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国内资讯 >> 浏览文章
通过在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一头一尾”亮相的两台创新之作――歌剧《波希米亚人》和现代芭蕾《简・爱》,上海大剧院正在探索一条“中外合作”“中西混血”的艺术创新之路。
“疯女人”魅力超越简・爱
享誉世界两百余年的文学经典《简・爱》曾被无数次改编为影视剧作品,影响力经久不衰,但至今从未被搬上芭蕾舞台。经历一年多的创作排练,中外艺术家共同打造出了首部拥有“混血”基因的现代芭蕾。
上海本土编剧喻荣军和德国编舞帕德里克的观点不谋而合,最大的颠覆就是将原著中被关在阁楼上的罗彻斯特妻子、疯女人贝莎夫人“解放出来”,成为舞台上光彩夺目的第一女主角。
柔和的辉光布满教堂,“疯女人”贝莎夫人拣起简・爱的婚纱披在自己身上,纷纷洒洒的玫瑰花瓣,让舞台瞬间绚烂……在舞台上,贝莎夫人的魅力超越了简・爱。在多个场景中,她和简做着几乎相同的动作,如同简的镜子,但肢体动作却哀伤而扭曲:手指在触碰到简脸庞的一刹那,像触电般抽回。
“这个角色太悲伤,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我觉得她的悲剧全都是因为爱。”编舞帕德里克这样解读。
上海芭蕾舞团三位首席演员季萍萍、吴虎生、范晓枫,分别扮演简・爱、罗彻斯特、贝莎夫人。三个人的情感纠缠在舞台上层层推进,使原本平铺直叙的故事变得“步步惊心”。
通过大胆颠覆原著人物,大剧院版《简・爱》呈现出强烈的新意。中国著名舞蹈家舒巧称赞说,这是一部体现国际水准和现代魅力的舞剧,“更让人看到了当下中国舞剧创作中亟待反思的各种问题。”
以现代精神和价值观重读西方文学经典,也令台下众多观众发生共鸣。自称“简・爱迷”的观众王磊对改编赞赏有加,“每个演员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让整部剧很有灵魂。贝莎夫人的‘抢戏’也使得这部剧不再局限于爱情,挖掘了人性,戏变‘深’了。”
舞美音乐营造现代氛围
将《简・爱》改编成现代芭蕾舞剧,是连西方人都没有尝试过的“探险”。而上海大剧院、上海芭蕾舞团携手外国艺术家,在舞美音乐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尝试。
简洁现代的舞美和纯正英国风味的音乐,给这部芭蕾营造了现代氛围。
《简・爱》的舞台上,沉郁的紫色基调衬出十九世纪英国清冷的荒原;纯正的英国音乐让情感在快慢之间肆意转变,爱德华・埃尔加、本杰明・布里顿、约翰・道兰德、德彪西等作曲家的音乐与现代舞的动作姿态相得益彰。
演员们以丝绸为主的简约着装不拘泥于时代;荒原、风沙、大火等自然景观依靠群舞来表现。“舞美和音乐散发出的气息让我陶醉,让我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小说中描绘的那个时代。”一名观众说。
中国版《简・爱》将走向世界
据了解,现代芭蕾版《简・爱》由上海大剧院联合上海芭蕾舞团以及众多中外艺术家,历时一年零两个月“打磨”而成。11月18日、19日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举行首演,之后将在国内外展开巡演。
记者了解到,《简・爱》目前已排上了12月前往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行程,此外,来自澳洲的剧院、演出商以及天津大剧院、山西大剧院等国内外艺术机构的邀约也已在商谈中。
一个月前,上海大剧院与奥地利萨尔兹堡音乐节联合制作的歌剧《波希米亚人》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眼下,随着拥有“中西混血”艺术基因的《简・爱》成功上演,创新成为艺术节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认为,打造现代芭蕾《简・爱》,不仅为了让国人重温一部充满精神力量的西方文学经典,也希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剧院的发展道路。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些硬件设施堪称世界一流的剧院,但在艺术原创和积累剧目方面还远远落后,“如果没有创新,中国就永远不会有世界一流的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