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的象泉河畔,81岁的老人卓嘎和徒弟们手挽着手跳起“宣舞”,嘴里吟唱流传千年的唱词:“乖巧的孩子,你是宣舞最美的舞者;红玛瑙、绿松石和九眼石将你装点,请到前面来,让大家好好看一看。”
“宣”即梵语舞蹈之意,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的古格王朝时期。吐蕃王朝第十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为政敌所迫,率领亲随逃亡阿里建立了古格王朝。宣舞当时多为宫廷礼仪舞在盛大仪式上表演。历经千年的岁月,宣舞如今已经快要淡出世人的视线。
卓嘎老人率众跳舞的场面,与古格王宫壁画所描绘的景象如出一辙。在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格王宫遗址红庙内,绘有古格王室迎请印度阿底峡大师传法的欢迎仪式壁画,其中十位跳宣舞的女子身披鲜艳的披风列成一排,在身前牵手交臂,踏地起舞。
当时的宣舞被称为“古格十三宣”,共有十三段,每段都有独特的音乐和唱词,内容多为关于世界形成、物种起源、歌颂神山圣湖等,反映了藏族人原始的自然崇拜。宣舞属宫廷乐舞,世代担任“宣果”(领舞人)的家族后代才有资格领舞,歌词也是口口相传。历经千年时断时续的传承,“十三宣舞”的“宣果”目前已无一人在世。
札达县札达村的老人卓嘎自幼喜爱歌舞。20岁时,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撞到“十三宣舞”的最后一位宣果格鲁和她的女儿桑杰卓玛正在院子里练舞。美妙的舞姿和精致的服饰令卓嘎着了迷,便央求她们尽相传授。解放前,格鲁离世,桑杰卓玛逃往印度。整个藏区,能够跳出“古格十三宣”的便只剩卓嘎一人。
古格“十三宣舞”的特殊舞服和表演道具均由宣果世系负责保存,跳舞要求服饰齐全。由于不是世系的宣果,卓嘎没有完整的宣舞服饰,仅收藏了几件披肩、首饰。
由于多年鲜人问津,宣舞服饰如今基本无处可寻。只有托林村一户名为“仲穷”的宣果后代还存有一套真正的宣舞服。“十三宣舞”的歌词、曲调和动作也在千年之间散佚了大部分。卓嘎依稀只记得的宣舞中的六段。
“了解宣舞的人老了,记忆模糊了;年轻人不了解,根本说不清。必须抓紧时间做抢救性整理。”阿里地区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调研员南嘎多吉说。
2008年,阿里古格宣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卓嘎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局帮卓嘎招了十位姑娘为徒,成立札达县民间艺术团。
2009年,在南嘎多吉的推动下,非遗办开始在整个阿里搜寻宣舞的“芳踪”。三年田野式的寻访让南嘎多吉有了新发现。除了古格“十三宣舞”,札达县境内靠近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还盛行着多种表演形式多样、歌词内容丰富的民间宣舞。
藏文史料中的记载让南嘎多吉更加震惊。民间宣舞的历史或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象雄时期。当时,迎送苯教祖师顿巴辛绕都要跳宣舞,舞者人数少则20人,多则100人。领舞者挥舞白色牦牛尾,舞者边唱边舞,以大鼓、法号、钵等伴奏。
“宣舞是阿里地区独一无二的艺术,从象雄到古格再到现在的几千年间,能够直接传承下来的几乎唯有宣舞一种。它很好地记录了历史,表现了高原人的信仰。宣舞也是展示民族服饰的载体。”南嘎多吉说。
“人们渐渐老去,自然慢慢吞噬一切,象雄文明、古格文明急需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否则它们就会像那些永远失传的技艺,再也找不回来了。”南嘎多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