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中国舞蹈的历史--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宫廷舞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8:58:00 点击:

 

中国宫廷舞是伴随着古代宫廷的出现而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华璀璨的文化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那时的人们是相信鬼神的,因此国家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占卜问卦,進行祭祀活动,是故当时的舞蹈多在祭祀和庆功时表演。传说启喜好歌舞,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曾下令舞《九韶》。虽然舞蹈的内容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了,但或可猜测是与祭祀有关。《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一则记载,说启去到天帝处,从天上得到《九辩》和《九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于是他又制成《九韶》。

到了夏朝末帝夏桀时,其宫殿中竟有女乐三万人,淫乐之声震响全城(《管子·轻重甲》)。其乐舞崇尚奢华,而其本人耽于淫乐,终至国亡。

取代夏朝的殷商与夏一样,尊侍鬼神。凡祭祀等“礼”举行时要伴以歌舞。商人用音乐与神鬼对话,将歌唱给神鬼听。乐舞成为人们進献、侍奉、娱乐神鬼,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有时商王还亲自舞蹈,比如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商王为祭神而表演的舞蹈《羽舞》。

商朝灭亡后,随之建立的西周王室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礼乐制度,标志着中国宫廷舞的正式确立。“礼”指祭祀、朝飨等仪式,“乐”指伴随“礼”進行的乐舞。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根据周代礼乐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等级十分森严。据《周礼·春官》记载:如祭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祀四望时,要“奏姑洗、歌南吕”,舞《九韶》。享先妣时,要“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享先祖时,要“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鸣》、《四度》、《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分别進行,并不完全合在一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用鼓。当时可以看到“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九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周代的宫廷舞主要在以下场合表演:

一是用于祭祀。《周礼地官》记载:“舞师的任务包括:教习兵舞,在祭祀山川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帗舞,在祭祀社稷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羽舞,在祭祀四方之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皇舞,在大旱祈雨时带领人们舞蹈。”“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二是用于巫礼。《周礼地官》记载:“司巫掌管群巫,如果国内发生大旱,则带领群巫跳舞求雨。此外,在祭祀百物之神时,跳兵舞、帗舞。

三是用于驱疫。

四是用于教育。《周礼地官》记载:“乐师掌管国学之政,来教育贵族子弟学习小舞(指年幼时学习的舞蹈)。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通过学习乐舞,使这些贵族子弟可以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音律和谐,舞蹈应节,就可以用来祭祀天神、人鬼、地祗,这样邦国和睦,万民和谐,宾客安抚,远人臣服,万物兴盛。

五是用于宴享。当时表演的舞蹈有弓矢舞等。

西周时的宫廷舞在殷商乐舞的基础上,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将宫廷舞向礼仪性上发展,而弱化了它的娱乐功能。舞蹈主体是雅乐舞,其特征就是肃穆、崇高。比如,周天子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祭祀时,当天子登坛祷告时,舞队献上《云门》和《咸池》,舞者疾徐适度、進退有序、雍容有加,凸显庄重神圣、中庸宁静的特点。

《左传》记叙了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看雅舞时的感慨。当他看见跳《象箫》、《南龠》舞,说:“美哉,犹有憾!”看见跳《大武》舞,说:“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当他看见跳《韶濩》舞时,说:“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看见跳《大夏》舞,说:“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看见跳《韶箾》舞,他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从中可见,季札评价甚高的《韶箾》舞,是因为“德”到达了极点,其宽厚仁大,没有什么乐舞可以超过它。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力的衰落,曾经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一些诸侯开始越礼使用乐舞。比如《论语》中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僭于上也。”与此同时,被指斥为“郑卫之音”的“新乐”(倡优女乐)也進入了宫廷,使原先的雅乐受到民间俗乐的影响。为此,孔子发出了“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的感慨。从此,民间俗乐舞开始進入宫廷,并逐渐与之融合。

此外,这时的宫廷舞的娱乐功能加强,舞蹈更加轻盈、飘逸、柔媚,使其更具美感,为后世宫廷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比较流行的是细腰长袖之舞。我们从以下的记述中可以一窥端倪。

《楚辞》曰:“二八齐容起郑舞,袵若交竿抚案下。”又曰:“翾飞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鸟之举。)展诗兮会舞。”

《拾遗记》云:“燕昭王即位,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嫫。体轻气馥,或行无踪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丹绡华幄,饮以瓀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其舞一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曰集羽,言其宛转若羽毛之从风末,曲曰旋怀,言其支体缠蔓若入怀袖也。”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