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前沿 >> 浏览文章
声声琴鼓响、阵阵船工号,19日,在秭归凤凰山南门广场上,进行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这也是端午文化节的传统表演项目,将秭归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在世人面前。
上午9时,舞蹈《秭归花鼓舞》率先开场,表达了喜庆祥和、男欢女爱、打情骂俏、积极向上的主题,赢来了阵阵喝彩,随后出来的节目,演员身上都带有一种特殊的乐器:琴鼓。这种乐器是秭归新滩民间特色乐器,当天他们表演的节目《秭归琴鼓露水一条河》,由琴鼓与磨坪高腔山歌进行融合打造。接下来的《峡江船工号子》则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声声浑厚的号子,表现了过去船工们坚强的意志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震撼人心。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峡江船工号子》的领唱严明军,2004年他就开始跟随胡振浩学习表演峡江船工号子,现在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尽管他已58岁,但在今天的队伍中还是最小的,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于60岁以上。
“我们这12个人的队伍,大部分是从事文化工作的退休职工,也有来自船上的船工”,严明军说,平时在不表演的时候,他也会到船上去体验生活,了解号子的腔调和思想,在船上,就连拿一个杯子也是用号子来喊,日常聊天说话都靠号子,号子就是他们的语言,要在船上体验号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产生,“只有亲身体验后,才会更真实的反映在表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