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低保家庭、10岁女孩小启凤,因无钱上舞蹈培训班路灯下练芭蕾,日前被报道后立即成为网络和各类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皆誉之为“坚强舞者”。著名主持赵忠祥也声称要为其主持演出。笔者在为这个小女孩感到庆幸之余,感到更多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缺失。
首先,应试教育下的,饱和而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埋没了自己的爱好,夭折了自己的潜力。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乖学生。不是学生不应该学现在的知识,而是不应该更多地为了考试让这些知识在强化训练下简单地重复;不是希望取消考试,而是除了考试的现在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和特殊的才能。
其次,在这种应试体制下,很多孩子特殊的才能和潜力被忽视。也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考上大学,去强迫他们去爱好其不爱好的科目。比如新传媒全国遍地开花。因为考新传媒,文化课要求分数低,加之美术、音乐这样的专业课,被各种补习机构扬言即便从来没有美术和音乐基础,半年也绝对保证专业课过关-----也真能过关。以至于让学新传媒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正常比例。真不知道,这样音乐、美术等潜力和爱好的,这些学生会被培养成什么样子,他们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
再次,也正是这种应试教育。让学校设置的课程要么围绕考试科目加强,而其他非考试科目一再缩水,甚至是形同虚设。比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多少年至让学生做操、跑步,却难以接触到球类,很多初高中没有篮球、足球、排球等训练、运动和比赛;电脑室,有电脑单很多学生一学期也不一定有上电脑的机会;实验室,学生一个学期,甚至都不被安排一次实验;学校图书室要么承包给外人对学生收费,要么学生根本借不到书。而这些科目该给政府要的经费恐怕一点都不会少要。
最后还是回到小启凤这里。如果我们紧紧将关注的眼光放在被媒体曝光的小启凤身上,我们会忽视更多的小启凤;如果我们的思考和改变紧紧限于自己的努力,我们的教育还会制造出更多的小启凤。
学校本来就是应该发现孩子特长、发掘孩子潜力的所在,学校也应该尽力为孩子的爱好、特长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而非像我们现在,用应试教育的魔咒来更多地限制孩子的天性的发挥。改变这种单纯的应试教育并非天方夜谭,只要官方下决心真的想改变,就一定能改变。只有这样,更多的小启凤才会脱颖而出。即便是低保家庭的孩子,学校本身也能够满足小启凤这样孩子的需要。坚强的舞者,让我们看到锲而不舍追求的精神,社会的爱心,但也让我们感到我们的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