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和训练,使学生从形态,神态上掌握了东北秧歌的特征。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最后达到完美的身心合一并达到自如运用动作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东北秧歌民间舞系统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1]-2:左“前踢步”落成右“踏步”,右“上下动律”,左摆头,右“搭肩花”。
3-4:做1-2反向动作(右脚收回正步)。
5-6:正步位“压脚跟”,向左“前后动律”,左“双臂花”,略左摆头。
7-8:做5-6反向动作。
7-8:做5-6反向动作。
双手从体侧“里外片花”四次至“斜上位”。
5-6:原地左、右“前踢步”,胸前“小五花”两次。
7-8:向八方向“圆场步”,上身略前倾,胸前“小五花”四次。
5-6:撤左脚成左“踏步”半蹲,右旁提,右“扶鬓式”,视二3点。
7-8:体对二,左“前踢步”两次,上身略前倾,双手“双花”一次,视左手。
3-6:保持舞姿,右、左“绕圆动律”各一次。
7-8:保持舞姿,上左脚成“正步半蹲”右、左小“绕圆动律”各两次。
-2:做1拍反向动作。
-3:左脚向八点上步,重心前移,双手向八4“抛巾”。
-4:左脚勾脚快收回靠在右小腿上,同时右旁提,右头上,左胸前“绕花”,视左脚。
5-6:体对五方向,左、右“前踢步”两次,右、左“大交替花”两次。
5-6:保持舞姿向左“平转”两圈。
7-8:体对二点,左脚向二迈步成大掖步,左手斜后位,右手体前“缠巾花”四次,体前倾后仰。
-da:保持舞姿,收右脚成“小八字位”立脚掌。
5-6:左脚向旁迈,重心左移成右“旁点步”,左旁提,左“扶鬓式”绕花,视二3点。
7-da:收右脚,正步位半蹲,双手向右下方“掸巾”,视右手,再向二点上右脚并左脚“正步位立脚掌”,双手“头上花”。
3-4:撤左脚,左转体对八方向,成右“前虚步”,右、左“小交替花”。
5-8:向右“圆场步”走弧线至二点,右“顺风旗”“里外片花”,体对一点。
快板:
3-4:右脚向左“抻顿步”,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5-6:向一点左、右“颤顿步”,双手“体旁花”两次。
7-8:快左转体对五点,左、右“碾顿步”,前后“摆巾”。
3-6:仰头,体对五点,左、右“碾顿步”四步(前后动律),右、左手交替“搭肩”。
7-8:左转体对二点,动作同上。
3-4:左脚向八点上步,收右脚成“正步半蹲”,双手向左晃手成右“扶鬓式”,视二4点。
5-6:反复1-2动作。
7-8:左脚向二点上步成右“大掖步”,右手扶胯,左手下穿至旁平位压腕。
5-6:(右始)向右转一周,体对一点,双手“头上花”。
7-8:“正步半蹲”,双手“分晃手”至一2“抛巾”。
5-8:撤右脚成“踏步”,左手叉腰,右手“绕花”两次。(带颤动)。
3-4:撤左脚成“踏步”,体对八,左手“立片花”,上身略仰。
5-6:原地左“抻顿步”(上下动律),左“肩上花”。
7-8:做3-4反向动作
5-8:(左始)向前“抻顿步”走四步,上身略前俯低头,双手交替右、左“搭肩”。
9- 10:原地左右“抻顿步”,抬头仰身,右、左手交替向前“掸巾”。
11-12:撤右脚成“踏步”,右、左手交替“搭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