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前沿 >> 浏览文章

《红高粱》青岛起舞 一种关于“生命力”的震撼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 2013-10-26 15:53:00 点击:

    高粱地里,我爷爷我奶奶“野合”,洒下生命的种子;墨水河畔,乡亲们不畏死亡奋起反抗,为“自由地活着”……昨晚,青岛市歌舞剧院出品的舞剧《红高粱》在青岛大剧院歌剧厅起舞,冲击十艺节的文华大奖。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看到了山东鼓子秧歌的魅力、听到了沂蒙小调的韵味、更震撼于高粱地里顽强的生命力。

  虽然《红高粱》的小说、电影被很多人熟知,但现场的观众还是对美妙的肢体语言以及区别于文字、光影的呈现“惊艳”了,他们看到了熟悉又陌生的《红高粱》。当演员流着汗水与泪水在舞台上谢幕时,台下站立的观众也闪着泪光,以一波波潮水般的掌声,肯定着《红高粱》。
一种关于“生命力”的震撼

  莫言曾评价舞剧 《红高粱》“完整地表现出原著昂扬向上的精神”。编导王舸、许锐把这种精神放进舞剧,彰显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红高粱》分为颠轿、野合、祭酒、丰收、屠杀、出殡六大章节,每个章节都主题鲜明:“我奶奶”纠结痛苦的待嫁之情、高粱地里男女原始的吸引、祭祀韵致浓烈的大祭酒、欢快诙谐的丰收喜悦、鬼子来了带来的恐怖氛围、乡亲们从屈辱到奋起的历程。《红高粱》完整地讲述了一段关于“生命力”的故事,生活在高粱地里的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直接激荡观众,使人热血沸腾。
一场鼓子秧歌沂蒙小调的盛宴

  唢呐声声,带着沂蒙山小调的影子;扭动着的鼓子秧歌,犹如山东人用方言诉说关于自己的故事。这段发生在高密的故事,放到舞台上,用了最山东的调调和舞蹈。 “颠轿”一章,“我爷爷”带着轿夫们用改良的秧歌舞,颠出山东风情;“祭酒”一章,烧酒锅的伙计们也用改良的秧歌,舞出原始野性的祭祀感……而每当“我奶奶”的情感处于转折点时,《沂蒙山小调》若隐若现地流淌出山东女人的坚韧与倔强。如果说鼓子秧歌就像山东人的方言,那么《红高粱》里改良的秧歌,则更是贴近现代观众的“对话”,既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舞台上的舞蹈与音乐,送给观众一把醇厚的民族风。一台“是舞蹈更是戏剧”的大戏

  “我奶奶”孙秋月说“最后的舞段每一次都是用生命在跳”;“我爷爷”张珅说“不仅在跳舞,更是在演戏”;“罗汉大叔”肖雪峰说“不去想拿奖,只想成为这个人物”。 《红高粱》里每一个人,已经“入戏”,成为一颗颗执着的高粱。的确,在现场,演员们不仅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物,连表情也随着剧情大悲大喜,“我看到出殡一段,群舞演员都流着泪”,坐在前排的观众如是说。

  因为改编自名作,《红高粱》戏剧性非常强,这也让编导对演员们提出更高要求,“每跳一段舞,在心里念一段台词”。而观众们,也从演员的表演中接收到他们心中的台词,跟着他们进入高粱地里的故事中去。
一份“在一起,有信心”的冲击

  台上,泪水与汗水交织;台下,掌声声声不断。 《红高粱》谢幕时,是一片激动之情,观众站着鼓掌,久久不散。而散场之后,舞台后面,是激动的演员们。他们没有假期,坚持排练,早8点到晚6点磨在一起已经有数不清的日子。作为一个市级歌舞剧院,排练一部大型舞剧,其中的艰辛并非外人能想。 “我们排练《红高粱》,不仅人在一起,心灵也都在一起。 ”因为“在一起”,所以他们冲击文华奖“有信心”。记者 贾小飞原著作者莫言:它让我激动,它已经成功

  不表态,不发言,不接受采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更加“慎言”,在专程从北京飞往青岛观看舞剧《红高粱》时,他先亮出“三不原则”;但在观看完《红高粱》后,他却“兴奋地、激动地”主动走上台,向演职员们送上赞赏,“舞剧比较完美也比较完整地表达了我的原著昂扬向上的精神”,“让观众激动,让原作者激动,它一定是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了。 ”

  作为原著小说作者,其实莫言对舞剧《红高粱》一路鼓励、支持。

  2010年冬,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港到北京第一次见到了莫言,“我不懂舞剧,你们做出来的作品是你们的,只要尊重作品、尊重原著就好”,没有任何要求,莫言同意了舞剧《红高粱》扎根青岛。

  2011年春,黄港怀揣文本合同,找莫言签约,没想到莫言的女儿突然生产,他不得不临时回家。黄港“追”到高密签下一纸合约,“版权费只是象征性的。 ”之后莫言曾应邀到青岛,与编剧王勇以及歌舞剧院主创,开始了第一次舞剧研讨会。

  2012年10月29日,高密红高粱文化节,青岛市歌舞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再次排演舞剧《红高粱》,在中外160多名记者的见证下,莫言现场出席并送上祝福,他在发布会上直言 “舞剧比电影、话剧的改编难度更大,青岛市歌舞剧院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

  2013年7月14日,莫言观看舞剧《红高粱》起舞,并激动给出“它已经成功了”的评价。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它震撼我,我为舞蹈骄傲

  “非常感动我,有震撼力,有竞争力。 ”昨晚,作为十艺节特邀嘉宾、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特意来青观看了《红高粱》,演员谢幕后,她激动地上台,对演员们表达赞赏,“我为舞蹈而骄傲。”她认为《红高粱》改编自名著,却能用舞蹈的特性、优势完成表达,“相信原著作者也会感动”。

  作为特邀嘉宾,资华筠在十艺节剧目中只选择观看了 《红高粱》。因为身体原因,近年来她很少到剧场看剧,“很感谢十艺节给了我这样一个***会,非常感动。 ”资华筠说作为“职业观众”自己很难入戏,总会一边看戏一边带着批判眼光,“但这部戏不给你这个***会”。资华筠评价《红高粱》很好地把原著中的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民族魂魄,用精练的、本质性的、具有亮点的方式表达出来,“说明舞蹈成熟了”。她还特别认可《红高粱》作品语言上的结合,“很多舞蹈会忽略表意性,但《红高粱》把舞蹈和表意性结合得非常好,音乐、舞美、演员的投入感都达到了高度结合。 ”

  “《红高粱》走对了路子”,资华筠认为舞剧要走市场,就要用真正的艺术质量走可持续发展路子,而且《红高粱》剧中很少外聘演员,“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资华筠再三表示“祝贺、感动、欣喜。 ”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不同于电影,现舞剧之美

  “这部舞剧凡是成功的地方,都与电影不一样。”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是关注家乡舞蹈事业的青岛人,也是《红高粱》编导王舸、许锐的老师,因此,从《红高粱》建组到公演,他都参与其中,给出建议。

  他认为,改编一部“名著”,首先不能“把观众想傻了”,不能面面俱到把故事再讲给观众一遍,而是要用舞剧的长处,再度艺术呈现。“《红高粱》做到了,很多地方让我感动”,明文军说《祭酒》一段,在电影中留给大家的记忆是一首歌,而舞剧的处理非常好,用张扬的肢体语言,用山东特有的鼓子秧歌,让观众看得更加 “热血沸腾”。还有最后墨水河赴死的一段,也让明文军赞赏,“真正感动了我。



0% (0)
0% (10)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