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现代  国标十项  街舞  民族  芭蕾  踢踏  中国舞  古典舞  爵士  民间舞  当代舞  瑜伽  肚皮  钢管  韩舞  交谊舞  广场舞  芭啦芭啦  啦啦队  健美操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 >> 名家新秀 >> 浏览文章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 2015-11-20 14:39:33 点击: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焱武

  “他是金融界里最懂艺术的人,艺术圈里最懂金融的人。”——虽然朋友间的戏谑之词略显夸张,但是随着杨丽萍公司成功引入深创投3000万元投资,并已成功上市,王焱武的名声不胫而走。

  从前,他是金融精英,现在,他是杨丽萍公司的幕后操盘手。

  今年,11月25号,这位艺术圈的金融大咖,将来到2015舞蹈产业互联网峰会现场,分享他的心路历程。

  “小红帽”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她起码知道,不管我讲的是对是错,我肯定不会害她。我们可以争论,但她不会刻意防范我。”

  2003年圣诞节,王焱武在昆明第一次观看了《云南映象》,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判断这台演出大有可为。

  他和杨丽萍是多年老友,喜爱艺术,却干着和艺术八竿子打不着的金融工作。他曾担任摩根士丹利国际股本市场部执行董事,于2012年7月时任瑞士银行特高私人资产管理部执行董事。然而当他提出想要帮《云南映象》做个网站,作为其在网络上的宣传平台时,杨丽萍的第一反应是犹豫。

  杨丽萍并不排斥商业,她有句名言:“吃饱了才能跳”。《云南映象》正是她探索艺术和商业结合,按照市场运作模式打造出的经典舞剧。从2003年《云南映象》诞生伊始,为坚持自己艺术理念,她先后经历了投资方撤资、合伙人退出和公司架构重组。

  ——这条艺术与商业运作融合之路如此艰难,王焱武与他人有何不同?

  “他那么热情,你就让他去做嘛。”好在王焱武的一位挚交是杨丽萍相交二十多年的好友,她劝杨丽萍,杨丽萍总算默许。

  王焱武先是自掏腰包花了好几万元为《云南映象》做网站,每年还花钱维护网站运营。随后他开始义务帮杨丽萍打点私人事务。他的真诚渐渐赢得了杨丽萍的信赖。

  刚开始,凡是跟商业经营相关的事务,杨丽萍都乐意征求王焱武的意见,到后来,干脆直接交由他代劳。比如谈广告,王焱武帮她看合同、整理合同、写合同,当然,王焱武每一次为杨丽萍拿回来的代言条件都让她非常满意,并且他这个“经纪人”一分钱的提成都没向她提过。“因为我想帮她,就让她先来找我帮忙”。彼此越来越熟悉之后,杨丽萍常常开玩笑说王焱武是乐于助人的“小红帽”。

  “小红帽”不仅在杨丽萍公司发展中给予她很多中肯而专业的意见,还一直默默地为杨丽萍分担。

  2006年,杨丽萍主创的《云南的响声》已有相当成熟的创意,但是想成功运作还需要一大笔资金,王焱武就主动对杨丽萍说自己愿意拿几十万元出来帮她,就当入股。随后,《云南的响声》顺利问世,大获成功,而王焱武成了《云南的响声》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个人现金投资人!

  这无疑让杨丽萍对王焱武刮目相看。

  而在王焱武看来,“杨丽萍”这个品牌能够以商业运作的方式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价值长久地留存和传承,这对于中国艺术界和云南文化输出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这种想法更是与杨丽萍不谋而合。

  五年来,没有任何职位,也没有一分钱报酬,王焱武却始终把自己看做杨丽萍公司的一分子。多年追随终于水滴石穿,“小红帽”成为杨丽萍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周末CEO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我本来就是做沟通的。我做股票经纪就是做沟通,那个钱给谁都行,我必须让他给我,那为什么给我?我做私人银行也是这样,老板把钱放在其他银行行不行?为什么要把钱给你?”

  从2004年开始,王焱武每天清晨6点钟上班,晚上8点左右下班,周末就乘飞机从香港飞往云南。在瑞士银行,他被同事们称为“空中飞人”。而在杨丽萍公司,他俨然一个“周末CEO”。

  “有什么事儿,你先找小武(王焱武)吧!”这几乎成了杨丽萍对外回答商家的惯用句子。王焱武笑称,像杨丽萍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 艺术家,她对商业世界的探索,一面是执着,另一面是固执,因此“很多人根本不敢跟杨老师讲话,包括演出商什么的,都不敢。”此时他扮演的就是“桥梁”角色。

  对内,王焱武则更像是一个“大管家”。

  “马上请他从那里消失!”有一次,王焱武突然接到杨丽萍的电话。原来,杨丽萍忙于艺术创作,无法经常过问公司的管理事务。偶然发现一个管理人员做的事情竟然和她的要求相差甚远,工作并未尽职尽责,艺术家脾气的她立刻发火。

  而王焱武的回答心平气和,“你这个命令我真执行不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把他辞退吗?如果这个人的工作不称职,你应该想办法把他调到其他更适合他的岗位上去。现在让他第二天就消失,这怎么行?这让我怎么跟人家说?”

  随后,王焱武详细了解了这个被要求“消失”的管理人员的错误,遂把他安排到了另外一个更适合他本身特长的岗位。

  后来,杨丽萍发现王焱武的话确有其理,对这个处理也表示满意,却又不禁问他:"你现在也同意我的说法,那天你干嘛跟我争执?"

  王焱武笑了,“那天你说的'消失'这个命令,我没法执行啊。”

  显然,志同道合、彼此信任,是沟通的基石。在与杨丽萍相处的日子里,即便有争论,王焱武都能巧妙予以化解。他笑说双方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我尽力争取也有,硬拉硬扯也有,实在不行,就拖一拖嘛”。

  与此同时,他的专业能力,更是让杨丽萍公司如虎添翼。

  第一步,就是培养出与创意团队和谐相处又切实发挥管理功能的商业运作团队。这是个巨大的挑战。王焱武曾对记者说,“我不懂艺术,但我热 爱艺术。”当真正介入杨丽萍公司的管理运作,他不仅要发挥多年积累的商业管理经验,还要深刻理解演出业务的各个环节和盈利机会,更要与生长于原生态环境中的舞者们情感交融,营造出既保护核心创意能力又提高运营效率的公司文化,使公司真正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步,则是对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后来深创投投资杨丽萍公司前尽职调查发现,公司的财务非常清晰规范,而这显然得益于王焱武在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

  卖股票VS卖门票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一个是卖股票,一个是卖门票,这是天壤之别,你想好了吗?”

  当瑞士银行的同事们得知王焱武即将离职时,大家都觉得他在做一件太疯狂的事。

  然而事实上,早在一年前,杨丽萍就劝王焱武放弃在香港的工作,一起并肩作战。他还清晰记得她的那句话,“云南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并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对个人的意义呢?“如果我继续从事金融行业,即便是做到最好,也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银行家们当中的一个;而如 果我能把‘杨丽萍’这个品牌做好,成为中国最好的文化艺术公司,那才是值得我追求的事业目标。”

  为此,王焱武将自己的金融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2011年12月,云南省举办滇池泛亚股权投资高峰会,王焱武代表瑞士银行做国际投资策略的演讲,并在第二天的公司推介论坛上介绍了《云南映象》和杨丽萍的公司。当时坐在台下第一排的,正是深创投西南区负责人许翔。

  会后,许翔主动找到王焱武,表明对杨丽萍公司很感兴趣。第二次洽谈仅两三个小时,双方一拍即合。但事实上,直到铁板钉钉之前,深创投要 见一下大股东,杨丽萍才介入进去。王焱武深知,对杨丽萍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离开舞台之后,这个团队和相应的作品怎样能够传承下去。而王焱武为她提供的正是一种解决方案——将企业资本化运作,通过管理层激励和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然而融资成功,问题也就来了。深创投太清楚王焱武对于杨丽萍公司的重要性,因此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王焱武必须全职担任管理者。

  一边是环境优越,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作平台,一边是自己热心和执着的艺术事业,如何抉择?王焱武内心早已给出答案,“如果只图赚钱,我根本不会选择做这个公司。”他相信,这条路更值得他走下去。

  2012年,王焱武放弃在香港的优越工作,正式成为杨丽萍公司的总经理。杨丽萍、王焱武、许翔三人组成董事局,杨丽萍任董事长。除去深创投认领的30%股份,杨丽萍为管理团队留下了超过10%的股权。对此王焱武笑说,“至今没有分红。”

  不仅没有分红,他面对的还是一个处于生长期的“幼儿”——没有成熟的公司机制,没有巨额利润,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甚至连总经理办公室,都简朴得没法与香港相比。而更大的困难是公司的规范化组建——如何带领这个公司由家族式管理向市场化运作转型,使其成为一个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

  “吃饱了才能跳”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不要以为文化公司经营跟其他公司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要树立起一个品牌非常难,但是有了品牌,产品也有,你就是铺渠道,把它分销出去就行了。”

  杨丽萍对于上市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但她不希望公司变成一个家族企业,“像香奈儿早已去世,但品牌却传承下来,做到这些的不是她的家族, 而是专业人才。所以上市是比较光明和规范的前途,以商业运作的方式将一位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价值长久地留存、传承,是我和公司正在进行的探索。”

  怎么探索?“杨丽萍”这个品牌已经有了,在分工上,杨丽萍继续负责作品即产品,王焱武和许翔则负责商业运作。

  比如更名。早期的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较小,从“云南映象”公司到“云南的响声”公司,先后更过几次名,更像是项目运作公司。后来为了突出“杨丽萍”这个品牌,王焱武决定改名为"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又比如,如何将杨丽萍的个人品牌转化为公司品牌?2008年,杨丽萍刚刚离开《云南映象》舞台,这个经典舞剧在昆明定点演出的上座率一度下降近50%,甚至引来了当时合伙人的强烈不满。显然,杨丽萍不可能永远跳下去。

  对此,许翔直言不讳,“中国的小企业靠老板,中型企业靠人才,大企业才靠机制。我们投的中小企业对老板本身都是依赖,我们必须承担这个风险。”而王焱武,则致力于打造后备人才,“现在《云南映象》女主角有三个,男主角有很多个。宝马公司还跟我们合作开了一个艺术学校。”

  通过这些运作,如今《云南映象》的演出每次都获得很满意的票房。

  诸如此类的“改造”还有很多。事实上,在杨丽萍公司,商业上的事情通常是由王焱武和许翔商量形成一致意见后,再由王焱武把问题简化成一二三,分别摆明优劣讲给杨丽萍听,最后由她决策。用许翔的话说,“我会尽量避免和杨老师谈具体的问题。我直接和她谈有风险,万一她否了将很难继续。王总的不可替代性更多的是在于他能跟杨老师顺利地沟通。”

  在王焱武规划中,未来公司的收入构成将是:通过定点演出获得50%的收入,通过巡演获得30%的收入,通过编导获得20%的收入——杨丽萍逐渐退出一线演出后,将转型为编导,“她在编导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二三十年没有问题。”

  如今,除了《云南映象》,还有很多舞剧,如《孔雀》在全球巡演中,屡屡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这只美丽的“孔雀”希冀通过商业的力量延续其舞蹈生命,再次绽放光华。



0% (0)
0% (10)
 以下是对 [杨丽萍和她的幕后操盘手——王焱武]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