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是国际标准舞拉丁舞系里的首个舞种,其重要性勿庸多言。伦巴舞动作细腻,要点细致,精巧绝伦,无与伦比,难怪它翻译成中文时叫“伦”巴——我认为不仅有音译,还有意译——这翻译真是精彩绝伦吧!无与伦比吧!
从头到脚,伦巴有太多的细节要点要讲,如果要精读细讲,恐怕一本书也讲不完,于是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讲胯位,而且只浅尝辄止。
胯位大体上有三个方向:左右、前后和上下。
从未学过国标拉丁的人,尤其是舞厅里广场上那些爱跳舞却不会跳的大婶大娘们,以及想学国标却不得门道的年青人们,看别人跳伦巴觉得好看而自行模仿的,十之八九会扭腰扭屁股。她们是看到了伦巴舞臀部的运动——这里专业点,换个词叫“胯位”——她们看到了胯位的左右运动。
已经开始学国标拉丁,但是还没有理解伦巴动作的内在技术原理的舞友,知道左右摆胯是不对的,进而强调前后转胯。从“摆”字到“转”字,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可喜可贺。但经常看到有些人强调胯的前后换转了,又把胯的左右位移彻底扔了,也是犯了大错。伦巴绝对有旁胯位的,否则它也不会给那些阿姨大婶那么深的印象,只是旁胯不是刻意摆出来的,而是挤压自动生成的。
这种胯位只会生硬地前后动的情况,其实还真不能称为∞字胯,倒像一个X胯,因为它没有向左向右的运动,只有向前向后的运动。要画出∞字,必须有柔和的左右运动才行。
做出这种顺滑的∞字,才算是有点点基础了,但是,这与前面的几种情况一样,都只是平面上的运动。
深入学习伦巴动作的骨灰级体育舞蹈爱好者很快就会发现:纵使做到了“旁胯+前后胯”,伦巴味还是差很多,究竟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呢?对了,少了高低胯[沉胯]。你在高手胯骨处画一根水平线,就会发现:胯位从来都不在水平线上逗留,胯的左边右边永远是一高一底地持续转换。
“提胯挤压,放胯拉伸”的道理。这样的胯,不仅有平面的延展,还有高低的变化,这才是真正的∞字胯。
至此,胯位的左右、前后、上下都提过了。如果把舞友分菜鸟级,小虾米级和大虾级的话:
菜鸟级只看出了左右摆胯;
小虾米看出了前后转胯;
大虾看出了上下换胯。
以古巴摇摆(原地8字胯)为例,
菜鸟只会左右晃,只能画出一字,而不是8字;
小虾米会左右+前后,能画出8字,但是只是一个平面的8字;
大虾会左右+前后+上下,能画出立体的8字;
更高级的达人能融会贯通,画出来的8字无棱无角,浑然天成。
学好舞的三要素:一、身体素质;二、天赋悟性;三、勤奋。
如果你练过古典舞(我说的是正宗的古代的皇家的古典舞,而不是春晚演给党政领导看的那些拿着丝巾或扇子乱舞一通不是艺术毫无美观的晚会歌舞),有气功、武功、舞功三者结合的功力,你来学拉丁简直是关公大刀杀鸡来了。
如果你练过芭蕾,受过形体、弹跳、旋转等等各方面的专业训练,拥有一定的舞蹈功底,你来学拉丁那算是把长剑当匕首用,会轻轻松松就上手极快。
如果你练过武,比方说中国武术、跆拳道、泰拳之类的,你来学拉丁就好比把弯刀改铸成直刀,算是有料。
如果你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练过的人,来学拉丁就好比一堆铁矿,可能铸得出好刀,也可能只能做出铁棍。
练过其它身体运动的人,身体素质比较好,特别是控制身体局部肌肉的能力比较强,他学舞就比较容易。比方说,叫你做纽约步,哪里直哪里曲,哪里拉伸哪里挤压,哪里提起哪里放松……这些身体局部的各个动作,如果你练过一些肢体运动项目,比如肚皮舞或体操,那么你一受提点,你马上能把相应的地方做到位了。这是一种身体素质,一种协调能力。
普通人没有练过身体的话,要同时顾及那么多细节是比较难的,常常会顾此失彼。当一个基本的造型都没有做好时
动作动起来,多个造型串联起来组成的一组动作,必然也就做得没有味道。尤其是成年人,身体骨骼都比较僵硬了,协调性差,柔韧性平衡性等等也是很惨不忍睹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专业学习国标舞的人都必须先练形体。练形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过程,练出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轻松地做出各个舞蹈动作。
第一点讲了身体,第二点讲思想:天赋与悟性。人的一切肢体动作都是思想支配的,舞蹈当然也不例外。试想,如果一个人不能从思想上去理解动作,他又怎么能做好呢?许许多多的舞友,对动作的要领都不了解,只会模仿老师,没有老师带领了,自己就不会练了,这样子怎么可能学得好呢?
这样的舞友需要上一些理论课,告诉他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造型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比方说,伦巴的8字胯,其胯位的前后、左右、高低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动作原理造就的胯位的各个动作方向和形态。学员懂得这些道理了,才不会盲目地、使劲地、吃力地去摆他的胯,而知道胯之所以有前旁后和高低各方位的运动是由脚的发力与肩背的挤压被动地形成的(而不是胯主动去摆的)。
第三点,勤奋。这勿庸多言,再天才的人也要勤练才能成为高手,不够天才的人则以勤补拙,道理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