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六 ■它由传统的道教斋醮仪式与中华武术相融合而产生,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近日,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 “八卦鼓”舞,已被列入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
“八卦鼓”舞: 中国道教舞蹈的一朵奇葩 “八卦鼓”舞是一种集击鼓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主要流传在栖霞与福山交界的庙后镇一带,现只有庙后镇上林家村仍有传人,是一种濒临失传而又十分宝贵的民间艺术。 “八卦鼓”舞的历史渊源 在等候表演队期间,林新忠告诉记者, “八卦鼓”舞来源于道教,发源于栖霞,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与道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是具有着长期浓厚历史积淀,集文化、道教、艺术于一身的综合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感知艺术奇特魅力 林炳义向领队的简单介绍了一下后表演就开始了,只见随着音乐声起,参加表演的8位男演员和8位女演员就上了场,男的挎“八卦”鼓于腰前,右手持鼓槌,左手扶鼓;女的双手握圆形平顶古铜色伞,在音乐声中,他们时而左脚向前滑步,右脚向后虚点步,时而双脚并立,双膝颤抖,在整个舞蹈过程中,男女表演者还时不时地喊出了“嗬、咳”的呼喊声。随着表演进入高潮,乐队的笙、笛子、弦乐和打击乐与八卦鼓的敲击声热烈火爆,不时汇成了震耳欲聋的声响,让人感受到了丰富多彩、激情热烈、振奋人心的艺术魅力。 “八卦鼓”舞表演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振全告诉记者,“八卦鼓”舞表演队伍一般由8位男演员和8位女演员组成,也可以依次增加为24个、32个……直至几百人的宏大场面。它的步法是以八卦的八种“卦位”,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为定向。“卦位”和“定向”按照“八卦”中的阳刚阴柔、阳实阴虚、阳开阴合、阳大阴小、阳强阴弱、阳明阴暗等等,通过人体动作的动与静、大与小、左与右、高与低、上与下等的反差来体现舞蹈的韵律。“八卦鼓”舞队形变化较为简单,一般常常出现的有“八条街”、“双龙吐须”、“辫麻花”、“单串花”、“双串花”、“按波花”等。在队形变换中,都要以“圆”为中心,左旋必右转,转要回“圆”,“圆”中见转,这是“八卦鼓”舞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让瑰宝永放光芒 据记者了解,在上林家村目前保存了8个完整的有上百年历史的“八卦”鼓,现在被作为文物进行了保护,它的鼓面为双面牛皮蒙面,直径约为50厘米,双面鼓面上绘有八卦装饰图,鼓梆为黑漆立彩涂模,并装两铁环,以做拿带之用。不同的鼓有不同的图案,最典型的是“八仙”的八件宝贝: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蓝采和的竹篮、张果老的渔鼓、何仙姑的荷花、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笛子、曹国舅的玉板,同时还配以牡丹、菊花、水草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鼓槌为梨木、桃木制成,长约80厘米,尾部雕刻一精致龙头形象,并系70厘米长的各色穗头,再往前是一长约10厘米长的木槽,其中镶有五六枚铜钱,敲击时铜钱相击会发出沙沙声响。 在去年6月份,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专家时,曾对这些“宝贝”进行了认定,认为这些“宝贝”和舞蹈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民间瑰宝。 由于当地对“八卦鼓”舞的大力扶持,现在它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近几年来,“八卦鼓”舞除在春节期间演出外,还走向了“庙会”、“山会”、“乡集”,甚至多次在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上演出,成为栖霞声望高、影响大、不可缺少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国众多民间舞蹈中不可多得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道教舞蹈。 在采访中,栖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俊告诉记者,”八卦鼓“舞作为一种由道教文化衍生出来的地方民间舞蹈形式,在全国独一无二,仅在栖霞市遗存,具有稀有性的特征。近几年来,栖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八卦鼓”舞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基本上恢复了其原有的文化风貌,并成为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本报记者 徐中华 通讯员 胡国锋 李玉光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解放后“八卦鼓”舞三个阶段的发展 起源与明末清初的 “八卦鼓”舞,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一代代流传下来。据了解,解放后,“八卦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到6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 “八卦鼓”舞最为兴盛的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 “八卦鼓”舞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成为各种庆祝和庆典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成为 “八卦鼓”宣传队的一员成为一种光荣。 第二阶段,从1965年文革开始到200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 “八卦鼓”舞作为一种“四旧”被批判,幸好8面大鼓保存了下来。而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精力全部放到了农业生产上,文化生活趋向弱化,“八卦鼓”舞表演时断时续,最终也被尘封了起来。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随这农民群众生活的不断盈实,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起来, “八卦鼓”又重新敲了起来,栖霞市也派人专门进行了挖掘整理,并走出了栖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林新忠 徐中华 振兴“八卦鼓”舞五年保护计划 水母网6月8日讯 记者昨日从栖霞文化部门获悉,为使 “八卦鼓”舞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放光芒,栖霞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专门成立了保护组织,并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 今年,在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他们将进一步摸清 “八卦鼓”舞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音乐、乐器、表演程式等全部情况,建立陈列室。 2008年,将 “八卦鼓”舞制成VCD光盘,发放广大农村,在全市农村普及“八卦鼓”舞,并成立“八卦鼓”舞艺术研究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把研究成果编纂结集出版。 2009年,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八卦鼓”舞艺术乡土素质教学课程,不断培养新的艺术人才,解决“八卦鼓”舞的传承难题。 2010年,建立以栖霞市庙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亭口、桃村、松山、翠屏、唐家泊等5个八卦鼓舞原生态重点保护镇,扶持培养10个“八卦鼓”舞样板表演队。 2011年,加速推进“八卦鼓”舞产业化发展,将“八卦鼓”舞演出与节庆活动、经贸活动、民间婚俗、民俗等相结合,广泛开辟和扩大演出市场,并建立八卦鼓舞艺术展馆。 |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