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步法类(走相类)是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前踢步、后踢步、、走场步、跳踢步等动作。走相具有走、扭、跳等特点,在整个秧歌的表演形式中,它起着不可缺少的贯穿于连接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它们的动感各不相同,但是,都突出的体现了东北秧歌特有的“艮”劲儿。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把握这种有节奏的“艮”,与动作过程形成鲜明的对应,从而把“稳”、“浪”的风格特点也衬托得更加完美。
三、跳踢步、颤步训练
(一)、基本动作
1、跳踢步:
规格:动作腿小腿主动向后抬起落地微蹲的同时,另一只腿做后踢
步,上身略前倾。
要领:跳踢步的小腿要主动向后踢,有踢臀部的感觉。
动作: 跳踢步小燕展翅“绕花”
准备:体对一方向,正步位,基本体态。
1- :右脚后“跳踢步”,小燕展翅位“绕花”
2- :左脚反复1拍动作。
3-4:反复1-4拍动作。
2、颤步:
规格:以脚腕的提、压为主,膝的屈伸为辅,颤动一小一大,重
拍向下。
动作:颤步双花
2/4
准备:体对一方向,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叉腰。
[1]-4:保持手位,原地“颤步”两次。
[2]-4:(左始)“颤步”行进两步,左、右“双花”两次。
3、小磋步:
规格:动作腿向前迈步,支撑腿紧跟一“追步”,一拍完成。
要领:动作小而快,起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作用。
动作:小磋步双臂花
2/4
准备:体对一方向,正步位,基本体态。
1-2:(右始)向八方向“走场步”两步,双手右、左斜下位“绕花”
3-da:右“小磋步”,双手从左经上弧线向右晃手。
左手。
5-8:做1-4反向动作。
4、脆拧身:(前后动律)
动作:走场步“搭肩花”
2/4
准备:体对一方向,正步位,基本体态。
[1]-2:正步位,向右“脆拧身”,右“搭肩花”,略左摆头,视一3点。
(二)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跳踢步组合:
音乐
准备:舞台侧,体对三方向,正步位,基本体态。
[1]-6:(左始)右后“跳踢步”六次出场,左拧身对一点,体略前倾,右摆头,“小燕展翅绕花”六次。
成右“双臂花”,视右手。
[2]-8:向七点反复[1]-8动作。
[3]-8:(左始)右后“跳踢步”向左自转一圈(八次),右、左“小交替花”八次。
[4]-4:体对一方向,(左始)右、左后“跳踢步”两次,双手“蚌壳花”一次。
[5]-[7]:反复[1]-[3]动作。
训练提示:
跳踢步的后腿要主动后踢,强调手绕腕刹住的力度与跳踢步协调一致。节奏由中速变快速。
音乐
准备:体对一方向,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叉腰。
[1]-8:保持舞姿,原地右、左“双颤步”四次。
[2]-4:保持舞姿,左、右“脆拧身”“双颤步”两次。
[4]-2:向八方向左、右“走场步”两步,双手左、右“绕花”。
[5]-4:保持舞姿。
[6]-4:保持舞姿。
[7]-4:保持舞姿。
[8]-4:体对二方向,做[5]5-8反向动作。
1、双颤步以脚腕的提、压为主,膝的屈伸为辅,颤动一小一大。
掌握第一颤动与第二颤动的反弹制约关系。
2、“双花”臂的运动也同存在着两次“里绕花”之间的反弹力,
臂起伏的大小制约脚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