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比赛 >> 赛事评论 >> 浏览文章

各界人士畅谈内蒙古首届电视舞蹈大赛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19:00 点击:


    编者按

    内蒙古首届电视舞蹈大赛是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舞蹈家协会承办。用电视的方法操作、传播舞蹈赛事,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赛从准备到初赛、复赛、颁奖晚会的直播,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在2006年岁末落下帷幕。回眸这一赛事的过程,从组织、宣传到初赛、复赛、颁奖晚会的直播,既对我区舞蹈艺术现状进行了全面检验,又对我区舞蹈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具大的促动作用,为2006“舞蹈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内蒙古自治区舞蹈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康绍辉(中国舞蹈专家凤凰卫视文艺总监)

    这次大赛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看后,我有一些感想和建议:

    首届内蒙古自治区电视舞蹈大赛的成功举办,是自治区第一次运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平台进行舞蹈比赛。

    近几年来,国内有这样一个信息:“上个世纪是内蒙古舞蹈的世纪,特别是八九十年代蒙古族舞蹈风靡全国,近些年来,云南的舞蹈风靡全国……”

    对于内蒙古舞蹈事业来讲,我们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建国初期有贾作光、斯琴塔日哈老师等老一辈及以后的几代优秀舞蹈家的卓越的努力,内蒙古为全国及世界推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舞蹈家。目前,在现代多元化的趋势和市场化的影响下,自治区的舞蹈艺术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当然也有机遇。从以上所述的现象和本次大赛成功的背后所看到的某些现象,有一种断代的感觉。所以,振兴内蒙古舞蹈事业,实现文化大区的目标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舞蹈编导、演员和优秀的剧目,事业需要人才。

    巴特尔(内蒙古文联副主席)

    内蒙古首届电视舞蹈大赛共有120个作品参赛,设立了群舞表演奖,独、三、双人舞表演奖,创作奖、特别奖、音乐创作奖等七个奖项,有37个作品进入复赛,19个作品获金银铜奖,在区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可以说,这次大赛是对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舞蹈创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也是内蒙古舞蹈界与电视界的一次良好的合作与探索,为今年的繁荣舞蹈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大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与面广,组织严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也派员参赛。

    二、涌现了一批好的作品和人才。这次大赛涌现出了一批既有丰厚的生活基础,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舞蹈作品,而且很多是从基层产生的。

    三、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尽管大赛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出我区舞蹈业的一些问题,如总体上舞蹈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编导力量相对薄弱,演员基本功不够扎实,独、三、双人舞不尽如人意,等等。

    海龙(内蒙古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

    鲁淑娟(内蒙古电视台文艺中心导演)

    我区的舞蹈赛事通过电视平台作为载体进行传播,这是第一次,无疑也开创了这项赛事的历史先河。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从组织规格、受众范围、参赛团体、对社会的影响无疑给我区的舞蹈艺术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赛事给我区的舞蹈艺术的发展掀起一股劲风,推动我区的舞蹈艺术向更高、更深、更广层面阔步迈进!

    这次大赛有一些创新,首先是赛程编排的创新,赛前五分钟报道,为大赛现场直播做准备工作,同时将赛事的进展情况、精彩点,向观众做了说明,满足了观众的收视心理;增设访谈环节,这一环节增加了现场氛围,给受众一个全方位、多层面了解赛事及舞蹈艺术机会;综合素质评测,在决赛的评比中,增加了文艺常识类知识的考评,这类综合素质的测评,是对优秀的参赛选手的更高要求,还有奖项设置,评判形式上都有了创新。

    舞台、舞美创新,也是一个亮点,为了这次舞蹈大赛,内蒙古电视台将原有的600平方米演播厅舞台向外扩展了2.5米,这是为了有更大的空间来展示舞蹈作品。

    舞美,简单大方。舞台中央大大的蒙、汉语“舞”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草书体现出“舞”字的柔美。

    李树榕(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与自娱性舞蹈不同,表演性舞蹈大多是由艺术家创作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欣赏对象。在这个文化快餐泛滥的浮躁的时代,能够借助于电视传媒,让其从舞台上走下来———走向基层、走向民众,作为提高全民族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实践性努力,不仅难能可贵,而且很有意义。

    此次大赛,拥有明确的民族化、多元化、精品化、大众化的自觉追求。在决赛中,民族特色的创作覆盖了全部参赛项目。其中《巴林蒙古女性》《穿新靴的小伙子》《鄂温克小鹿》《蒙古风韵》都是在国家专业舞蹈比赛中获奖的作品,而《擀新毡》《鸿雁声声》《故土》《心中的哈达》等新作,洋溢着源自生活的鲜活气息,跳荡着艺术创新的鲜活热情。

    与此同时,也显示出巨大的文化潜力。今天,当我们为把内蒙古建设成文化大区而努力的时候,通过电视传媒举办的艺术大赛,进一步确认我们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挖掘草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彰显草原文化的优良传统,无疑是非常积极的文化建设。

    达来(自治区文化厅文艺处副处长)

    亲历大赛整个过程,感受极深:

    一、组织严密,工作井然有序,达到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舞蹈之年”的目标。

    二、参与面广,全区上下积极参与赛事,来自全区各地各级演出团体的120多部作品踊跃报名参赛。

    三、宣传面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大赛亮点多,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1.冷门转为热门,舞蹈成为百姓喜爱节目。舞蹈因它的特殊专业性和舞台化等因素一直与观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通过这次电视舞蹈大赛,拉近了舞蹈和普通观众的距离,使舞蹈成为了百姓的热门话题。

    2.大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本次电视舞蹈大赛在评比舞蹈作品的同时,全面展示了演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技巧,还安排了每晚的特色专题栏目采访,增添了大赛的专业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3.舞蹈创作主题要鲜明,表演形式不能走向歌舞化和体操化或者服装展示化。

    4.狠抓创作,要创作出优秀经典的作品,提高我区舞蹈创作整体水平,在全国舞台上赢得蒙古族舞蹈的一席之地,为民族舞蹈艺术再创辉煌。

    扎那(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

    曼德尔娃(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通过这次电视舞蹈大赛,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举办舞蹈大赛的目的是为了繁荣创作,出精品、出人才。在这次大赛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一批具有潜质的年轻编导和演员。但离精品还很远,那么什么是民族舞蹈精品呢所谓精品,看它是否让人看了为之振奋,为之震撼,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百看不厌、经久不衰。之所以是精品,无论是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内涵性、文化性,的确能够达到完美无缺。

    这次大赛中,看到了一些好的作品,如《穿新靴的小伙子》、《擀新毡》等,但要想把这些作品打造成为精品还有待于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工、改进、提炼和完善。

    二、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舞蹈的数量多,质量好的作品少;编导的创作观念陈旧,演员的基本功和表现力弱;舞蹈语汇平庸,画面结构单一;在许多作品当中,雷同的意向多、内容多、画面多、结构多,甚至雷同的音乐多。这说明我们的编导和演员的确缺少对生活的体验,缺少对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的学习。内蒙古的舞蹈要想真正走上一定的高度,一要提高编导的综合素质,另一个就是加强对演员的培养。所以,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斯琴高娃(内蒙古舞蹈家协会舞蹈理论研究员)

    在高科技、全球信息化的当今世界,电视无疑是舞蹈艺术走向更广阔观众面的绝好媒介与平台,也因此形成了“电视舞蹈”这一新形式的产生,电视舞蹈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电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介舞蹈艺术,使舞蹈艺术本身特性———肢体语言的美丽表现,得到充分展示,使千千万万观赏者的意愿,从不同角度、从不同需求得到满足。

    2、通过电视平台,普及提高了舞蹈文化在民众中的欣赏力,调动了观众对舞蹈文化的兴趣和兴奋意识。

    3、电视舞蹈这一形式的种类的深入发展必然促使电视拍摄制作上,要求了解熟悉舞蹈的艺术的专业特征。

    内蒙古地区这些取之不竭的舞蹈文化资源,定能为“电视舞蹈”艺术形式的发展繁荣提供丰厚的基础,也为推出内蒙古民族化电视舞蹈品牌创造条件。

    里快(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

    这次大赛,用现代传媒技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作品和人才两大环节打造品牌,这是很有创意的,可以说达到了我们的目的。现在需要我们研究,媒体打品牌,文艺界、文化界打造精品,打造拔尖人才,在舞蹈艺术上应该怎么做

    内蒙古的舞蹈,已经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在全国的一些赛事上,拿不了名次,在舞蹈具体的表演艺术风格上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情况。
    民族舞蹈立足在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民族流变、演进的过程当中,随着人群的交融,文化必然要进行一种交融,民族随着时日的迁延,历史的发展,就形成了相对的文化形式。它必然是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当中前进。这就对我们的舞蹈编导、舞蹈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我们应该保留、发扬、传承哪些东西“三性”的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当然还要有人民性。要坚持“二为”方向,在此基础上研究我们的舞蹈。

    编舞时,要紧紧围绕民族的精神、性格,把握内涵,既有丰富火热的现实生活,又要在新的时代的条件下,把民族的性格在哪些地方发扬光大,然后,用你非常准确、非常丰富、非常美好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肢体语言把它表现出来。我觉得这就是精品。编导是需要虚构的,但不能离开生活,是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而不是凭空臆造,要紧紧扣住这个主题。

    王景志(内蒙古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这次舞蹈大赛的近40多个作品,题材内容多元化,体裁形式多样化。

    从题材内容上看,编导们开始有意识地深化舞蹈的文化功能,更加关注舞蹈创作的角度、立意和民族文化的内涵。挖掘传统文化潜能,寻求新的创作空间,自觉转化艺术观念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再次觉醒与强化的具体体现。

    在从体裁形式的多样化角度分析,与以往不同的,这就是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参赛数量较之过去多了一些,我认为这是对民族舞蹈多样化艺术表现的一个可喜的进步。

    再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次舞蹈大赛的一些作品之所以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主要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舞者们诗情画意、妙曼舞姿的“美”的展示,使观众在欣赏之后,品味到令人遐思联想的“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乌日图宝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看了电视舞蹈大赛,有以下几点建议:

    1、应加大大赛的前期宣传力度,充分作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我们舞蹈大赛。

    2、提高参赛者获奖证书的档次,加大奖项的专业分量,重视奖励结果的使用,使参赛者对比赛的奖项更加注重,吸引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参加比赛,提高大赛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3、在提高大赛专业性的同时也注重其广泛性,下届舞蹈大赛除专业艺术团体和个人参加比赛以外,可考虑增设业余组的比赛。

    4、就电视舞蹈大赛来说,是否可以考虑每届定一个大赛主题,参赛者可根据主题针对性地进行创作,这样可以促进更多新作品的创作,也可避免老作品改头换面重复比赛。

    5、舞蹈作品通过肢体语言展示作品内容的同时,还需要音乐、服装、灯光的衬托和渲染,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王世英(内蒙古电视台副台长)

    本届舞蹈大赛首次与电视联姻,使舞蹈轻易的就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与视线,可以说2006年末,锐舞飞扬在草原。

    一是锐舞印象,内蒙古首届电视舞蹈大赛拥有以下令人骄傲的数字:自治区6大部门或团体的联合主办和承办、6天的电视直播、12个盟市44个文艺团体,还有北京、天津、新疆选手的参与、120部作品的创造、180天的过程、1000余人的参赛、20000条短信的互动……

    数字是客观的、可比较的。可以说内蒙古首届电视舞蹈大赛无论是从质量到规模,从形式到内容,从选手到观众,从收视率到美誉度,从操作到炒作,首届舞蹈大赛都创造了以往各类文艺比赛的新高度。作为主办者,当我们冷静地由表及里地审视,最重要的还不是它表面的成功与繁华,而是利用电视这个平台,搭乘舞蹈这一较为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为内蒙古及内蒙古的文化作了一次较好的推介。

    对于内蒙古而言,舞蹈就是另一种语言,形象而艺术地记录着民族、地域及舞蹈本身的点滴变化与发展,这种语言它没有国界、是世界通用的。这次所有参赛的不同风格的舞蹈都再现了内蒙古发展中的和谐盛世,成为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二是锐舞力量,舞蹈本身是力与美的结合,蒙古族舞蹈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本次大赛展现的不仅仅是来自于舞蹈本身的力量,还有它传递给我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更有促成大赛圆满成功的多种因素和各方力量,有支持的力量、整合的力量、职业运作的力量。特别是支持的力量,支持来自于自治区领导和合作部门以及各参赛单位和地区,来自各盟市专业艺术团体的鼎力合作,来自观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锐舞效应,电视特长显锐气,作为电视艺术工作者,我们特别强调了电视艺术与舞蹈艺术的有机结合,我们在深谙电视媒体的种种特性上针对本次大赛进行合理安排、调配,将电视表现手法的特长在舞蹈艺术形式下进行高效发挥,也就是说,电视对本次大赛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最大化的渲染。

    毋庸置疑,成功的赛事也还留有一些遗憾和残缺。首先是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作为电视媒体的产品———舞蹈大赛,对观众而言它既是艺术品也是商品,而我们的商品感召力很弱,它集中表现就是招商额度少,一次全区最具规模和级别的舞蹈赛事,仅仅得到一两家企业微薄的赞助。还有电视直播场次少、比赛与培训欠结合、合作机制需深化、欠缺常规舞蹈栏目等。

    珊丹(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认为本次大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内容广泛是本次舞蹈大赛的看点之一

    内蒙古的舞蹈艺术从五十年代开始,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作品大量出现,内蒙古舞蹈多年来的舞蹈作品一直以表现“剪羊毛、套马、挤奶”等几十年不变的现实生活为内容。这次大赛尽管作品还不是完全的尽善尽美,却把新时期的生活内容融进了作品中,使作品在内容上丰富了,增加了新的看点。

    2、表现形式多样是本次大赛的又一看点

    本次大赛的舞蹈从生活的丰富多彩中提炼多姿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以往多数作品停留在单一的横排、竖排、穿插、绕圈等表现形式上。

    3、基本能力提高是本次大赛的热点之一

    在这次大赛中,“舞蹈表演是艺术生命”的核心问题得到了突出的证明。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有一个好的演员用完美的肢体语言再现作品,融于自身的情感于二度创作中,才能够将编导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这次大赛更让我们欣喜的看到,基层舞蹈演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提高。

    4、舞蹈演员年轻化是本届大赛的最佳看点

    舞蹈艺术是年轻的艺术,因而也是残酷的艺术,这次大赛中的小演员们最小的只有16岁,如《鄂温克小鹿》的演员何佳等,这个年轻群体的出现为演出单位和艺术团体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哈斯敖登(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在内蒙古曾有许多经久不衰的一些经典作品。如:《鄂尔多斯》、《彩虹》、《捣茶舞》、《牧人浪漫曲》等等作品。

    这次电视舞蹈大赛,呈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一批年轻的编导和演员。有的作品把现代意识揉入民族舞蹈,使民族舞蹈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更具有时代性,这是当前民族舞创新的一种方式。但如何让民族舞固有的风格化、理想化、动态动律与现代题材的现实感相结合,而又不使现代题材或者是过于现代的动作去破坏民间舞蹈的韵味呢这是舞蹈研究者和舞蹈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内蒙古有着很深源的历史文化底蕴,蒙古舞作为蒙古族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这种大背景下又保持蒙古舞的原生态风格,又要创新、突破,这的确是摆在我们民族文化研究者和民族舞蹈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0% (0)
0% (10)
最新资讯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