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民族舞蹈 >> 民族舞新闻 >> 浏览文章
舞蹈
人类历史,有歌有乐,然后便有了舞。雷山苗族的芦笙、铜鼓和木鼓,均为自古传承乐器,有了它们,相伴而来的是在吹笙击鼓时的舞蹈。
芦笙舞
以芦笙为伴奏的舞蹈称芦笙舞。芦笙舞源远流长,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招魂》篇中写有:“竽琴狂会,鸣鼓些。”王逸注《楚辞》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好词,其词必作歌鼓舞。”“男女共舞。”《宋史·列传》说:“ 牂牁 蛮”至开封进贡万物,一人吹笙……数十辈连袂婉转而舞,以顿地为节”。从雷公山地区苗民的心史和传说中得知,苗族芦笙的出现和跳芦笙舞已经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了。这一典雅遗风为苗家人一脉相承地沿袭下来,绵延至今。雷山芦笙有近百种之多。芦笙舞依据芦笙能吹出激昂顿挫的曲调,跳起矫健有力的舞步,急徐紧凑,舒展奔放。有集体舞、四人舞、双人舞和独舞几种类型。以芦笙曲调而言,雷山县境内有着长裙、中裙、超短裙等苗族之系的曲调区别,所以各都有形式多样的舞姿,以体现一系列生产、生活过程和丰收后的欢乐,以逢喜事与幸福安乐而嬉戏的情景为主。有对芦笙舞、鱼鳞舞、斗鸡舞、转转舞、迎宾舞、送客舞、讨花戴舞以及芦笙伴奏的近代舞。其动作大致为:走、踢、跨、转、立、翻、别、钩八个形态,互相转挽,欢快激昂。在雷山苗族每隔十三年过一次的鼓社(鼓藏)节中,届时要举行芦笙排集体舞作为开幕式。
铜鼓舞
场中央的铜鼓舞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枋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槌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胴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鼓胴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铜鼓舞由于苗族支系不一,鼓点不同,其舞姿也各异。“铜鼓舞传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现在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
跳铜鼓舞和跳芦笙舞有的同时进行,舞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脸眉施以淡妆,佩戴的银首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在低沉浑厚的铜鼓敲击声和清脆悦耳的芦笙吹奏声中,步履轻盈,缓急有序,婀娜多姿。
木鼓舞
木鼓舞在很早以前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每十三年过一次“鼓舞节”才能击鼓跳舞。雷山郎德镇乌流村至今仍沿袭这祭祀性的巫舞。起舞时,由击鼓者两手各拿一小节击鼓棒分别在腰鼓和鼓面相互协调打击,使木鼓发出“咚、咚、咚、咚咔、咚咔、咚咚咔”等多种富有节奏而又浑厚、坚实的鼓点,舞者在踩着鼓点进行舞蹈时,由慢点低潮逐渐进入快点高潮,手脚放开,甩向同边,五体皆动,变化多端,时而手腿下蹦,时而双膝起跳转圈,来回交叉,手、头、脚开和力度大,协调适当,配合得体自如,且轻松均匀,层次分明,随音舞之蹈之,既紧张迅速,快中有序,又和谐规范。
11.4青蛙舞
青蛙舞是雷山苗族的一种最古老的舞种,俗称“蛤蟆舞”舞姿源于青蛙腾挪跳跃的姿态。男性在节庆或欢乐之余,常在寨边的草坪上跳此舞,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人。如蛙对视,然后在如蛙鸣的吆喝声中,众人一起如蛙跳跃,有节奏地时而四肢伸开,时而四肢收缩并拢,时而跳跃腾挪,时进时出,时而退回原地,眈眈相视,四肢伸缩,如蛙灵敏,腾跃匍匐,与蛙相似。由于这种舞蹈十分奇特,难度非常大,如今仅有13人会跳这种舞,面临失传的危险。
古瓢舞
古瓢舞是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在雷山达地乡也蒙、背略、达勒等地苗寨逢年过节都跳这种舞蹈。
古瓢舞多为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们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而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有些相似,有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所以,可同时拉古瓢琴、吹芦笙在同一芦笙场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发人生情。
简单而纯朴的古瓢琴和古瓢舞源于苗民久远的历史生活,其文化底蕴透露出苗族古老文化深厚信息。2002年9月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组一行前往雷山也蒙村采拍了专题片,专题片播出后,使藏在苗岭深山的苗族古瓢舞像一朵绚丽的花朵绽放出诱人的幽香,很快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板凳舞
板凳舞就是每人手拿两根小板凳互相碰击为节奏,边碰边舞的一种即兴舞蹈。舞者为中、青年妇女,舞步变化多样,跳时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互相对碰,或自碰自跳;舞步按三、六、九节拍向前、向左、向右、转圈,边舞边唱着现编的山歌调子,主要根据即兴的背景,唱起互相问候、祝福或嬉戏取笑。跳板凳舞时,手、脚、演唱必须配合默契,才富有节奏,表现出欢乐喜庆气氛。板凳物主要是在祝贺婴儿满月、嫁娶、立房、过年或过节时跳,主客对饮半醉之时,欢快即兴,取凳欢跳,舞姿豪放,动作粗犷。场合不必忌论,即兴而舞,情尽客散而罢。这种舞蹈自娱自乐性非常强,在苗族村寨久兴不衰。
锦鸡舞
锦鸡舞就是形如锦鸡样式的一种芦笙乐曲舞姿。锦鸡舞源于雷山桃江乡沿寨村“超短裙”支系,这里的苗族芦笙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邀赴北京“中华民族园”参加开园式表演时,受到万里委员长和和中外来宾的赞赏而的名。
锦鸡舞的舞者主要是“超短裙”支系苗胞的中、青年妇女,她们身着盛装,跳舞时,膝盖以下包裹脚,脚穿尖头花布鞋,右手上抬略高于头部并稍前伸,右拇指、食指捏紧像鸡嘴,中指后三指均伸直形如一个锦鸡头,手背为鸡颈,随着芦笙乐曲双膝一伸一屈,腰部蠕动,面带笑容点点头,身后彩带飘曳自如。当舞姿动作较大而又旋转时,舞者身上的彩带飘逸,身上银饰闪烁,形似“孔雀开屏”,“锦鸡亮翅”,这就是“锦鸡舞”称谓的由来。
雷山沿寨、新桥、掌坳排里等苗寨锦鸡舞闻名遐尔,中外嘉宾观后称赞不已。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