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东接高州、茂名市郊,南连吴川市,西界廉江市和广西陆川县,北邻广西北流市,总面积2354.2平方公里。全市辖1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34个村委会、29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142万。
《跳花棚》起源于距化州市区西北方向十公里处的石湾街道办事处中火嶂脚下中火嶂村委会长尾公村。该村现有人中629人,姚姓居多,世代农耕。该舞自明朝末期由姚氏七世祖(姚姓第七代)从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硃机巷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时传入,后世代承传,并逐步影响开去。据化州地方志书对明、清两代化州民间跳棚的情况记载:觐光门外沙洲为棚,择城乡社会善歌者,着童子傀衣、傀巾,夤夜持铃合歌合舞,奏鼓乐,上下坛场缓步。这种活动,俗呼“跳傩”。据考证,“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以戴木制面具为特征,先有傩舞后有傩戏,延至于今。
《跳花棚》独具特色。《跳花棚》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为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陈九、锄田、钓鱼、判官、监棚、送虫、量棚、八仙、拆棚、独脚和尚等十八科(场)。跳花棚舞(主要是道叔科的舞蹈我们所说的跳棚舞就是本科的舞蹈)贯穿于整个十八科,演出时动用的器具繁多:面具36个,用樟木精雕而成,形状、表情各不相同;道具有、耙头、沙刀、缨枪、钺斧、纸钱等;伴奏以击乐为主,包括堂鼓、中钹、高边锣、高音叮。器乐有二胡、奏琴、唢呐等。演出场面盛大壮阔:演员达50人,最多时达80人。歌舞内容健康,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其意旨在驱邪除恶,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五谷丰登。
《跳花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跳花棚》属傩舞系派,集中表现了当地人们的信仰和崇拜,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反映出农耕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崇教信仰,是研究当时当地社会情况和生产力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历史物证,是研究民俗文化、崇教信仰的宝贵资料;它们的艺术魅力,既给人们以艺术欣赏,又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跳花棚》影响深远。《跳花棚》自起源始,世代相传,当地群众开展得甚为活跃,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开去:参加88年广东欢乐节汇演和93年广东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演出共33场,观众达35万人次。《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电台等十多家新闻单位作了报道,并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