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下午,舞蹈家杨丽萍现身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新长校区,在学校音乐厅,与该校近千名师生举行了一场“感知·遇见”见面会。杨丽萍老师一身民族红衣,戴着褐色帽子和黑框眼镜,她将乌黑的齐腰麻花辫放在前面,轻盈出场,宛如少女。在现场,杨丽萍老师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与孔雀的缘分、解答了小彩旗旋转之谜、讲述了自己对舞蹈的感知。
杨丽萍说:我是云南人,来自白族,在云南,在少数名族地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舞蹈,云南偏远贫苦,只有在劳作和求雨时才会跳舞,为了多子多孙,为了心中尊敬的太阳。跳舞是一种赞美和敬畏的仪式,为了和自然相融合,舞蹈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种生命的需求,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而我也一直秉承着这种最原始的原则。舞蹈并不简单,它是一种语言,它可以代表一种语言表达不了的思想。
其实有十年时间,我一直在走村访寨,在自然中学习,领悟。有许多云南特色曲调,这些都是云南祖先所遗留下的珍贵遗物。既在稻田里跳舞给劳作的老乡看,又学习着他们的舞蹈。随后又到了城市,见到了芭蕾,现代舞,各种舞者和大学老师我才开始找到自己,感受到了性感与魅力。
我的希望是不要将舞蹈简单化,只认为它是一种灵和力,只说它是美丽或者是一种身体的需要,其实它是一种能量。而我的舞蹈经验是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找到精神的认知。像我这种感受家乡十几年的人,只是一个家乡和族群的代言人。
提问环节
在《云南映像》中,有许多普通群众参演,可以说说为什么要用普通群众参演吗?
杨丽萍回答:不要小看这些人,他们的学历可能比在校学习的人更高,劳动就是教学,看到一朵花开,就是一个教学,看到一朵云,就是一个课程。比如孔雀,孔雀为什么那么美,传说是因为他在树林里找到了一种有毒性的植物,唯孔雀可以消化,可以转变羽毛。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哲理,这些更生动。他们将大自然的知识转化成肢体语言,甚至是大自然的表达方式。学校,无论是大自然还是课堂,只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这很重要。
在艺术创造上,您的成就很多,除了您的个人魅力,您有什么样的技巧来让您的作品大红大紫呢?
杨丽萍回答:一个艺术的作品要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相沟通,是情感的交流,并不是自我欣赏。当然体裁很重要,要选带有东方人共同审美的内容,如我们的十面埋伏,我们的舞蹈是武术,太极等传统的方式。
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基础很薄弱,老师教学很困难,请问对于教学有什么样的指导呢?
杨丽萍回答:我就说民族舞,一是除了技巧外,更要教舞蹈本身的韵味和味道,启发他们的天赋,不能强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