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八卦鼓”舞中国道教舞蹈的一朵奇葩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9:03:00 点击: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六

  ■它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集文化、道教、艺术于一身;

  ■它由传统的道教斋醮仪式与中华武术相融合而产生,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近日,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 “八卦鼓”舞,已被列入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

  “八卦鼓”舞:

  中国道教舞蹈的一朵奇葩

  “八卦鼓”舞是一种集击鼓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主要流传在栖霞与福山交界的庙后镇一带,现只有庙后镇上林家村仍有传人,是一种濒临失传而又十分宝贵的民间艺术。

  去年6月份,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专家队伍了解到栖霞还有这样一种民间舞蹈时十分惊讶,国家舞蹈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馆研究馆员庞宝龙禁不住这样称赞:“我从60年代就开始研究道教音乐,栖霞的 ‘八卦鼓’舞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它的表演艺术形式十分独特,道教色彩也很浓厚,是山东省惟一一种属于道教文化的广场舞蹈表演艺术,它的丰富内容、基本特征、艺术魅力及其传承历史,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更是中国道教舞蹈中的一朵奇葩。”

  鉴于 “八卦鼓”舞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栖霞市委、市政府在其去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又把它列入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八卦鼓”舞的历史渊源

  6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八卦鼓”舞申遗单位栖霞市文化艺术馆,在那里记者看到,馆长林炳义正和栖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林新忠研究申遗中的有关情况。当得知记者要了解 “八卦鼓”舞时,林炳义说,你要是想详细了解,我们还是带你去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 “八卦鼓”舞吧。”

  在等候表演队期间,林新忠告诉记者, “八卦鼓”舞来源于道教,发源于栖霞,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与道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是具有着长期浓厚历史积淀,集文化、道教、艺术于一身的综合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早在数百年之前,栖霞就是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道教全真派宗师丘处机曾经在栖霞创建了三处全国著名的道观,其中,为纪念他的师傅王重阳而建的重阳宫就坐落于上林家村附近。据《中国古代文化丛书》记载,元代以来,栖霞的道教活动十分频繁,重阳宫鼎盛之时,道士达百人之多,阵势浩大。在举行宗教仪式(做道场)的过程中,需要鼓乐配合,于是便产生了 “八卦鼓”舞。早期的 “八卦鼓”舞内容丰富,形式严谨,由八个卦位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正位组成,这也是 “八卦鼓”舞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祭祖、祈福、辟邪等,这正好符合了当时农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和理想,从而使其走下圣坛,流传于民间,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八卦鼓舞。

  感知艺术奇特魅力

  经过近40分钟的等候,林馆长告诉记者,表演队已经到达太虚宫广场,我们现在赶过去看一看。到达表演现场后记者看到,在广场的一旁坐着一排身穿八卦道服、手拿笛子、萧、笙、唢呐、鼓、钟、铙、钹、铛、钗、铃、木鱼等伴奏乐器的乐师,表演舞蹈的选手们也都身穿八卦鼓舞服装,手拿道具站立两旁。

  林炳义向领队的简单介绍了一下后表演就开始了,只见随着音乐声起,参加表演的8位男演员和8位女演员就上了场,男的挎“八卦”鼓于腰前,右手持鼓槌,左手扶鼓;女的双手握圆形平顶古铜色伞,在音乐声中,他们时而左脚向前滑步,右脚向后虚点步,时而双脚并立,双膝颤抖,在整个舞蹈过程中,男女表演者还时不时地喊出了“嗬、咳”的呼喊声。随着表演进入高潮,乐队的笙、笛子、弦乐和打击乐与八卦鼓的敲击声热烈火爆,不时汇成了震耳欲聋的声响,让人感受到了丰富多彩、激情热烈、振奋人心的艺术魅力。

  “八卦鼓”舞表演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振全告诉记者,“八卦鼓”舞表演队伍一般由8位男演员和8位女演员组成,也可以依次增加为24个、32个……直至几百人的宏大场面。它的步法是以八卦的八种“卦位”,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为定向。“卦位”和“定向”按照“八卦”中的阳刚阴柔、阳实阴虚、阳开阴合、阳大阴小、阳强阴弱、阳明阴暗等等,通过人体动作的动与静、大与小、左与右、高与低、上与下等的反差来体现舞蹈的韵律。“八卦鼓”舞队形变化较为简单,一般常常出现的有“八条街”、“双龙吐须”、“辫麻花”、“单串花”、“双串花”、“按波花”等。在队形变换中,都要以“圆”为中心,左旋必右转,转要回“圆”,“圆”中见转,这是“八卦鼓”舞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让瑰宝永放光芒

  据记者了解,在上林家村目前保存了8个完整的有上百年历史的“八卦”鼓,现在被作为文物进行了保护,它的鼓面为双面牛皮蒙面,直径约为50厘米,双面鼓面上绘有八卦装饰图,鼓梆为黑漆立彩涂模,并装两铁环,以做拿带之用。不同的鼓有不同的图案,最典型的是“八仙”的八件宝贝: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蓝采和的竹篮、张果老的渔鼓、何仙姑的荷花、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笛子、曹国舅的玉板,同时还配以牡丹、菊花、水草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鼓槌为梨木、桃木制成,长约80厘米,尾部雕刻一精致龙头形象,并系70厘米长的各色穗头,再往前是一长约10厘米长的木槽,其中镶有五六枚铜钱,敲击时铜钱相击会发出沙沙声响。

  在去年6月份,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专家时,曾对这些“宝贝”进行了认定,认为这些“宝贝”和舞蹈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民间瑰宝。

  由于当地对“八卦鼓”舞的大力扶持,现在它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近几年来,“八卦鼓”舞除在春节期间演出外,还走向了“庙会”、“山会”、“乡集”,甚至多次在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上演出,成为栖霞声望高、影响大、不可缺少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众多民间舞蹈中不可多得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道教舞蹈。

  在采访中,栖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俊告诉记者,”八卦鼓“舞作为一种由道教文化衍生出来的地方民间舞蹈形式,在全国独一无二,仅在栖霞市遗存,具有稀有性的特征。近几年来,栖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八卦鼓”舞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基本上恢复了其原有的文化风貌,并成为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本报记者 徐中华 通讯员 胡国锋 李玉光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解放后“八卦鼓”舞三个阶段的发展

  起源与明末清初的 “八卦鼓”舞,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一代代流传下来。据了解,解放后,“八卦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6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 “八卦鼓”舞最为兴盛的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 “八卦鼓”舞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成为各种庆祝和庆典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成为 “八卦鼓”宣传队的一员成为一种光荣。

  第二阶段,从1965年文革开始到200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 “八卦鼓”舞作为一种“四旧”被批判,幸好8面大鼓保存了下来。而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精力全部放到了农业生产上,文化生活趋向弱化,“八卦鼓”舞表演时断时续,最终也被尘封了起来。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随这农民群众生活的不断盈实,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起来, “八卦鼓”又重新敲了起来,栖霞市也派人专门进行了挖掘整理,并走出了栖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林新忠 徐中华

  振兴“八卦鼓”舞五年保护计划

  水母网6月8日讯  记者昨日从栖霞文化部门获悉,为使 “八卦鼓”舞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放光芒,栖霞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专门成立了保护组织,并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

  今年,在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他们将进一步摸清 “八卦鼓”舞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音乐、乐器、表演程式等全部情况,建立陈列室。

  2008年,将 “八卦鼓”舞制成VCD光盘,发放广大农村,在全市农村普及“八卦鼓”舞,并成立“八卦鼓”舞艺术研究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把研究成果编纂结集出版。

  2009年,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八卦鼓”舞艺术乡土素质教学课程,不断培养新的艺术人才,解决“八卦鼓”舞的传承难题。

  2010年,建立以栖霞市庙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亭口、桃村、松山、翠屏、唐家泊等5个八卦鼓舞原生态重点保护镇,扶持培养10个“八卦鼓”舞样板表演队。

  2011年,加速推进“八卦鼓”舞产业化发展,将“八卦鼓”舞演出与节庆活动、经贸活动、民间婚俗、民俗等相结合,广泛开辟和扩大演出市场,并建立八卦鼓舞艺术展馆。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