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伊谢耶夫,我们或许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将俄罗斯民俗舞由民间野外推上舞台演出,甚至走向国际,叫观众乃至民俗舞蹈家认识到民俗舞的“参与性”可演变成“表演性”,并给更多的人认识,都是因为他的一股信念与拼劲。
将民俗舞推上舞台
芭蕾舞出身的莫伊谢耶夫(Igor Moiseyev),十八岁便加入了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随即成为独舞员,二十四岁更成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排练总监,他亦对编舞有兴趣,但勇于尝新的作风并未为舞团领导层所喜。
一九三六年一次偶然的***会让他对舞蹈的热诚倾注到民俗舞之上。当年他被指派出任一次民俗舞表演排练总监,于是他走访了全国各地採风,并筹划了俄罗斯有史以来首个民俗舞节,由此发现要刺激民俗舞的新生,保持及发展民俗舞最佳及优秀的传统,必须成立专业的舞团。他去信当时苏联总理莫洛托夫,要求支持成立舞团。
兼收并蓄走向国际
往后七十年,莫伊谢耶夫以所採集的民间舞素材编舞,但却纯为专业舞者而创作。他并不认为民俗舞只由受民俗舞训练的舞者来跳,他认为“芭蕾是动作的文法”,受过芭蕾舞训练的舞者,技巧更为完备,更能达到他编排的民俗舞的要求。他精心挑选舞团成员,凭藉莫伊谢耶夫编舞的才情,在作品中呈现了民俗舞的传统与创作精髓,透过舞者的精湛技巧,令舞团声名大振,不仅在国内演出不断,也是第一队出访欧美的俄罗斯舞团,让其他地方观众,认识到民俗舞艺术性的一面。
在造访***各地演出的同时,他又兼收并蓄,在当地採风,丰富舞团的舞码,又将西班牙、阿根廷以至朝鲜等不同地方的民俗舞编入作品,让各地观众藉舞蹈认识不同民俗文化。
一生中曾获本土、国外政府及媒体无数的荣誉与奖项的莫伊谢耶夫,在二○○七年以一百零一岁高龄辞世,但他燃起了的民俗舞艺术的这团火,将由他的舞团及其他有心人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