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衣青花》的旋律停止在最后的音符上,辽宁老干部大学古典舞三年一班本学期的课程结束了,同学们紧紧的围绕在郑金香老师身旁。“香香”是学员们给她的爱称,每一次的授课,每一次的舞动,无论是基功还是习舞,郑金香老师都把古典女子的温婉柔情,全部融入韵律的提沉、舞蹈的技能以及对音乐的感悟之中。
全班56人平均年龄63岁,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也55岁了。两年多的严格训练,古典三年一班的伙伴们,由最开始的零起点,到舞蹈“牧羊曲”和“桃夭”,在学校各类展演中均拔得头筹。
班长赵岩今年66岁,学习古典舞有5年了,说到古典舞,她有好多心得想要分享。“我之前也学过别的舞蹈,感觉古典舞还是比较难的。基本训练课要比其他舞蹈时间长,把杆的动作特别多,提沉、含胸都是技巧。”
虽然训练辛苦,但是赵岩说,古典舞确实是她最喜欢的舞种。“古典舞有深厚的底蕴,能表现出温柔的情感。去年我们表演《桃夭》,大家这把年龄表演待嫁的姑娘,在桃树下玩耍,真是突破自我了。
古典舞入门要学好身法韵律
“学习古典舞可以使学员增强对美的认识,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还可以愉悦身心。学习古典舞可以让学员的手、眼、身法、步更规范,舞蹈时的协调能力更好。”在郑金香老师看来,古典舞非常适合老年人学习,通过学习古典舞,将舞蹈中的气息更好地运用。
古典舞入门要学好身韵部分,郑金香老师解释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提、沉、冲、靠、含、腆、移,这部分解决我们学习古典舞的基本体态。练好形体部分,有助于古典舞的动作衔接。”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
古典舞比民族舞技巧性更高
古典舞和民族舞、健身舞有什么不同呢?郑金香老师解释说,古典舞和民族舞、健身舞虽然同属舞蹈范畴,但是在舞种上却有着本质的差别。“民族舞主要学习具有各民族风格特点的舞蹈,健身舞以健身为主,而古典舞却是以规范性为主的舞蹈。”
古典舞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更多情绪的变化,有喜有悲,处理感情要更加细腻。民族舞的整体感情基调不带忧郁,一般都是活泼的、奔放的。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点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更好地运用动作中的惯性。所有动作以圆为主,并且是从开始一点点打好基础,才可以完成后期更完美的舞蹈动作。”郑老师补充说,古典舞要求技巧性更高,而且对演员的软度要求也更高。
纠正错误
手 眼 身法 步伐都要协调
对于技巧性很高的古典舞,中老年人在学习时容易犯哪些错误、如何避免和纠正?郑金香老师主要归纳出以下三点。
错误1练习呼吸的时候背部僵硬
要讲究呼吸,提就是吸进来、沉就是吐出去,虽然和我们平时的呼吸很相似,但是却不同。练习提沉的时候尽量将背部放松、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身体的呼吸。“提”的时候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脊椎一节一节向上延伸,直到头肩至尾椎骨成垂直的状态,这是“提”的顶点。“沉”的时候还是以腰为发力点,从腰开始一节一节向下浮动,是一个沉的呼吸体态。
错误2手形上要求不严格
古典舞对手形的要求很严格,女士手形常见的掌、指、拳都有要求。 女形掌(又称兰花手)——食指至小指逐一伸直错开,中指突出,小指微翘,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兰花状;女形指——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圆形,食指伸直上翘,无名指与小拇指相错弯曲贴于中指;女形拳——五指在蜷曲的状态下,拇指与食指相贴,无名指与小指逐一错开贴于中指。
错误3手、眼、身法、步配合不协调
老年人学习古典舞,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没有其他舞蹈的基础,经常容易顾着手和身法就忘了脚步,或者是眼神不到位。这就需要勤学多练来加强。
《甄嬛传》和
《芈月传》中的古典舞不一样
古典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学习古典舞,除了舞蹈本身,还应该注意学习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化知识。
“学习古典舞除了舞蹈本身以外,还应该了解各个年代的特点,知道每一个舞蹈的背景。”郑老师用《甄嬛传》和《芈月传》这两部比较热门的电视剧举例说。
“《甄嬛传》里面的惊鸿舞采用的是长袖舞,头发是散下来的,把发髻盘在后面,惊鸿舞是唐朝流行的。《芈月传》里面的是乐舞,少司命祭舞中,孙俪的舞蹈惊艳绝伦, 婀娜多姿,宛若仙子。《十面埋伏》中章子怡跳的那一段,长水袖击鼓舞,就是属于前两种的后续发展类型。”郑老师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