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中国用语的观众,可能对「舞蹈剧场」这个翻译名称感到奇怪。因为一般所谓「剧场」,是指一个密封的空间,内里有表演区,有观众席等,是人们看表演的地方,不会用来表示一种演出活动。但在西方的用语里,剧场Theatre一词往往跟戏剧Drama一词相通,可认真研究下来,戏剧Drama是指演员、角色、剧本、台词和情节的综合舞台表演,而剧场Theatre则是泛指在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可能性的表演。因此在西方人的理解里,《茶馆》或《哈姆雷特》是剧场,《天鹅湖》或《红色娘子军》也是剧场,歌星的演唱会是剧场,甚至交响乐的演出,只要指挥穿的华丽一点,动作夸张一点,有些看点的,都可以是个剧场。
所以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就是指充分运用在舞台空间里一切可能出现的表现手段,以展现创作者的舞蹈构思。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跟我们所认识的舞蹈戏剧或舞剧不一样之处,在于舞蹈剧场里没有剧本、没有故事,而演员就是饰演自己本身的角色;在舞台上演员也张嘴说话,可说的台词完全是属于自己的隐私内容,跟其他舞台上发生的人和事没有什么关系。在舞蹈剧场中,皮娜·鲍什建构了一个剧场空间,在里面演员调动一切手段活出他们自己的世界。所以观看皮娜·鲍什的节目,首先会发现舞台装置跟我们习惯的舞台很不一样:整个舞台被装置成一个特殊环境,演员受到环境的影响,动作会变形变质,总之不可能像一般在舞台上能看见的那种腻透了的「美」。舞蹈剧场中的环境,可能是摆满了椅子的咖啡馆(如《穆勒咖啡室》)、地上铺满泥土的工地(如《春之祭》)、长满了鲜艳颜色花朵的花园(如《康乃馨》)。在1997年皮娜·鲍什为香港编排的一台节目《抹窗工人》中,因为当时香港为了准备回归中国,喊出了要建设「美丽玫瑰园」的口号,于是她把整个舞台都铺满了红色的玫瑰花瓣,而且在舞台的斜后方用花瓣堆成一座小山丘,演员从花山上滚滚而下,让观众看得哗然!
皮娜·鲍什不单用剧场的环境调动演员的戏剧性表演,更在个别场面的设计上别出心裁。在舞蹈剧场《康乃馨》中,她编排一位女舞者在观众面前慢条斯理地换上芭蕾舞裙子,然后把一大块血淋淋的牛排,塞进足尖鞋里,再穿在脚上,在观众的哗然中跳出一段「美」得不得了的芭蕾舞。当然皮娜·鲍什设计的舞蹈剧场也不是纯然为了惊世骇俗,在《春之祭》中,描述的是春天降临大地,人们要把其中一位女演员杀了,让鲜血遍洒泥土,而在剧场里,所有演员像疯了一样起舞,期待、憧憬、恐惧、迷茫,一一在训练有素的演员身上呈现。我想,中国的演员和观众可能会更接受《春之祭》这种比较纯动作性的舞蹈剧场吧!
(待续)
《康乃馨》
《春之祭》
《抹窗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