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我们经常能在一些节日庆典和广场文化活动中看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安塞腰鼓”、泼辣率真的东北秧歌、热烈粗犷、原始古朴而且富有神秘色彩的藏族舞蹈。这些群众舞蹈都充分展示了各民族各地区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给人以力的鼓舞,美的享受和生命的思索。而我们一些学习民间舞专业的学生所表演的民间舞却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为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民间舞教学领域中,我们的老一辈舞蹈教育家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材和训练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在训练的观念和方法上,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结合训练等成为教学的主导,致使学生在意识观念里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条条框框,思维死板僵化,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随着现代科技与各种媒体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只具有单一内容情节的艺术形式,不再陶醉于浅层次的情感表现。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应该在训练身体动作的同时融入表演意识训练。
“舞蹈美感在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美学中是与舞蹈美同样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因为舞蹈美感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因此,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
一、美感训练是舞蹈教学初期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在民间舞教学的最初阶段,单一的动作训练是很单调枯燥的,但它是培养优秀的民间舞蹈演员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注重在早期训练中,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训练时一投足、一伸手就有美、有思想,其动作的内涵要在学习过程中易于感受和理解。如我们在学习藏舞最基本、最单一的“颤”的动律时,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藏族舞“颤”的原生态根源。藏舞的“颤”与藏民族的生活分不开。由于牧民需要宽大的袍子和厚实的长靴,这样厚重的衣着防碍了小腿以下部位的灵活运动,相对而言却使膝关节得到相应的解放,形成了藏族舞蹈所特有的膝关节屈伸动律。在对“颤”的根源有了了解的同时,再通过课堂的训练,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到藏舞“颤”的特殊运动规律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想象的比喻加深对“颤”的理解,将“颤”形容为酷似薄纱浸入水中,下放时受水的浮力而逐渐散开,上提时又像被水吸住而逐渐聚拢,极富于韧性,膝部处于不完全伸展状态的连续屈伸运动,形成富有弹性的颤的动律。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藏舞“颤”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颤”动的本身就是在表现一种美,使学生体会再简单、再单一的动作里也有美,也有思想、有灵魂。并且要从头、眼、身体、腿到脚,甚至内心,让学生感受在空间运动时的美感。一旦有了想象和美感,就不觉得动作简单和枯燥了。学生一进入课堂便意识到课堂就是舞台,在想象、认识、理解美感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舞台表演。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自觉地通过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不再是盲目地、纯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去进行。
二、精细动作过程中的美感训练,要注意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对比和变化
精细动作过程的美感训练是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对比。民间舞蹈的很多动作组合都是靠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对比和变化来产生特殊美感的。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舞蹈动作能表现自身的人体美,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忽视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味。而只有强调其精细过程才能真正把握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如东北秧歌中的“踢步”,它之所以显得“稳”、“美”,即因其速度快。但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做出“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就很难体现出她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动作必然苍白无力、呆板,谈不上什么美感。如果学生在学踢步时理解了老师强调的动作要领,对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过程做到一丝不苟,就可以把握住这种急出慢落的韵律特点,做到有静有动,有张有弛,恰当地体现出放与收、动与静、强与弱的艺术美感。再比如东北秧歌中的鼓相,也具有较为典型的动作衔接,之中包含了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鲜明对比。基本五鼓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弱拍短促提气,叫鼓大而明显(预示着鼓相动作开始),然后强拍气息慢呼出带动身体下沉,叫鼓的这种变化处理既突出了叫鼓的 “叫”劲儿,又为后面快翻身做了铺垫。这种动作的动感特点如果不能突出这个“叫”劲儿,那又如何产生并夸张高低、轻重对比的美感,如何将鼓相类的那种起伏跌宕、一气呵成的风格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我个人认为这些美感的形成无不通过精细动作微妙对比的变化来产生艺术美感。在民间舞训练中,学员们应当注意让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过程都能体现出舞蹈美感来。
三、准确地传情达意是提高舞蹈美感意识的一条捷径
在我们日常的民间舞课堂上常能听到老师的告诫:“要会用心去跳舞”。所谓用“心”,我的理解是要用情感去支配动作,也就是“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民间舞是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的,她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因而它必定是由真实的情感贯注始终的。一旦失去了她生命的真实,也就失去了民间舞艺术的真正价值。我认为民间舞艺术要准确地传情达意,要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因为真实的情感是引导舞蹈表演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那么,怎样通过内心情感的诱导来不断获得美感呢1、让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带着感情的积累回到课堂来。舞蹈专业的学生从10多岁开始接触专业的民间舞蹈教育,他们所接受的民间舞蹈动作、组合及一些保留的教学科目,往往是日传心授之后形成了固定的程式,这对于训练学生的身体技能和风格是十分必要的,但又使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民间舞。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观察人物、事物及动物、景物等一切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艺术养料,真正体会到民间舞蹈的审美需要,启发自身美感意识,使他们激动起来,思考下去,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然后回到课堂中将自身体验与严密系统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成为一体。2、从生活的积累到内心情感的激发。“情”是民间舞的生命,一举手一投足,以至每一个细小部位、细小的动作都包蕴着“情”。有了生活积累的依据,学生在学习民间舞时会很自然地将自身的情感体会融入到训练中来,再加上老师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式开拓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如:教师选择一段特定情绪音乐,要求学生利用某一种风格的民间舞自编一段情绪舞蹈小组合,也可以让学生随着自己的观察、思维、理解、想象,把自己设想成牧马人、江南采茶女、天山下摘葡萄的姑娘、黄土地上的汉子等。在这种情中找到自己表演深处的心灵感觉。“美的创造需要美的感知,去感觉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与民间舞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使美感意识源源不断地充分体现出来。
四、忽略了舞蹈美感意识训练的缺憾
舞蹈艺术就本身而言能给人以愉悦和快乐,是以人的肢体为载体表现出可被人感知的形体艺术。一个好的表演艺术家往往可以通过真挚的情感与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在我们民间舞课堂中,有些同学总是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原因就是他忽略了舞蹈美感的训练,呈现给大家的是呆滞的目光和僵硬的肢体动作,根本就没有体现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情感也就谈不到美感的体现,这种情感主要具备两个方面:
其一,舞蹈本身包含着情感。即使是枯燥无味的训练动作,也包含着情感。在我们的民间舞课堂中,老师总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要充满音乐”,“要有感觉”、“往后寻呼吸”等等,这都是一种情感暗示。
其二,舞蹈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处在一个情感的交流中。或是融洽的顺向交流,或是严厉要求所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但都是为培养美感所采取的一种情感教学手段。
民间舞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训练,更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我们应该把美感训练落实到教学的实际当中,不断地提高学生认识美、理解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只有认识到美感在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重视了对美感的开拓,才能使舞蹈教学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培育出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又有丰富表演意识的全面发展的舞蹈人。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