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比赛 >> 赛场花絮 >> 浏览文章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周玮)今年8月,中央芭蕾舞团携融合昆曲艺术的芭蕾舞剧《牡丹亭》,步入名家荟萃的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并作为开幕式演出,其成功亮相引起极大关注,扩大了中国顶尖艺术院团在国际一流艺术节的影响。
近年来,中央芭蕾舞团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国家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在政府支持下,从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和面向市场的科学管理出发,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积极探索院团发展新途径,不断激发广大演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增强服务群众、开发市场的能力,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演出经营、剧团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打造了一批精品力作,树立了中芭国际品牌。
据了解,中芭每年推出至少一部大戏,一部中型戏,同时复排多个保留剧目,坚持每年有10台剧目轮换上演。52年来,中芭共创作剧目213部,其中创作中国题材舞剧28部,引进外国各流派作品51部,创作精品小节目134部。
“在打造精品方面,中芭的几代艺术家有着共同心愿,就是致力于芭蕾民族化的实践与探索。”中芭团长冯英说,经过50年的实践与探索,中芭总结出两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作规律,一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芭蕾编导,必须有三个学习经历:学习过古典芭蕾和中国舞;了解西方芭蕾的编导手法和大量信息;了解现代舞。二是创作精品要紧贴时代,反映时代,创作者一定要沉下心来,深入生活,才能潜心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气派的好作品。
冯英说,《红色娘子军》《鱼美人》为芭蕾民族化打开良好的开端,而《梁祝》《黄河》《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中国版《胡桃夹子》则是中芭在新时期的探索。2010年春,中芭启动WORKSHOP芭蕾创意工作坊,它既是“文化创新”艺术方针下的新生儿,也是剧团长期以来摸索艺术创作规律、培养留住优秀编导人才的一大创举,作为中芭的创新品牌和长效机制,有利于剧团培养本土芭蕾编导人才、积累原创剧目,有利于中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我国当前文艺发展水平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的本土作品。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作为文化艺术的前沿院团,我们备受鼓励,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冯英说,按照决定精神和总体要求,结合中芭实际情况,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文化创新,繁荣本土创作,建设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剧团。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中国主流音乐舞蹈文化”的理念出发,坚持走“高雅艺术中国化、中国高雅艺术国际化”之路,打造、保护中芭已有经典剧目和自主创新品牌,把WORKSHOP创意工作坊作为长效机制开展下去,寻找合适剧本,申请相关经费,有计划地推出能够经受观众和市场考验、体现中国气派的大型原创中国舞剧。
二是巩固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成果,加大惠民演出力度,树立“走进芭蕾”公益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克服困难,在排练、演出中挤出时间开展公益性演出和艺术普及教育,比如,在政府补贴下开展低票价演出,举办“走进芭蕾”“高雅艺术进校园”“打开音乐之门”等公益活动,落实“三下乡”任务,赴偏远地区为老百姓专场演出,同时创造更多机会请低收入阶层进入剧场观看演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三是加大“走出去”力度,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向国际主流社会推广宣传中国文化为己任,在介绍西方芭蕾经典的同时,大力推广介绍中国的芭蕾作品。继续做好“请进来”工作,在引进剧目的同时,让“请进来”的专家们把剧团的整体形象特别是优秀演员直接介绍到各地,把中国艺术教育的高水平以及良好的信誉宣传到世界各地,为中芭创造良好的国际沟通环境。
四是加强剧团建设,进一步提升中芭品牌综合效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职业经理人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摸索、实践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考核、收入分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行政单位的机关模式。除了在收入上为演员着想,还应尽最大努力为演员们解决退役之后的生存之忧,尽最大可能留住优秀演员。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