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新娘新郎从相识、热恋到定情。 |
《鄂尔多斯婚礼》场面宏大,处处充满草原特色。 |
新娘踩着马鞍走进洞房。剧中,新娘新郎的服装经过艺术加工。 |
本报记者和《鄂尔多斯婚礼》主创合影。 |
本月中旬,内蒙古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即将携《鄂尔多斯婚礼》征战九艺节争夺文华奖。本报记者远赴鄂尔多斯市探班,目睹该场歌舞剧联排盛况,舞姿生动、服饰华美,从动作神韵到音乐道具无不散发出蒙古族千年民俗的韵味。而为了南下广州,光行头就准备带了两卡车,精致华美的婚礼服饰和大典道具总价值接近600万元人民币。
到底这场民俗婚礼是如何被艺术化地精简上了舞台?剧中演员为了备战九艺节付出了何等努力?该剧导演巴德玛等有关主要负责人给我们一一解答。
文/本报记者刘艳、林希
增添喜庆色彩
蒙族白嫁衣“染色”变红
广州日报: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要举行3天3夜,而这部歌舞剧只有1个多小时,在把民风民俗搬上舞台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提炼?
巴德玛(《鄂尔多斯婚礼》导演):全剧共有8幕,但最着重刻画的是“挡门迎婿”、“沙浴”、“惜别”和“婚庆”4个环节。这些是鄂尔多斯婚礼中最古老、最独特、最具民族风情的部分,其中很多习俗都是从成吉思汗时代一直沿袭至今的。我从小在牧区长大所以很了解,在远古的草原上,女人是财富的象征,所以过去存在抢婚的现象。为此,女方就必须用“挡门”这道关口,通过伴娘伴郎长时间的对歌来确认彼此的身份。
广州日报:您刚刚提到,演员虽然80%都是蒙古族,却几乎没有牧区生活的经历,这对舞台呈现会不会有影响?
巴德玛:我们的男女主角都是“80后”,在七年前开始排这部剧的时候,他们还都小呢。刚开始,对于舞蹈中有些过于亲昵的动作,他们都不好意思做。剧团里的老师特别严肃认真地和他们沟通: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我们不仅要表现单纯的男女之情,还要进一步表现出草原上的男人和女人对于爱情特有的气质,豪迈、奔放、直接、热烈。经过一年的适应,他们才最终入戏。
广州日报:在舞台上,我们看到蒙古族舞蹈有很多特有的动作,如抖肩、摇手,上半身的动作特别多。请问蒙古族舞蹈特点何在?
巴德玛:民族舞蹈与其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草原辽阔无边,所以蒙古人跳舞身体舒展得特别开,动作幅度特别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草原的辽阔。其次,牧民在蒙古包里常常是盘腿而坐,所以上肢动作会比较多。再有,沙漠也是蒙古重要的地貌之一,在沙子里跋涉走路男人常常重心前移,弯着腰,这在舞蹈动作中就有体现;而抖肩、摇手则是马背上的民族特有的舞姿。
广州日报:《鄂尔多斯婚礼》听上去就很风情万种,让人情不自禁会联想到许多场景。
巴德玛:“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就是诸多宫殿的意思。这个名字与生俱来带有一股贵气,而鄂尔多斯婚礼最独特的就是华美的贵族气派、宏大的场面和独一无二的完整性。为此,在场面上,我们的舞蹈追求一种意境美,动作不花哨、不造作,要的就是原生态的展现。
广州日报:那这部舞剧在哪些部分艺术加工占的成分多一些?
巴德玛:主要是服装上。生活中的蒙袍色彩没那么绚丽,新娘的头饰是最为抢眼的。真正的新娘头饰满是珊瑚、宝石、银片,有16公斤重!但舞台上,都是用海绵和亮片替代。此外,舞台上最大的变化是新娘的服装颜色。蒙古族崇尚蓝天白云,新娘新郎的服装一定是白色的,但我们试过在舞台上给新娘穿上白色的蒙族嫁衣,不过舞台效果不太好。所以我们就违背传统,选用了汉族钟爱的颜色——红色。这可能是“最大”的艺术加工了。
渲染忧伤气氛
长调、呼麦“声援”婚礼
广州日报:剧中我们听到有很多蒙古民族的音乐元素,如蒙古长调、蒙古民歌和呼麦等,能介绍吗?
乌力吉(《鄂尔多斯婚礼》作曲):蒙古长调最能体现古老、悠远的意境,又因为其往往带有一丝忧伤的韵味,所以在《沙浴》、《惜别》等段落都有长调的出现,主要用于渲染气氛。而蒙古民歌则较为欢畅,所以在《婚庆》中用到了《送亲歌》、《敬酒歌》,这两首民歌都是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呼麦是最古老的歌唱方式,曾一度失传,它能够做到一个人通过舌、喉同时发出高音和低音,就好像两个人在演唱一样。这种歌唱通常应用于祭祀中,所以在《祈缘》里,吉祥老人为新郎洗礼的时候,用了呼麦做音乐背景。
广州日报:在《沙浴》一幕中,我们听到了特别明显的一段电子乐,您如何看待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乌力吉:因为在《沙浴》中,它的意境带有较为强烈的异域风情色彩,用电子乐可以突出它的与众不同。《鄂尔多斯婚礼》虽然讲述的是传统的东西,但是给现代人看的。灵魂是传统的,但表现上要有时代感。
备战九艺节
加班训练控制体重
广州日报:为备战九艺节你做了哪些准备?
宝音阿木尔(新郎扮演者):怕演出的时候体力跟不上,我最近每天都在脚上绑上6公斤重的沙袋跑11层楼梯,最多跑4趟。
广州日报:有什么特别食谱补充营养吗?
萨日娜(新娘扮演者):我根本不敢多吃,怕体重上去了,男主角托着我困难,每天就只能多吃青菜、牛奶,靠着多喝牛肉汤补充体力,将体重控制在45公斤内。
广州日报:这场舞剧至今排练六七年,突破哪个难关时的故事让你特别难忘?
萨日娜:在排练“惜别”那场舞的时候,我一开始无论如何都哭不出来。巴老师看不过去了,有天从早上7时开始就给我们排舞,一直到晚上10时,在15个小时里除了中午吃饭休息的15分钟,其余时间都在连续跳舞,累得我呀。最后我终于哭出来了,那是真哭,投入角色了,也累得哭了。巴老师说,要记住那种感觉以后都那样哭。就这样,我终于突破了自己。
蒙族婚嫁民俗知识
据编剧齐·毕力格老师介绍,在《鄂尔多斯婚礼》当中,演员们使用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几乎款款都有故事、处处都有历史。
吉祥草:男女主角定情时,男主角送给心上人的信物是一根绿色的小草。据介绍,这根具有艺术象征意义的小草,其原型起于蒙古草原上最常见的针茅草和沙地柏,是蒙族人民用于祭祀、避邪和治病等方面的植物。将自己身边最具功用的仙草送给对方,就如同西方男女送红玫瑰一样,表达最纯真的爱意。
走马鞍:新郎把新娘迎接到家门口后,用10多个马鞍放在马下,让新娘踩着马鞍走进洞房。这是蒙族男家人对新娘最隆重的欢迎仪式。一来是体贴新娘还有盖头遮面视野不清;二来是避免新娘脚上沾了尘土,踩着马鞍进门好让她洁净且体面地入门。
顶碗:进门后,新娘揭开盖头,头顶五六个银碗或者瓷碗,欢歌起舞款待宾客。据说,蒙族人民敬天畏地,在给神佛和祖先敬酒时都要把酒碗高举过头,以示“高于一切的敬意”。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先是演变为原始的蒙古杂技,现在又发展为舞蹈。
剧情简介
一场歌舞浓缩一场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产生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它集合了鄂尔多斯祭祀、民俗、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文化大成。《鄂尔多斯婚礼》将这种民俗传统文化用歌舞剧形式搬上舞台。全剧共有8幕,分别是序曲《日·月·火》、《祈缘》、《迎婿》、《沙浴》、《惜别》、《婚庆》、《摇篮》、尾声《天·地·人》。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