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古老的民族舞蹈——巴当舞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9:02:00 点击: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中心地带和西北边陲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战略要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是通往四川的重要门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聚居区。至今,这里还生活着汉族、回族、藏族以及、东乡、撒拉、土、裕固、满族和彝族等
    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是“中国中国当归之乡之乡”和“中国花儿之乡”。早在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期,岷县是“西羌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共同创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形成了彩陶文化、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等众多的文化遗迹。在岷县农村,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集体舞——“巴当舞”,这是汉族群众继承、创新古羌族文化的成果,是羌、藏、汉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巴当舞”古称“播鼗武”,源于古羌人的“祭山会”,是先民们祭祀神灵最原始、最尊贵的礼仪。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晋南北朝以后,居住在这里的古羌族大量向南迁移,但是,作为一个古老民族神秘而奇特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古羌族的退去而消失。“文化既是民族,也是世界的”,“巴当舞”这种古羌族特有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汉族群众的民间舞蹈,至今,在的农村还在广为流传。每年的正月,岷县中寨部分村社的群众在露天燃起篝火,敲响“巴当”,集体尽情舞蹈歌唱,成为一年中当地群众最为重要的集体娱乐文化活动

      “巴当舞”的过程大致由“安场”、“敬山神”、“扯节勒”三部分组成。“安场”是“巴当舞”的第一部分,本村男子在“春巴”的带领下,手摇长柄“巴当鼓”,口唱古羌语舞曲,脚踏各种舞步,列队开始尽情的舞、尽情的唱。在安场阶段,最常见的舞步有直脚步、春巴洋、春巴洋撒、难直洋撒、雄巴、难个儿麻滩、澳洋洋、古艾、撒艾等。一种步法、一种唱腔,场面庄严、热烈,充满神秘色彩。安场之后是“敬山神”。“敬山神”是“巴当舞”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这个阶段,“春巴”点燃大火,引领舞者开始“拜五方”,然后在新立的秋千下尽情舞蹈。“敬山神”步法与“安场”又有不同,主要有澳乃洋撒、澳达、沙母洋、澳呦呦等。“巴当舞”的步法沿袭了唐宋时期的“踏歌”,舞蹈表演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审美感;唱腔原始古老,歌声悠扬婉转,富有很强的抒情趣味,是当地羌、藏、汉各族群众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真挚感情的集中表现。敬山神结束后是“扯节勒”,这是“巴当舞”的第三部分,所有舞蹈者开始吃饭、喝酒、品茶,集体进行藏语大合唱。同时,他们还合唱酒曲、茶曲,围观的群众也参与其中,或拍手、或歌唱,藏汉语混杂,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巴当舞”中最主要的道具叫“巴当”,这是原始社会先民们模仿声形音像而创造的一种乐器,用鹿皮或羊皮加工特制而成。“巴当”这种乐器具古代称作“雷鼗”,俗称“拨浪鼓”、“长柄鼓”,早于堂鼓、悬鼓、腰鼓、扇面鼓,直径约中寨古庄、根扎路、乔家沟、等部分村社家家都有,一户一个。距考证,“巴当”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巴当”是神灵之物,非常高贵,每年只在春节期间舞蹈时用,其余时间悬挂于墙壁,不得随意敲动,否则会惊动神灵,降祸于人间在“巴当舞”中,最关键的人物是“春巴”。“春巴”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领舞者,他们是这种古老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与教导者,一个寨子选一个,代代相传。“春巴”是“巴当舞”的核心,上任都前要接受严格的藏文《巴当舞曲》与步法的训练。搞好训练“春巴”是春巴的重要职责,每年从腊月日开始,“春巴”将本寨子各家各户的男子召集起来进行分工,分别教给舞步、敲打“巴当”的技巧以及部分唱词,对进行“巴当舞”进行排练,从此,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古羌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民族,作为古羌族生活信息的重要载体——“巴当舞”,内涵极其丰富,蕴藏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我国边陲各民族历史发展、文化交融和演变的活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与研究价值。在“巴当舞”中,有“点大火”的场面。古笈上记载,“点大火”与“燧人上观星辰、下查五木,以为火也”有相同的渊源,反映了古羌人的遗风,这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得到应证。“点大火”是古羌人对太阳与火的崇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萌芽,这对研究观察天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人类文化学者认为,“一个文化圈处于地区中间,它是晚出的,处于地区的边缘,则是最古老的”。文化越古老,底蕴越深厚,信息越丰富作为西北的边陲之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巴当舞”的发掘整理,我们不难看出,岷县发展的历史是各民族相互依从、相互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这对研究古羌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据史料记载,“巴当舞”早在春秋时代就传到了汉中地区。但是,“巴当舞”在甘肃乃至全国各地已经很少见到,目前,除在中寨部分村社春节期间有演出之外,在其它地方十分罕见,使这一古老的文化上濒临消失的边缘。“巴当舞”源于古代羌族人的“祭山会”,它发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巴当舞”是迷信的产物,是为神灵服务的工具,很少去关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速了它的濒危进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组织专人对“巴当舞“进行了发掘、整理2004年,委托定西市业余艺术团对“巴当舞”进行编辑并搬上了舞台,收到了明显成效,参加了甘肃省特色文化大省表演,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在2005年甘肃春节联欢晚会上,“巴当舞”被半上舞台与全省观众见面。目前,岷县正在积极制定“巴当舞”保护工程,对现有“春巴”和“春巴传人”加大培训。同时,邀请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的专家从多方面进行挖掘整理。“巴当舞”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的创造,其盛大的神事活动产生了一种神奇、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只要剔糟粕、取其精华,使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它便会成为灿烂夺目的民间文化瑰宝。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