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芝兰”与“春兰”出场
象征俗世纷扰与诱惑的“群尘”
孔孟之乡的艺术工作者尝试用现代舞表达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解读。由山东艺术研究院联合台湾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现代舞剧《兰》8日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首度登台,两岸创作者持续半年之久的“异地恋”终成正果。
演出当晚的舞台上,在京剧黑脸“哇呀呀呀”的音乐渲染中,身型健美,神情坚毅,着蓝衣的儒家君子“芝兰”与象征俗世纷扰诱惑的“群尘”以充满的力量的太极式舞姿展开激烈搏斗,君子坚守如兰品质的故事进入高潮。
“兰为王者香,儒家君子谦和、正直的气质与兰花意象十分契合,这在儒学研究中也得到证实”,该剧编剧总导演邱晓晨说,这是见诸笔端的儒家理论转化为舞台艺术作品的尝试。
了解到,舞剧《兰》的诞生源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儒学与艺术学论丛》。总导演邱晓晨正是执笔其中章节的“作者”,她说最终选择现代舞讲儒家君子故事,是受到台湾现代舞的启发。来自台湾的独立编舞家李国治则说,表达儒家思想的现代舞在台湾确已成风,但将科研理论直接转化为生动的舞剧,在台湾极为罕见。
《兰》的编剧总导演邱晓晨将参与创作的台湾团队称为“知音”。据了解,来自台湾的编舞家李国治、音乐制作人陈世兴、服装造型设计师蔡毓芬等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全程合作,从长达三个月的两岸“异地恋”,到十月相会孔孟故里,双方都感到“很合拍”。负责服装设计的蔡毓芬说,这是因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在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上没有隔阂。
“以前我是在‘跳舞’,而在《兰》中,我在‘舞’”,儒家君子“芝兰”的扮演者陈修壮告诉记者,在整部剧的排练中,最难的是参透如何用突破传统舞蹈的舞姿表现儒家传统文化里的君子。
据台湾编舞家李国治介绍,这部舞剧既吸收了台湾现代舞典范云门舞集的太极元素,也大量借鉴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的舞台艺术,可以说是集中外舞蹈艺术精华诠释儒家君子文化。
邱晓晨介绍,目前中国的舞剧虽以写实创作为主,但像《兰》这样的写意型作品已在演艺繁荣的城市进入观众视野。她期待,生于孔孟之乡的舞剧《兰》能成为舞蹈诠释儒家君子文化的代表。演出当晚,山东省会大剧院可容纳1200人的演艺厅内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