下,在舞蹈里注入了中国山水画的流动气息,注入了中国文人雅士特有的书卷气,注入了东方古典审美的庄重收敛、淡雅冲和,这份气质不仅浸透了她的舞,也浸透了她的人。张艺谋在电影《十面埋伏》中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王亚彬参与舞蹈指导并作为章子怡的替身展示那东方舞蹈的惊艳一幕,应该和王亚彬这种文化修养中形成的独特“低调”和在舞台上“读懂”身体后极具爆发力的“张扬”分不开。

    “触电”与“充电”

    参与电影《十面埋伏》是王亚彬一次“触电”的经历,尽管她在银幕上留给观众的仅仅是舞姿,却已经为她进一步的艺术“跨界”打下了基础。后来,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王亚彬终于以“王小蒙”的形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同。从一个舞者身份拓展为影视演员,这份认同同样得来不易。

    “拍戏和舞蹈表演不一样,舞蹈和话剧表演都是现场的,成与败就像在空中走钢丝,一次过就过,不过就掉下来。拍戏则是在地上先描绘出钢丝线,稳稳当当地逐条走,一遍不成就再来,一条线会重复许多次。但是走这条线不再是完全自己的事,灯光、摄影、对手演员、导演要求、即兴等等,因素非常多,比如有时,自己的情绪已经酝酿得很到位,可惜在眼泪自然留下的一瞬间,镜头的焦点虚了,那就必须重来一次,再哭一次。”王亚彬说,作为职业影视演员的表演技巧,比如怎么忽然掉出眼泪,开怀大笑或者大声怒吼等,都是经过训练而成的,但好的演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擦抹使用技巧的痕迹,让这些情绪宣泄点成为自然流露的一部分。

    “触电”之后的王亚彬,在不断的成功中也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她决定给自己重新“充电”。2006年,她在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工作的同时,又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影视表演创作方向的一名研究生,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活。“研究生真的是自修,一切都需要主动进攻才能获取。”王亚彬这样形容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感受。一个已经在艺术圈里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又每天坐着公交车往来于学校和住所之间,默默地在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中汲取着营养。2009年6月,王亚彬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硕士毕业证书,之前,她也应邀开始在北京电视台主持节目。“充电”后的她,给自己赢得了更大的“跨界”资本。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王亚彬更广泛地到生活中去琢磨,很多时候是边干边学。不少电视剧中,演员表演时需要靠拢地方语言。王亚彬说,方言的讲述不单纯是在字眼或习惯用语上,更多的是音调,比如唐山口音向上飘扬,东北口音向下沉淀,飘荡着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弧度”。这个“弧度”里又包含了相当充沛的地方文化特色,可以从中感知一个地方总体民众的性格和生活节奏。王亚彬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一个地方,总要细心聆听当地的方言土语,并自得其乐。

    理想与追求

    “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创作是王亚彬2009年开始策划推出的,在这个系列创作中,王亚彬不仅仅作为演员出现,更重要的是她还作为主要制作人和主导者,筹划了演出的全过程。这是一个费力却难讨好的事,王亚彬不仅要操心创作,更重要的是还要亲自操心去拉赞助费,操心去商谈演出场地,操心策划宣传等诸多事务性工作。作为一个青年舞蹈家,在工作上除去纯粹的创作之外,主动“跨界”去费心经营并不熟悉的市场运作,在创作上又要全心全力地投入,并尝试以“跨界”的方式找到“古典”的不同表达,做着严谨而认真的探索,就是为了纯粹的舞蹈作品创作。王亚彬在刚刚开始走红影视圈的当下,毅然推掉了两部电视剧的邀请,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我是‘80后’的一代,这一代人应该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王亚彬如此解释。“我参加过许多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我发现,中国舞蹈需要更多地‘走出去’,需要尝试如何与国际艺术平台对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我们都知道。但关键的是中国舞者、编舞者需要以怎样一种更国际化的形式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知道和了解中国舞蹈,与此同时,创作、欣赏与传播共存。比如,在西方,现代舞是普遍能够被理解的一种舞蹈语言,同时也是可以自由而犀利地关注当下社会生态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语言,因此,我希望尝试把这种现代元素融入到中国古典舞中,带以更加机动的形式,同时也反映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把更健康、鲜活、时尚的中国青年一代的形象传达给世界。”

    在王亚彬的努力下,“亚彬和她的朋友”系列作品第一季已获得了大家的承认,一批年轻的金牌舞者聚集在一起,将自己最具灵感最有创造性的一面展示出来。王亚彬说,这是一个平台,是为所有和我一样对艺术有理想的青年艺术家们而搭建的,在这个平台上,我希望他们能够丢掉所有的束缚,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作。这个平台是一个“跨界”的舞台,不仅仅局限在舞蹈,今后,只要可能,还会涉及到美术、音乐、戏剧等诸多方面。“我的成长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尽我所能为和我一样的青年艺术家们提供机会,我把这看做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80后”青年舞蹈家,王亚彬所尽的“责任”显然远不止于此。中国文联自2005年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以来,她几乎每年都参加,随同慰问演出队伍深入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为群众演出;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中国舞协组织的舞蹈家小分队,先后深入到北川、绵竹、绵阳等地震重灾区,在废墟中为受灾的老乡们舞蹈,慰问他们受伤的心灵,鼓励他们重建家园。

    “跨界”的勇气让艺术不断地创新,充实的责任感更让人生充满朝气,王亚彬就这样在她的艺术之路和人生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着自己的理想。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