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以仙鹤为图腾--翩翩广袖似鸟东来的朝鲜舞蹈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9:04:00 点击:
 
 

  朝鲜是一个有着丰富舞蹈文化艺术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和中国有着上千年舞蹈文化交流历史的国家。因此,看朝鲜舞蹈,我们往往抱有一份特殊的亲切。

  印象最深的是朝鲜民间的“长鼓舞”,

 
这种舞在朝鲜电影中最常见。特别喜欢听朝鲜姑娘在悠扬的伽椰琴伴奏下,右手持“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从左右鼓面敲击出的清脆、和谐的鼓声。更难忘乐曲声中,一队身穿白色短衣淡红色曳地长裙,胸前系着“长鼓”的舞者,踏着淙淙泉水般的轻柔舞步流转于舞台的情景。她们那松肩提臂的婀娜舞姿,柔如蜡焰、动如垂柳的轻盈体态,如只只跃跃欲飞的白鹤悠然起舞,令人陶醉与神往。

  主题

  白鹤翩跹的朝鲜舞

  朝鲜民族是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舞蹈的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主要形式有:农乐舞、长鼓舞、扇子舞、顶水舞、刀舞等。

  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民间舞蹈之一,它实际是一种农民舞蹈,在朝鲜族民间广泛流传。

  农乐舞根植于朝鲜族大众之中,很早以前,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就有了自己的农乐舞表演者,解放前后,村村都有自发组织的农乐舞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民间艺人的存在,农乐舞才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最终成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和象征。

  农乐舞最基本的特点是,既能表现生动活泼、热烈火爆的欢乐气氛,又能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昂扬积极的气概。

  农乐舞的表演以打击乐器锣鼓为先导,领衔者为一打铜锣者,舞蹈的开始、中间的变换及结尾,均由打锣者指挥。表演农乐舞时,必须有一位打旗的人,旗上要写上“农者天下之大本也”8个大字,站在打锣者之前,尽情舞动,满怀豪情。在农乐舞的表演中,没有演员和演奏者之分,一般都是演员一边演奏一边舞蹈。在农乐舞的乐器编组中,过去一般分为大编组、中编组、小编组等。大编组包括铜锣、筝、大鼓、小鼓、洁鼓、长鼓、太平箫、喇叭、螺角等乐器的演奏者53人,另外还有令旗、杂色等。

  农乐舞的音乐具有独特的多样旋律,称作“十二拍”。

  长鼓舞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儿童长鼓和幼儿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大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

  古代的长鼓,用獐皮做左边的厚鼓皮,用狗皮做右边的薄鼓皮,鼓筒采用木材或多层纸、薄铁等材料制成。长鼓有6个铜制的龙头形钩子,钩住松紧绳。松紧绳用3股真丝线制成,每只鼓上装有8全套袖,即用来调整鼓绳的皮套。

  长鼓起源于我国的宋代,后来流传到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的右边用一根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著名的朝鲜族长鼓,在全世界闻名,艺术水平相当高,真正代表了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的艺术特色。

  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舞者,深受群众欢迎。

  扇子舞

  扇子舞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15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谋求生存,常在村落里进行各种表演,内含“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称为“歌舞百戏”,其中常有扇子舞蹈。扇子舞由女子表演,通过舞动扇子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动作舒展大方,舞动扇子与执扇造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舒缓的节奏中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在轻快的节奏中显得欢快活泼。

  象帽舞

  象帽舞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颈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头顶和身体前、后、左、右划出种种光辉耀眼的美好彩环。象帽以飘带的长度分大、中、小3种,长者达12米,短者仅1.5米,介于中间为中象帽。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伏身甩象”等高难动作。

  顶水舞

  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朝鲜族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即在这种生活习俗基础上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舞者顶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实物,后来为了便于起舞,多用纸糊的罐形道具,在表层上绘以漂亮的

  花纹,轻巧别致。随着道具变化,舞蹈动作也相应发展。顶水舞以“挫垫步”、“踏波步”、“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刀舞

  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

  刀舞与剑舞一样,雄壮、勇猛、跃动的舞姿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舞蹈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勇敢、大胆、智慧、乐观的民族气概。舞蹈姿式刚柔相济,激舒并存,急缓相容,像疾风般地向前冲、左右猛刺、轻快猛移等动作,“喀嚓”、“喀嚓”的挥刀声以及浪漫的舞态,给人以强烈的号召感,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高超技艺。

  链接1

  朝鲜的舞蹈艺术源远流长

  朝鲜的舞蹈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后汉书关于扶余时代(公元前1300年)记载:“扶余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酒歌舞名曰迎鼓。”这说明了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民间创造的名曰“迎鼓”的歌舞形式。

  朝鲜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和一切民族艺术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同人民的生产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朝鲜最普遍的舞蹈艺术之一——农乐舞表现了农民在田野上的集体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如陈寿的《三国志·东夷·朝鲜传》记载:“以五月下种记,群众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仰,牛足相应,郑奏有似铎舞;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这种舞蹈的时间和形式,同现代农乐舞相似。

  描写狩猎时期生活的假面舞也流传到现代,为朝鲜民间舞蹈的重要传统,如咸镜南道北青自古以来就有的狮子舞,黄海道凤山地方的假面舞等。

  源于宗教仪式的宫中舞蹈和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爱国主义舞蹈也是朝鲜现代主要传统的舞蹈。前者可以新罗时代所创造的处容舞为代表,这是新罗第四十九代王宪康王和东海龙王之间的姻缘关系的传说;后者可以新罗时代创造的剑舞为代表,这是当时的爱国者官昌进入百济,在王面前拔剑而舞,窥机刺死王的历史故事。处容舞到李朝时代发展成为88人的大型群舞,它同以活泼、乐天的律动构成的农乐舞和动作变化多端的假面舞,都成为形成现代朝鲜舞蹈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被继承发展下来。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朝鲜舞蹈艺术,到李朝末期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凶暴统治下开始衰退下来,有着高度的民族古典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们,彷徨于街头和地方的集市上,不得不过着乞丐般的生活。这种情况到日本侵略者强占朝鲜时期尤为加深。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文化消灭政策,无论是有着阶级内容的或者是民族形式的,均濒于被消灭的命运。但是,朝鲜民族艺术的这种悲惨情况,在解放以后,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链接2

  仙鹤与朝鲜民族

  朝鲜民族自古以飞鸟为民族图腾,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把“鹤”视为天界与神仙相依的飞鸟而称作“仙鹤”。随着科学的进步,虽然人们思想中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但对仙鹤的喜爱与崇敬却始终留存。人们把仙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把仙鹤栖息之地认作是吉祥之地。据说,朝鲜族男子在一身素白衣裤外另罩一件黑色背心的传统服饰,是来源于对“仙鹤”白羽黑翅的仿照。而且,在出席正式场合时,还要特地戴上一顶犹如“鹤冠”的黑色纱帽,给人以高贵、素雅之感。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椰琴,像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并习以为常。L6

  链接3

  古代朝鲜的宫廷舞蹈

  古代朝鲜的宫廷舞蹈有古老的根源。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宫廷芭蕾舞在意大利出现以前400年,在高丽时代中期(11世纪),古代朝鲜宫廷女演员创造了精致的富于诗意的场面。这种宫廷舞以吟唱诗句作为前奏曲和后奏曲,有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华丽的服装和特殊的音乐。例如在有32个少女参加的船舞中,有6个人划船,两个儿童坐在船上。在抛锚以后,船就转圈子,4个舞蹈演员拉绳子。多达200个演员按照高度程式化的样式分成小组,参加其他壮观的王室文娱活动。有些舞蹈可以追溯到新罗王国宪康王统治时期(875年--886年),例如处容舞或东海龙舞,显示了同中国唐朝在音乐和舞蹈方面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唐朝宫廷非常珍视高句丽艺术。古典保留节目中有3种高句丽舞蹈,并由于得到诗人颂扬而名垂千古。李白曾经(在一首题为《高句丽》的诗中)写道: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东海来。这种舞蹈在中国演出的时候,李白诗句的歌唱声随着舞姿在空气中回荡。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