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前沿 >> 浏览文章
“ 担经挑”, 又叫“担花篮”“履迹舞”、数千年一直流传在淮阳,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淮阳太昊陵古庙会和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以太昊陵为主要活动区域,是一种奇特的祭祖形式,分布在淮阳各乡镇。至今已成为淮阳独有的“祭祖太昊伏羲氏的标志性舞蹈”。
担经挑舞者多为五十至八十岁的老斋公(老年妇女),每班4人、7人或数十人,一人打竹板,以说、唱形式为舞者伴奏,舞者,着黑色服饰,偏大襟,大腰裤,扎裹腿,黑纱包头,舞时身段灵活、舞步轻盈,舞者头上的黑纱相互绞缠,却又自然分解。
担经挑的舞蹈队形主要有三种: “剪子股”、 “铁索链”、 “履迹步”。 担经挑中的唱词古朴、浪漫。文化蕴含深厚、宏大。
“ 担经挑”流传于淮阳,扎根于民间,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担经挑”是原始文化的延续,也是淮阳的一大亮点,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真图腾”, 对研究历史 、社会、民俗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淮阳独有的祭祀太昊伏羲、女娲的巫舞,独具地方特色,对研究淮阳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淮阳传统的担经挑表演,主要依靠民间自发组织筹措资金。近年来,随着价值观念的转变,担经挑的表演形式普遍单一化,老艺人相继去世,新一代外出打工,几近断层,担经挑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对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显得非常重要。
淮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雷泉君告诉记者:“淮阳县为使 “担经挑”很好的得以保护、传承和发扬,成立了淮阳非遗保护领导组;对担经挑老艺人加以帮助并给予扶持;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进行走访调研,对民间艺人进行宣传,认真收集整理“担经挑”舞蹈资料,寻找在世的老艺人进行座谈,请老艺人授课,带动新人,把“担经挑”这一古风遗俗得以保护、传承和发扬。”
岁月凝聚的精彩,民族共同的记忆。淮阳“担经跳”舞这一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舞蹈,我们相信,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淮阳,必将代代相传,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