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汉语色块的中国民俗舞蹈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9:03:00 点击:

     汉语色块主要自北至南贯于我国东部,虽然是农耕文化区,但有南方稻作与北方旱作的差异。汉语色块又可分为若干方言区,其中以北方方言区域最大;除苏南、浙江的吴方言,湘中的湘方言,鄂东南、江西的赣方言,福建、台湾及广东潮汕的闽方言。广东的粤方言用散布粤、闽、台的客家方言。由于以农耕文化为典型特征,汉语色块中最典型的民俗舞是秧歌舞蹈,我们先来看几段史料:

 清代吴锡麟《陕南巡视录》载:“陕南西乡县沙河镇田间农民有系彩于首扮戏装者,歌唱舞蹈,锣鼓喧天,盖为插秧助兴,俗名秧歌本此”。


 清代姚燮《今乐考证》中有“山歌”条,在摘录前人有关文字后加按语道:“按今又有秧歌,本饣盍妇(往四野送饭者)所唱也。《武林旧事》元夕舞队之‘村田乐’即此。江浙间扮诸色人跳舞,失其意,江北犹存旧风”。

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子又数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谓之秧歌”。


 《巴川直隶志》载:“春日插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垅上,曼声而歌,更唱迭和,纟丽纟丽可听,使耕者忘疲,以齐功力,有古秧歌之遗。夏耘亦如之”。

 《帝乡纪略》:“四州……插秧之时,远乡男女,击鼓互歌,颇为混俗”。


 《湖南晃洲厅志·风俗》载:“岁,农人连袂步于田中,疾徐前却,颇以为戏”。


 上述史料,北起陕南,南至南越(广东),东由浙江,西到巴蜀……一可见“秧歌”是汉语色块普遍存在的舞蹈文化,二可见“秧歌”本身的内涵丰富:有饣盍所唱,有妇子群歌,有歌郎迭和,有农人为戏……但总体而言,“秧歌”的发生,其时在挺身季节,其地在垄上塍间,其人为农夫饣盍妇,其意为插秧助兴;而其结构:必击鼓为节,必更唱迭和,亦有“连袂步于田中,以趾代锄,且行且找……疾徐前却”的舞蹈。

“秧歌”作为汉语色块的典型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初不是为插秧者助兴而是祭祀田祖以祈丰年的活动。明代刘世瑞有诗曰:“秧歌唱共趁霄晴,客岁中秋夜月明,我道祈年还祝雨,入春阴雨最宜耕”。这种祈年的活动,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小雅·甫田》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为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这里说得很清楚,“琴瑟击鼓”的“农夫之庆”,乃是“御田祖”;而“御田祖”又是为了“祈甘雨”、“介稷黍”和“谷士女”。这各民间的祈年活动,甚至被规范为一种礼仪,即古老的“蜡礼”。如《礼记·郊特性》所记载:“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伊耆氏即神农,说神农“始为蜡”,可以看出“蜡礼”乃是农耕生产的产物。“蜡”作为“郊之祭”也体现出与“御田祖”为某些联系。可以认为,这些祈年的“御田祖”、“郊之祭”正是后世“秧歌”的滥觞——尽管其功能由祀神而转到娱人,但那祝愿农耕生产有所获的内质却是一脉相承的。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