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在哪里?在胯!几乎处处离不开“胯”,却没有一次专门针对“重心”的。笔者从来不把转换重心作为技巧看待,仅仅作为基本功效果的体现,为什么?
重心在哪里?在胯!如果说一门学问能够作为一种技巧,吃饭睡觉能算技巧吗?重心转换如同人吃饭睡觉一样,幼儿园大班小孩懂得吃饭睡觉,也就本能地懂得掌握重心维持平衡。1 问:摆荡、倾斜、升降三者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
答:
1“摆荡”针对胯部(底盘)而言;“倾斜”针对上身(纵轴)而言;升降针对脚跟(膝盖)而言。
2“摆荡”是指为实现重心流动的胯部角位移转动。其作用是加大步幅,增强身体舞动,实现空中挪动。动作原理是:腰胯发力同时运用脚掌(反作用)推力。
3“倾斜”是指上身纵轴线偏离垂直坐标的状态。其作用是伴随反身动作,展现人体曲线美的造型。动作原理是:借助摆荡和反身,并使上身滞后于胯部。
4升降是指脚跟离开地面、回落地面,伴随膝盖的伸直与弯曲的动态过程。其作用是为摆荡而存在。动作原理:上升--摆荡的开始,下降--摆荡的结束。
5摆荡、升降是动态过程,倾斜是姿态描述。摆荡是产生倾斜、升降的原因;倾斜、升降是摆荡的结果。
6摆荡是造成身体舞动、线型流动主要手段;升降为摆荡而存在,倾斜由摆荡而生成。
7不是由摆荡产生的,故意出现的倾斜,是错误的倾斜,丑陋的倾斜。不为摆荡而存在的,故意出现的升降,是错误的升降,丑陋的升降。
2 反身动作(协调)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哪4种)下需要反身协调?
答:
1、什么是反身?反身即上身偏转。扭秧歌、踢毽子可以找到它的感觉;其作用是以脚随身动为前提,通过自然协调,保持动态平衡,促进线型流动。
2、左右旋转需要反身技巧。这是反身技巧的直接运用。坚持以胯带动上身下肢,避免用肩,脚不得改变迈步方向。
3、前进后退需要反身技巧。这是反身技巧的间接运用。描述它的关键词是:“相对的动作位置”“上身的不完全旋转”。
4、持握姿势需要反身技巧。使上身稍向左后打开,跟舞者应该让领舞者右手指感触到左肩胛的突出,从而实现紧贴。
5、拉丁的快节奏需要反身。牛仔、恰恰快速移动时,反身有助于倒8字胯部挪动,如果没有反身协调,很难跟上节奏。
3 如何理解“对方不存在,心有灵犀通;各跳各的舞,配合默契中”?
答:
1、“各跳各的舞”的意思是:各自把自己的动作和舞姿做好,做到位。“只当对方不存在” 的意思是:不要老是顾虑、担心对方不配合,也不要受对方的牵制和干扰。强调的是双方都从严律己,别无杂念。
2、双方都从严律己,把动作和舞姿做好,做到位,双方配合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因为双方配合的要素,已包含在其中、各自“从严律己”中。什么要素?基本功核心-脚随身动,胯带四肢。
3、换一个角度讲,按照“绝对服从”原则:“动力总源头来自本人的胯部,双方之间只是动作信息的互相传递;信息传递依靠永不变形的手臂抱园握持(以及腹下微贴)”,双方配合的要素,也包含在其中、各自“从严律己”中。
4、“艺术问题中的一些说法,往往为了突出某一方面而采用偏激的措辞”(借用胡宗翰语),各跳各的舞只当对方不存在,就是为了突出自身基本功-胯带四肢这一核心、不要互相依赖而采用的偏激的措辞。强调的是,只要将自身动作舞姿做好做到位,双方配合默契自然在其中。
5、对方人体在,不要有依赖;心灵相通处,在于无阻碍。胯动是核心,舞好各自身;默契蕴其内,功到自然成。艺术审美体验到一定境界,如佛家禅语妙不可言,妙到莫名其妙的地步。此时,固不固定套路固不固定舞伴已经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