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国内资讯 >> 浏览文章

南京上万少儿学拉丁舞 家长思维误区致女多男少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 2012-10-30 15:27:00 点击:

昨天,为期两天的“迎青奥”第十一届南京都市圈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圆满闭幕,我市一对双胞胎兄弟在少儿组比赛中双双进入前三名。据悉,我市练习体育舞蹈的孩子很多,其中拉丁舞由于风格热情奔放、节奏感强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在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和团体学习拉丁舞的孩子有上万人。

  三四千孩子达到参赛水平,少数中学招收特长生

  和双胞胎兄弟祝邵道国和邵祝道玺练舞的初衷一样,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便开始为他们寻找一个能强身健体的项目。双胞胎兄弟的父亲祝王军告诉记者,“体育舞蹈是一个老少皆宜的项目,上到70多岁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子都能练,没什么风险,又比较容易上手,所以孩子5岁时就参加了体育舞蹈培训班。”

  据市体育舞蹈协会秘书长李建安介绍,我市有各类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各级协会团体100多个,而在每一个机构和团体中都有100—200名左右的学员,其中七八成都是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达到参赛水平的有三四千人。

  “就练体育舞蹈的孩子的年龄段来说,以小学生居多,由于学习压力等因素,年龄越大人数越少。”李建安说,“目前我市有十三中、中华中学等少数中学开始招收体育舞蹈特长生,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体院近年来也相继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

  女多男少,比赛无奈增设女生独舞项目

  在这次比赛中,有来自全国的数百对小选手参加了儿童组比赛。有趣的是,除了各种舞姿的比赛外,还另外设立了少儿女子单项比赛,本该一男一女配合完成的舞蹈由一名女生独自完成。据介绍,原来这都是少儿选手女多男少“惹的祸”。

  “练体育舞蹈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许多女孩都找不到舞伴,没办法参加比赛,所以只能为她们设立了一个单项赛。”李建安显得有些无奈。

  这个怪现象也让祝邵道国和邵祝道玺这对双胞胎兄弟成了“香饽饽”,在平常练习中,这对兄弟成了一帮学舞女孩的争抢对象。

  怕变“娘娘腔”,不少家长不愿意男孩子跳舞

  “用南京话说,男孩练跳舞就是有点儿‘癔怪’,我更愿意让小孩去学学篮球、游泳什么的。”一位家长这样说。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让男孩子练习体育舞蹈容易变得“娘娘腔”。

  已经练习体育舞蹈近8年的双胞胎兄弟的母亲邵晨燕对记者现身说法:“当初两个孩子个性非常内向胆小,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们从5岁开始练习体育舞蹈。多年下来,孩子通过学习体育舞蹈,自信心不断提升,与人沟通能力加强了,而且体态非常挺拔,不像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驼背、高低肩的情况。当然,体育舞蹈不是两个孩子唯一的业余爱好,平时他们还学围棋、吉他,也喜欢打篮球滑冰。”

  李建安表示,练习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积极作用,可以矫正姿态,帮助形成挺拔健美的形体和端庄的仪态举止,同时,还可通过有节律的活动使肢体处于协调状态,进而达到身心协调的目的,从而影响儿童的心灵世界。

  本报记者 朱彦

  新闻链接

  体育舞蹈,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有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

  南京有20万

  “舞林好手”

  爱好者群体呈“哑铃形”,

  孩子老人占绝大多数

  昨天结束的南京都市圈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吸引了众多舞蹈爱好者的目光。李建安告诉记者,除了体育舞蹈外,加上广场舞、南京小拉等舞蹈,保守估计,南京常年进行舞蹈练习的爱好者有20多万,最小的四五岁,最大的七八十岁,年龄跨度非常大。

  70岁的朱丽萍此次虽然没有参赛,但在昨天下午听了赛后进行的业务技术讲习会,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讲授的体育舞蹈技巧,让她感觉受用匪浅。“我练体育舞蹈已经快20年了,现在每周在市体育舞蹈协会旗下的培训班上两堂课,还要到老年大学去教三堂课。练舞之后,不但身心愉悦,而且还结识了许多朋友,感觉生活非常充实。”朱丽萍告诉记者,在老年大学,像她这样的老人很多。

  除了一周当两次学生、三次老师外,朱丽萍说,每天晚上她还会到郑和公园去跳广场舞,“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公园里跳舞的有上百人,有的跳排舞、有的跳南京小拉,大家根据喜爱选择适合自己的舞种进行练习。”据记者了解,除了雨雪天,南京各大休闲广场每天都会被一群舞蹈爱好者“占领”。

  “我市舞蹈爱好者和练习人群从年龄看呈哑铃形,属于两头多,中间少。”李建安告诉记者,“孩子和老人占了绝大多数,反而是那些平时生活节奏快,需要多从事运动的年轻人锻炼得太少。”



0% (0)
0% (10)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