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阎蓉 崔志坚 邹懿摄影报道)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从7月20日开幕到8月5日圆满落幕。在这半个月期间,我们都充分感受到了舞蹈节带给我们的快乐,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新疆日报在舞蹈节期间充分利用党报全媒体报道方式,将采访的触角伸向了舞蹈节的方方面面,不仅详尽地报道了舞蹈节参演院团、参演剧目的情况以及相关配套活动的举办,还通过读者调查、记者亲历及专家评说等方式深入分析了舞蹈节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变化和产生的影响。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成功实践
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它以其包容、开放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高端艺术院团前来参演。在这个国际性的艺术大舞台上处处洋溢着现代文化的气息,在这个舞台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创新。
实现现代文化引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过程。舞蹈节就是一次现代文化引领的成功实践。如,此次舞蹈节开幕式歌舞剧《情暖天山》,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阿尼帕老人为原型创作,阿尼帕老人身上彰显出的典型的新疆精神就是一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体现。
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觉、自信、自强,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才会拥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三届舞蹈节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在同一个平台上为我们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表现形式的舞蹈艺术,相互包容,各美其美,相互交融,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营养,这也正是现代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节及其丰富的配套活动,各族群众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现代文化的先进理念,在无形中传递出真善美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形成开放、包容、向上、感恩、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发艺术家创作热情展示我国非遗保护成就
通过三届舞蹈节,我区文艺院团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过去一些经典作品,比如久演不衰的《木卡姆的春天》等,还创作了一批新剧目、新舞蹈,如《情暖天山》《永远的麦西热甫》《美好家园》《朱拉》等。除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院团创作了一批优秀新剧目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队院团及地州院团也相继创作了一批有质量水平高的剧目,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达坂城的姑娘》《美丽伊犁我的家》《别失八里》等。随着新剧目的上演,一批优秀的人才也脱颖而出,为新疆舞蹈界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