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现象,全部依*舞蹈的自身表现手段,既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特别要注意题材的动感和丰富的感情。
选材时还应注意:动作性,既通常所说的“能舞起来的材料”。抒情性,题材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直观性,必须是能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如过去和未来,可用暗转、倒叙等手法)
(三) 构思脚本(舞蹈和音乐处理的文字结构),以突出主题思想为目的,把“题材”概括、提炼,构思成舞蹈的艺术结构,这就是舞蹈的“脚本”,脚本是作品的立脚根本。
怎样结构舞蹈脚本,这点在舞剧的创作中特别重要,从舞剧的结构说起,简单来说,舞剧的结构可分为:1 引子或序幕:是剧中时代、环境和人物的引入。2 开篇:剧情矛盾冲突的开始,要鲜明而引人入胜。3 发展:剧情展开的过程,这段占有的篇幅较大,情节需要有起伏、转折方能精彩。4 高潮:是全剧矛盾发展的顶峰,它要激起观众最强烈的感受。5 结局:剧情发展的结果,它要最清楚的揭示主题思想。
三 舞蹈的结构
(一) 什么是结构:简单说安排作品情节的方法就叫结构。
结构舞蹈时,时刻不要忘记用舞蹈的表现手段去考虑,时刻不要忘记是用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和舞蹈动作去处理人物、情节等,否则结构出来的就不是舞蹈,而是歌剧、话剧。
(二)结构情绪舞时应注意的问题:
A、组织情绪:是把舞蹈感情和情绪有层次的、有逻辑的、有发展的组织起来,创作一个完整的作品。
B、安排节奏:依据主题的意图与思想感情的变化安排舞蹈节奏的变化。
C、舞蹈调度:舞蹈动作场面,调度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全面规划和布局。根据情绪的起伏、发展,节奏的变化,把动作和画面组成一个严谨的舞蹈结构组织。
介绍几种“情绪舞”的结构:
A、三段体结构:(A-B-A)是借鉴音乐的三部曲式而来的。全舞的布局分为三段,A段与B段从情绪、节奏上形成鲜明对比。如:A段是跳跃的快板,B段就是相对平稳的中板或慢板,而A`则是A段的再现或有变化的再现。
B、二段体结构:(A-B)
C、单段体:(A)(B),A:快,B:慢。
由上可以看出舞蹈编导在构思舞蹈脚本时,除了情节、场次(或段落)外,同时还要想好音乐和舞蹈的处理、布局。如:舞蹈中哪段情节用独舞、双人舞去表现哪段用情节性或表演性的舞蹈去表现,每段用什么舞蹈素材等。
(三)关于舞蹈中的音乐(创作舞曲)
作为综合性的舞蹈艺术,音乐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了音乐,才有完整的好舞蹈,所以必须处理好与音乐家的合作。
(1)如何与音乐家合作:编导要把自己的创作动机和意图、构思的过程直至素材的运用,人物形象和场面的设想,舞台的气氛和效果等,要非常认真的、带感情的、绘声绘色的告诉作曲者,使他好象看到了未来舞台上出现的情景,产生共同的欲望和想象,同时也听取他对舞曲创作的想法。要尊重作曲家的意见,在音乐写成以后,不要随意乱改和破坏音乐的完整性。
(2)编导和作曲者的合作中:
A、在舞蹈总布局要求下,应充分发挥作曲者的想象力,保证舞蹈音乐的完整性。优秀的舞曲会进一步启发编导的想象力,使舞蹈的形象和意境更完美。
B、可以和作曲者共同选择音乐素材,(如采用哪种民族、哪个地区或哪首民歌、哪段曲子等),切磋音乐形象(如舞蹈的主要旋律、人物的主题、音乐等),这有利于音乐和舞蹈形象的一致,并且互相启发。
C、对音乐的要求,要通过音乐的专业语言――“音乐表情术语”具体提出来,才能做到舞蹈与音乐节奏的吻合。
(3)如何利用现成音乐编舞:
A、认真听,分析音乐,做到尽可能明了原作意图。
B、抓住音乐的主要基调(感情基调),选取适合此音乐表现的体裁,不要去解释歌词。
C、选择适合此音乐主题的动作。
一、编舞
舞蹈动作的来源:如前几章所说,一是来自生活动作的提炼,一是来自中外古今的“舞蹈素材”。所谓“素材”就是创作的材料。要使它成为作品中的“舞蹈语言”,就必须根据内容、人物的需要去提炼雕琢,而不能生搬硬套。
如何着手编舞呢?
1、感情是动作的信息:编舞首先要弄清的是你要表现人物的什么感情和性格,有经验的编导往往首先按舞蹈结构的线索设计出人物连绵不断的心情、意识甚至潜台词,循者这个脉络去雕琢动作。而富有演员经验的编导,就使自己首先进入角色,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身上活起来。在深入角色的基础上,从自己积累的生活舞蹈素材中物色、提炼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所需要的舞蹈形象来。即把体验感情作为动作的原动力。
2、动作的典型性:这是成功之要点。典型的舞蹈动作不是综合的越宽越好,而是个性越强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