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独龙族民间舞蹈概况
| ||||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河谷一带,东邻贡山县的丙中洛,北毗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察瓦隆乡,西南与缅甸联邦所属克钦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河谷一带,东邻贡山县的丙中洛,北毗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察瓦隆乡,西南与缅甸联邦所属克钦邦接壤。 独龙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没有统一的族称,自称“独龙”。在汉文献中称为“俅夷”和“俅子”等,别称为“俅帕”、“曲洛”。新中国建立后,按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 独龙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文。过去无文字,以刻木结绳记事。 历史文献中,最早有关独龙族的记载是在元朝。《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麽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番、曰卢、参错而居。”其中的“撬”,即“俅”的谐音。“俅”,即今独龙族。清道光《云南通志》卷一八五转引《清职员图》载:“俅人,居澜沧江大雪山外,系鹤庆、丽江西域外野夷。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男子披发,着麻布短衣裤,跌足。妇耳缀铜环,衣亦麻布。……更有居山岩中者,衣木叶,茹毛饮血,宛然太古之民。”由于独龙江的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十分艰险,每年有六个多月的冰雪封山期,故建国前独龙族完全处于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状态。社会发展迟缓,许多村寨主要建立在血缘家长制基础上,生产工具主要为木、石器,处于原始时期的刀耕火种、轮歇耕作、随耕迁徒的原始农业阶段,渔猎、采集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生活十分贫困。建国前夕,一些人家尚居住在岩洞里,打磨着石器,1950年人民政府才把他们从岩洞里接出来。 独龙江流域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很利于粮食、经济作物的生长。在原始森林里还栖息着很多宝贵的珍禽异兽。 独龙族的房屋建筑多为干栏式和木楞房。干栏式的有“母亲的房屋”(母系大家庭)和“父亲的房屋”(父亲大家庭)两种结构。一般外人只要见到房屋中有几个火塘,就知道有几个小家庭(现已多为个体小家庭)。在房屋内和门墙外悬挂野兽的骨骸、牙齿、头角和飞禽的羽毛、爪子等作为装饰品。独龙族女子有纹面习俗,到十四岁即需纹面,她们佩戴的头箍、手镯、耳环均为藤篾制成。 独龙族信奉“万物有灵”,祭祀活动很多。凡遇砍火山地、狞猎、采集、建房、为婴儿除垢,举行成年仪式、远行、婚嫁、丧葬、评判内部矛盾、与异族械斗、年节、为患者治病等等,都要祭祀。主持者多为巫师(称纳目萨)。祭把方式很多,主要视祭祀的内容而定。如果为病患者驱撵“恶鬼瘟疫”时,先打势问F,查清病由后,边念咒语边“跳鼓舞”,来撵除附在病人身上的恶鬼瘟疫。巫师多不脱离劳动,轻酬即可。 独龙族人因瘟疫而死者用水葬或火葬。届时,人们将尸首抛入江中或将尸首与房屋一起焚烧。土葬有一套俗规,出殡前一夜,氏族成员和邻寨亲友要赶来悼念。埋葬后家人在坟上盖问小茅屋,里面挂着死者生前用过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晚上坟旁的火塘要彻夜不灭,守夜者围着火塘唱挽歌跳丧葬舞。 独龙族的年节没有统一的时间,一般是从秋收后到春播前之间,各村自定。年节的名称也不相同。有的叫“卡罗哇”,有的叫“佼霸瓦”,有的叫“罗塞哇”等等。最隆重的仪式活动是“剽牛祭天”,一般要过三至九天。年节中主要活动有祭神灵、祭祖先、除旧迎新和剽牛跳舞。 独龙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舞蹈传说故事:《蓬根崩》讲述了“剽牛舞”的起源,《宴请飞禽走兽》、《昆虫学舞》的故事情节都很优美。 独龙族广泛流传的民歌“芒珠”,内容有劳动、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芒珠演唱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斯汪芒珠”,即“古典歌”之意。另一种叫“木兰芒珠”或“勒汪芒珠”,含有“通俗歌”或“流行歌”之意。在屋内,由寨中的“智者”来唱,内容是本民族的历史、族源、迁徒、战争以及一切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如史诗,形式为领唱众和。另外还有“摇篮曲”、儿歌等。 独龙族舞蹈,多为祭把性舞蹈,均为集体舞和“纳目萨”跳的单人舞,队形只有两横排交叉行进和逆时针方向圆舞两种。剽牛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它在不同的时间、场合用于不同的祭把对象。在不同的村寨、不同的祭祀场合中,有不同的称谓。它的突出特点是舞蹈始终都离不开剽牛这一活动。用于祭山神、猎神的剽牛舞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村寨男性为主在祭坛四周舞蹈;另一种是全寨族人在寨内坪地狂舞。再有则是在屋内围着火塘跳的舞蹈,是表示对男孩成年或出猎勇气的祝贺。 “祭亡灵舞”是为祭奠、敬送死者灵魂而跳的舞蹈。当一位老人去世后,家人因生活困苦而无力祭献,只好等到经济生活好转时再补祭。补祭时,要进行祭亡灵舞的活动,整个补祭仪式始终贯穿着舞蹈。舞蹈的目的是把还留在家中的精灵送到“祖先开发地”,舞蹈只能在死者的家里举行。 “跳鼓舞”在病患者屋里举行。舞蹈的目的是要通过巫师们所跳的舞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巫师通过舞蹈,首先查明病患者被哪路“恶鬼”附体缠身,然后以舞蹈的各种动作去恐吓和撵除缠在病人身上的恶鬼。 “锅庄舞”是从藏族地区流传到独龙族村寨的,在任何时候都可进行,不受时间、地点、人数、辈份等限制,除固有的歌唱形式外,还可以即兴演唱。此外,舞蹈还可以在丧事中进行。当一个人去世埋葬后,人们要在死者的坟地旁守夜,在火堆周围,众人围圈而舞,通过歌词来回忆死者生前的经历和安抚死者灵魂,安慰死者的家人等。并借助舞蹈恐吓要来吃尸体的“恶魔”。 独龙族舞蹈的主要道具是刀与铓锣。舞蹈时,刀是道具,铓锣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 独龙族还有为传授劳动、生产知识所跳的“织布舞”;在狩猎前后所跳的“狩猎舞”;在婴儿出生后表示“除垢”、“洗礼”的“祝福舞”;在播种前祈祷神灵,种子不被害虫毁坏的“播种舞”;装扮成凶禽猛兽的“祭鬼舞”等。有的舞蹈如丧葬后所跳的祭亡灵舞,现已濒临失传。 独龙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没有统一的族称,自称“独龙”。在汉文献中称为“俅夷”和“俅子”等,别称为“俅帕”、“曲洛”。新中国建立后,按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 独龙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文。过去无文字,以刻木结绳记事。 历史文献中,最早有关独龙族的记载是在元朝。《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麽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番、曰卢、参错而居。”其中的“撬”,即“俅”的谐音。“俅”,即今独龙族。清道光《云南通志》卷一八五转引《清职员图》载:“俅人,居澜沧江大雪山外,系鹤庆、丽江西域外野夷。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男子披发,着麻布短衣裤,跌足。妇耳缀铜环,衣亦麻布。……更有居山岩中者,衣木叶,茹毛饮血,宛然太古之民。”由于独龙江的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十分艰险,每年有六个多月的冰雪封山期,故建国前独龙族完全处于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状态。社会发展迟缓,许多村寨主要建立在血缘家长制基础上,生产工具主要为木、石器,处于原始时期的刀耕火种、轮歇耕作、随耕迁徒的原始农业阶段,渔猎、采集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生活十分贫困。建国前夕,一些人家尚居住在岩洞里,打磨着石器,1950年人民政府才把他们从岩洞里接出来。 独龙江流域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很利于粮食、经济作物的生长。在原始森林里还栖息着很多宝贵的珍禽异兽。 独龙族的房屋建筑多为干栏式和木楞房。干栏式的有“母亲的房屋”(母系大家庭)和“父亲的房屋”(父亲大家庭)两种结构。一般外人只要见到房屋中有几个火塘,就知道有几个小家庭(现已多为个体小家庭)。在房屋内和门墙外悬挂野兽的骨骸、牙齿、头角和飞禽的羽毛、爪子等作为装饰品。独龙族女子有纹面习俗,到十四岁即需纹面,她们佩戴的头箍、手镯、耳环均为藤篾制成。 独龙族信奉“万物有灵”,祭祀活动很多。凡遇砍火山地、狞猎、采集、建房、为婴儿除垢,举行成年仪式、远行、婚嫁、丧葬、评判内部矛盾、与异族械斗、年节、为患者治病等等,都要祭祀。主持者多为巫师(称纳目萨)。祭把方式很多,主要视祭祀的内容而定。如果为病患者驱撵“恶鬼瘟疫”时,先打势问F,查清病由后,边念咒语边“跳鼓舞”,来撵除附在病人身上的恶鬼瘟疫。巫师多不脱离劳动,轻酬即可。 独龙族人因瘟疫而死者用水葬或火葬。届时,人们将尸首抛入江中或将尸首与房屋一起焚烧。土葬有一套俗规,出殡前一夜,氏族成员和邻寨亲友要赶来悼念。埋葬后家人在坟上盖问小茅屋,里面挂着死者生前用过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晚上坟旁的火塘要彻夜不灭,守夜者围着火塘唱挽歌跳丧葬舞。 独龙族的年节没有统一的时间,一般是从秋收后到春播前之间,各村自定。年节的名称也不相同。有的叫“卡罗哇”,有的叫“佼霸瓦”,有的叫“罗塞哇”等等。最隆重的仪式活动是“剽牛祭天”,一般要过三至九天。年节中主要活动有祭神灵、祭祖先、除旧迎新和剽牛跳舞。 独龙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舞蹈传说故事:《蓬根崩》讲述了“剽牛舞”的起源,《宴请飞禽走兽》、《昆虫学舞》的故事情节都很优美。 独龙族广泛流传的民歌“芒珠”,内容有劳动、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芒珠演唱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斯汪芒珠”,即“古典歌”之意。另一种叫“木兰芒珠”或“勒汪芒珠”,含有“通俗歌”或“流行歌”之意。在屋内,由寨中的“智者”来唱,内容是本民族的历史、族源、迁徒、战争以及一切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如史诗,形式为领唱众和。另外还有“摇篮曲”、儿歌等。 独龙族舞蹈,多为祭把性舞蹈,均为集体舞和“纳目萨”跳的单人舞,队形只有两横排交叉行进和逆时针方向圆舞两种。剽牛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它在不同的时间、场合用于不同的祭把对象。在不同的村寨、不同的祭祀场合中,有不同的称谓。它的突出特点是舞蹈始终都离不开剽牛这一活动。用于祭山神、猎神的剽牛舞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村寨男性为主在祭坛四周舞蹈;另一种是全寨族人在寨内坪地狂舞。再有则是在屋内围着火塘跳的舞蹈,是表示对男孩成年或出猎勇气的祝贺。 “祭亡灵舞”是为祭奠、敬送死者灵魂而跳的舞蹈。当一位老人去世后,家人因生活困苦而无力祭献,只好等到经济生活好转时再补祭。补祭时,要进行祭亡灵舞的活动,整个补祭仪式始终贯穿着舞蹈。舞蹈的目的是把还留在家中的精灵送到“祖先开发地”,舞蹈只能在死者的家里举行。 “跳鼓舞”在病患者屋里举行。舞蹈的目的是要通过巫师们所跳的舞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巫师通过舞蹈,首先查明病患者被哪路“恶鬼”附体缠身,然后以舞蹈的各种动作去恐吓和撵除缠在病人身上的恶鬼。 “锅庄舞”是从藏族地区流传到独龙族村寨的,在任何时候都可进行,不受时间、地点、人数、辈份等限制,除固有的歌唱形式外,还可以即兴演唱。此外,舞蹈还可以在丧事中进行。当一个人去世埋葬后,人们要在死者的坟地旁守夜,在火堆周围,众人围圈而舞,通过歌词来回忆死者生前的经历和安抚死者灵魂,安慰死者的家人等。并借助舞蹈恐吓要来吃尸体的“恶魔”。 独龙族舞蹈的主要道具是刀与铓锣。舞蹈时,刀是道具,铓锣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 独龙族还有为传授劳动、生产知识所跳的“织布舞”;在狩猎前后所跳的“狩猎舞”;在婴儿出生后表示“除垢”、“洗礼”的“祝福舞”;在播种前祈祷神灵,种子不被害虫毁坏的“播种舞”;装扮成凶禽猛兽的“祭鬼舞”等。有的舞蹈如丧葬后所跳的祭亡灵舞,现已濒临失传。 |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