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傣族舞蹈考研必背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8:59:00 点击:

傣族

孔雀舞:傣语称嘎洛拥”“烦哺若等。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德宏的瑞丽、潞西及耿马、景谷傣族聚居区,是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表演的道具舞蹈。过去表演者都是男子,头戴佛塔型金冠、慈祥的菩萨面具。表演时将细竹和绸布做成片片羽翼连在一起系于腰间,左右两侧各五片做翅膀,后面三片做尾翼,用绳子分别系在手臂和手腕上操纵。内容多表现孔雀的漫步林间、水边嬉戏、飞跑追逐、展翅飞翔,以及最精彩的开屏抖翅等。各种舞姿、动态都靠足够的臂力和手腕的功夫。有专门表演这种高雅技巧的孔雀舞民间艺人,并形成规范的动作和富有艺术性的程式,伴奏乐器也相应地形成一套演奏方式和配合舞蹈的鼓语,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各地孔雀舞大同小异各有专长,西双版纳地区的孔雀舞还表演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召树电和楠木诺娜》(即王子与孔雀公主),并出现大象、马鹿、猴子等角色,表现它们带领王子去找公主战胜恶魔使王子和公主团聚的情节。瑞丽地区的孔雀舞,道具轻巧,技艺性比较高,民间艺人也比较多。有的地区表演与伴奏音乐都比较自由,没有鼓语配合,并在表演间隙中演唱赞颂孔雀的民歌,孔雀最爱和平,它的心像月亮一样光明……”充分流露出人们喜欢月夜、喜欢安详、平和的心境。

进人1950年代以后,民间艺人有机会到各地演出开拓眼界,促进了孔雀舞发展。如著名的民间艺人毛相,技艺高超,年轻时为演得逼真,经常到丛林和水边隐蔽起来,仔细观察孔雀的习性和动态。他成为专业舞蹈演员后,利用到各地演出的机会,观摩学习其他民族舞蹈之长。他在演出中大胆地去掉面具与道具,尤其是吸取汉族舞蹈运用眼神之长,丰富面部表情。他为了体现出孔雀常常定睛凝视的特征,下雨时专门到屋瞻下,迎着流淌的雨水定睛凝视,苦练不眨眼的功夫。还把傣族拳术中的一些合适的动作运用于表演之中,开创了不用道具在舞台表演孔雀舞的先河,使孔雀舞产生新的飞跃,给后来由女子集体表演、并获得国际一等奖的《孔雀舞》打下基础。至今,广场上,舞台上,使用道具、不用道具表演的孔雀舞仍在流传,道具的制作更加精美、轻便,节日游行队伍中,由儿童集体表演的带道具的孔雀舞,天真、可爱,非常引人注目,形成一代新风。

象脚鼓舞:傣语作光黑拉”“烦光。是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区。大型象脚鼓长l.52米,小型长1.2米。大型鼓于伴奏,舞者左肩挎大鼓,拳、掌、指轻敲重打,抑扬顿挫形成鼓语,边敲、边变换姿势,和舞者相呼应。小型鼓用于鼓舞表演,鼓的尾端系孔雀翎饰物。表演时舞者的舞姿、韵律和鼓的音色、音量及鼓尾的摆动融汇一体,人鼓合一。青年们常挎鼓敲击竞舞,舞蹈动作灵巧、敏捷,表演乐观、风趣。西双版纳还有一种长约80厘米的小型象脚鼓,更便于鼓舞竞技。双人对舞中,以夺得对方的帽子或头巾为胜。

嘎光:傣语意围着鼓跳舞即鼓。在德宏、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流传。表演形式自由,男女老幼皆可,合着鼓乐声自由起舞,膝部规律地屈伸、颤动,身体前俯、后仰,是民族风格浓郁的自娱性舞蹈,突出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一顺边特征。有时由三名妇女抬芒执钹,边敲边舞为大家助兴。近年德宏地区兴起新嘎光,步法变化多,动作整齐,节奏欢快,颤动与起伏比过去小,群舞中既可双人对舞,又有几种规范的变化,尤为青年人所喜欢。

依拉贺:也译依腊诙,流传于西双版纳。过去限于男子,现男女均可参加,是边唱边舞的自娱性舞蹈。因每段歌词结尾多唱依拉贺一词而得名。形式基本同嘎光,但一顺边特征更突出,因唱词和结束前呼喊——”(——)显得更加热闹。过去此舞只在傣历新年泼水节”“开门节表演,现无此限,平时人们也常聚一起欢跳此舞。

鱼舞:傣语称嘎巴。流传于瑞丽和畹町等地,是男子表演的道具舞蹈。舞者戴尖塔型头盔和菩萨面具,腰系1米多长的鱼形道具,表现鱼在的动态,步法平稳,碎步居多,有些步法近似孔雀舞。近年有不用道具者,女子也可以表演。不用道具时,舞者把两手叠在一起,手心向下置于胸前、身后,两手置于腰侧、或一前一后等姿态,模拟鱼之摆动胸其耆、尾耆、鱼身,表现鱼的顺水前游、逆游转弯、激流穿越等情节。因无道具的局限,形象更为逼真,舞姿柔美,动态轻盈、活泼。

蜡条舞:傣语称嘎甸。流传于西双版纳,是女子仪式性舞蹈。蜡条即蜡烛,用蜂蜡和绒捻制成,插在小托盘上,舞者两手各托一燃烛,在鼓、芒、钹等伴奏声中起舞。动作两腕由外向内划圈旋绕,或半蹲、跪下,或缓步前进,烛光随舞姿变化摇曳,形成虔诚、神秘的气氛。佛教中灯烛喻意光明,此舞有祈福、祝愿含义,是受小乘佛教影响形成的舞蹈形式。信仰小乘佛教的布朗族也有蜡条舞,布朗语称板典。舞者手心向下,用指缝夹住燃烛表演,动作与傣族近似。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