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舞蹈教师:兰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都想过着有品位和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有品位和幸福快乐的生活除来自于丰盈的物质拥有外,精神愉悦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认为:人的精神愉悦来自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娱乐方式的改变,他包括思维定式、技能水平、审美情趣和娱乐手段,而社会化舞蹈教育,正是培养人们精神愉悦的基本工程。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原来只有专业人员会跳的拉丁舞、肚皮舞、民间舞都越来越多地被社会非专业人士掌握,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精神愉悦的主要方式。原来只有少数人才会去跳的广场舞、街舞等舞蹈,也突破了少数人群,被大多数市民所接受和参与。专业舞蹈的社会化成促进了社会化舞蹈教育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各类舞蹈培训班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各阶层人士参与舞蹈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人们精神愉悦的方式与舞蹈越来越密不可分。社会化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从事舞蹈教育的专业人员带来挑战,责任和义务都在呼唤我们,要对当今社会化舞蹈教育进行反思,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舞蹈教育发展规划,使舞蹈社会化教育走在快速发展的人们对生活愉悦的高要求前列,以满足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打造美丽人生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反思之一:要加强少儿舞蹈教学师资的培养
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今社会化舞蹈教学的入口处都在少儿舞蹈教学。少儿舞蹈教学的三个阶段告诉我们:幼儿阶段(3—5岁),主要是学习基本舞蹈方位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刻苦学习的品质;儿童阶段(6---8岁),主要是通过肢体舞蹈需求的训练,让儿童掌握基本舞种的表演风格,锻炼舞台表演能力;少儿阶段(9---12岁)通过教学和苦练,让少儿掌握舞蹈较难度技能,并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独舞成品。少儿舞蹈教学,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舞蹈基础学不好、不规范,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对舞蹈技能的掌握和使用。而我们不难看到,除一些上档次、正规的幼儿示范学校外,大部分幼儿学校和民办幼儿园专业舞蹈老师匮乏,在岗者大多为音乐老师兼任,孩子们随着音乐的响起,胡乱扭动着几下身体,也算是上了一堂舞蹈课,幼儿舞蹈教学处于极不规范状态。为使社会舞蹈教育朝着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少儿舞蹈师资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反思之二:大众化舞蹈缺乏专业化教材
大众化舞蹈目前主要表现在体育舞蹈上。体育舞蹈主要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她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后,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增强人们体质方面已经展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的锻炼方式相比,这种运动项目更富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它将健身的功利性寓于自娱自乐中,从生理学、运动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除体育舞蹈外,目前流行的大众化舞蹈中还包括广场舞等舞种。从目前大众化舞蹈的传播中可以看出,除了少数舞者通过购买舞蹈光碟,自学后施教于人外,多数舞者在运动中都是随心所欲自编瞎舞,缺乏规范动作和科学运动方式。运动中不仅缺乏舞姿美感,更达不到科学起舞健身的目的。为了能推广既科学又规范的大众化舞蹈运动,我们就要组织专业人员编排较为科学的、优质的、规范的、简单易学的大众化舞蹈教材,类似第一至十套广播体操推广教材的方式,并通过集中培训、轮训社会体育舞蹈指导员和培训社会舞蹈积极分子等途径,将这项新兴的大众化舞蹈运动项目引向健康、科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大众化舞蹈教育水平。
反思之三:要大力培养编舞人才服务社会
本人参加工作两年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第五届中国茶商大会舞蹈编排演出,带领学生编排县春节团拜会、中秋团拜会舞蹈、编导县庆文艺晚会、元旦晚会,为诗朗诵比赛伴舞编舞,策划编排校元旦文艺汇演,编排指导电业系统文艺晚会,编排指导市高速公路礼仪比赛,编排指导信用社晚会舞蹈,策划指导校舞蹈大赛,指导学生五项技能大赛等活动后意识到:舞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走出院校、走出专业机构,通过一系列深入社会、服务社会活动,不但能让专业人员充分施展舞蹈技能,还能拓展编舞思维、成就社会舞蹈需求。从我个人应邀编舞的社会需求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社会呼唤舞蹈编舞人才!因此,我认为大力培养舞蹈编舞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倡导专业舞蹈人才服务社会,必须要有强大的编舞人才做后盾。特别是在一些群众文化专业服务机构,如:文化馆、群艺馆、青少年宫等单位,都要具有一些既有舞蹈专业技能、又有编舞实力的优秀舞蹈人才进入正式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大众化舞蹈健身、社会化舞蹈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社会。
反思之四:业余舞蹈培训机构要走专业化路子
本人在工作的两年中,应邀参加过多次市县大型演出舞蹈领舞,面对此起彼伏的领舞者需求和捉襟见肘的合格人选,我反思到:目前,虽然正规教育机构舞蹈师资越来越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专人专职,但是,专业人员分布在社会舞蹈培训机构中的并不多。对众多的社会舞蹈培训机构来说,专业过得硬的舞蹈教师屈指可数,也很少采用正规的舞蹈培训教材施教,他们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对学员掌握舞蹈技能没有严格要求。正是这些不甚规范的舞蹈教育培训机构,培养了一批批社会舞蹈“人才”。这些“人才”因接受培训的专业性不强,掌握的舞蹈技能不够,又不习惯从日常的新鲜事物中寻找体验舞蹈的灵感和魅力,领悟不到舞蹈的内涵,在舞姿的展示上必然显得不专业和僵硬。因此,从她们中选拔能独挡一面的领舞人就显得有点“为难”。不仅如此,这些社会舞蹈机构培训出来的舞者,就是参加群舞表演,也难以达到炉火纯青、大众期盼的审美要求。这就需要社会业余舞蹈培训机构提高教学质量,走专业化培训的路子。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师资的匮乏,社会舞蹈教育需求量的增大,大众化舞蹈教材的缺失,编舞人才的缺失,社会舞蹈培训机构的不专业化,基层优秀舞蹈演员“选拔难”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改变这些现象,适应社会发展,仅靠我们专业舞蹈教学者提高自身素质,走出院校为社会服务还不够,还要采取加强对幼儿舞蹈师资队伍的培养,编排出版优质社会化舞蹈推广教材,努力培养社会编舞人才,优化社会舞蹈培训机构教学等措施,用专业化的、前卫的舞蹈教学理论和切实可行的社会舞蹈教学方案,引领大众掌握舞蹈专业技能、领悟舞蹈内涵、热爱舞蹈创作,展现舞蹈成果,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化舞蹈教育朝着健康向上、专业有序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